文章解析

dōng
zhì
shī

朝代:南北朝作者:鲍照浏览量:2
zhōu
qiān
zhuāng
shèn
xiào
shuǐ
liú
kǒng
tàn
jǐng
fēng
gǎi
zhì
guǐ
huí
huàn
miǎo
miǎo
shuāng
jiǎo
jiǎo
dài
yún
yàn
cháng
jié
làn
gān
céng
bīng
àn
āi
āi
lǎo
róng
cǎn
yán
chóu
suì
yàn
cuī
shí
jié
guò
sàn
měi
rén
hái
wèi
yāng
míng
zhēng
shuí
tán

译文

舟船行进中庄重之态让人觉得好笑,水流湍急令人不禁发出慨叹。景色推移、风向随着季节改变,冬至到来日影也随之转换。一只只白鹤身负寒霜,一群群大雁身披云彩。长长的河流结着如美玉般的冰凌,层层坚冰好似玉砌的堤岸。衰老的人满脸哀伤,愁容满面忧愁年岁将尽。时光匆匆催促着时节流逝,逼迫得人们聚了又散。美人还未尽兴,可弹奏古筝又能与谁一起呢。

逐句剖析

"舟迁庄甚笑":舟船行进中庄重之态让人觉得好笑,

"水流孔急叹":水流湍急令人不禁发出慨叹。

"景移风度改":景色推移、风向随着季节改变,

"日至晷回换":冬至到来日影也随之转换。

"眇眇负霜鹤":一只只白鹤身负寒霜,

"皎皎带云雁":一群群大雁身披云彩。

"长河结瓓玕":长长的河流结着如美玉般的冰凌,

"层冰如玉岸":层层坚冰好似玉砌的堤岸。

"哀哀古老容":衰老的人满脸哀伤,

"惨颜愁岁晏":愁容满面忧愁年岁将尽。

"催促时节过":时光匆匆催促着时节流逝,

"逼迫聚离散":逼迫得人们聚了又散。

"美人还未央":美人还未尽兴,

"鸣筝谁与弹":可弹奏古筝又能与谁一起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冬至诗》是南朝宋诗人鲍照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围绕冬至这一特定时节展开,描绘了冬至时自然景象的变化,舟行、水流、景移、日转、鹤负霜、雁带云、河结冰等。同时,诗中也融入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聚散的感慨,以及美人孤独寂寞、无人相伴弹筝的情感抒发。全诗情景交融,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的描写,展现了冬至时节独特的氛围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宋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一

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郡治今山东郯城北)人。出身寒微,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临海王刘子顼起兵失败,鲍照为乱兵所杀。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体裁多样,题材丰富,长于乐府,尤擅七言之作,风格俊逸,对唐诗人李白、岑参等影响深远。其诗多不平之慨,表现了寒门之士积极进取的愿望和对士族专权现状的不满。亦擅赋及骈文。代表作品有乐府诗《拟行路难》十九首、赋《芜城赋》、骈文《登大雷岸与妹书》。著有《鲍参军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舟迁庄甚笑,水流孔急叹”,这两句诗中“舟迁”和“水流”描绘了动态的景象,“庄甚笑”和“孔急叹”则分别表达了诗人对舟行庄重和水流湍急的不同感受,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多样性和诗人情感的丰富性。“景移风度改,日至晷回换”,这两句诗中“景移”和“日至”点明了时间的推移,“风度改”和“晷回换”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景象和时间的流逝,为全诗奠定了时光匆匆的基调。“眇眇负霜鹤,皎皎带云雁”,这两句诗中“眇眇”和“皎皎”分别形容了白鹤和大雁的形态,“负霜”和“带云”则描绘了它们所处的环境,通过对白鹤和大雁的描写,展现了冬至时节动物的生存状态,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长河结瓓玕,层冰如玉岸”,这两句诗中“长河”和“层冰”描绘了壮观的景象,“结瓓玕”和“如玉岸”则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冰的晶莹剔透和坚固,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哀哀古老容,惨颜愁岁晏”,这两句诗中“哀哀”和“惨颜”描绘了衰老者的神态,“愁岁晏”则表达了他们对年岁将尽的忧愁,通过对衰老者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催促时节过,逼迫聚离散”,这两句诗中“催促”和“逼迫”强调了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时节过”和“聚离散”则具体表现了时光流逝带来的变化,使读者深刻感受到人生的无常。“美人还未央,鸣筝谁与弹”,这两句诗中“美人”和“鸣筝”描绘了美好的形象和情境,“还未央”和“谁与弹”则表达了美人孤独寂寞、无人相伴的情感,通过美人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情感的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谢惠连《三日诗》

下一篇:南北朝·柳恽《捣衣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