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íng
nán
shí
shǒu
shí
sān

朝代:南北朝作者:鲍照浏览量:1
chūn
qín
jiē
jiē
dàn
míng
zuì
shāng
jūn
yōu
qíng
chū
jiā
cóng
jūn
qiáo
róng
zhì
gān
yún
xiāo
liú
làng
jiàn
rǎn
jīng
sān
líng
yǒu
bái
shēng
jīn
lín
shuǐ
jìn
míng
duì
jìng
yíng
dàn
kǒng
wéi
guǐ
miè
shēng
kōng
jīng
měi
huái
怀
jiù
xiāng
niàn
jiù
rén
duō
bēi
shēng
jiàn
guò
wèn
nìng
zhī
jiā
zài
nán
chéng
yún
céng
jūn
xiāng
zhī
jūn
yóu
huàn
zài
chéng
xíng
wàn
jīn
fāng
yuǎn
zhēng
lái
shí
wén
jūn
guī
zhōng
shuāng
宿
yǒu
zhēn
míng
yún
bēi
zhāo
xián
fáng
yòu
wén
lèi
zhān
cháng
xíng
róng
qiáo
cuì
fēi
yuè
péng
bìn
shuāi
yán
zhuāng
jiàn
lìng
rén
yǒu
bēi
dāng
yuàn
jūn
huái
怀
zàn
wàng

译文

春天的禽鸟早晚喈喈地鸣叫,最让游子产生忧思的情绪。我当初离家从军时,抱负很大,情绪很高,直冲云霄。经过三年的流浪之后,感到年华虚度,忽然看到白发白须生出,十分惊心。今天傍晚到水边把白发白须都拔光了,第二天对着镜子看却又长满了。只是担心长期居留在外,变为他乡之鬼,羁旅之思归于消灭,化为乌有。常常怀念故乡,一想起家乡亲人就失声痛哭。忽然发现有过客打听寻找我,我便反问他,你怎么知道我是南城地方的人。他回答说道,我曾经住过你的家乡,知道你在这个城里投军服役。我将离开乡邑远赴万里之外,现在也要投军服役去远征。走的时候听到你的媳妇,在闺中独居独宿仍然忠贞,对你情爱如昔。又说她早上在闺房悲愁,晚上思念泪水沾衣。面容憔悴没有了往日的喜悦,鬓发蓬松容颜衰败不再梳理化妆。听说这样的情况让人十分悲伤,愿你不要忘记这份情。

逐句剖析

"春禽喈喈旦暮鸣":春天的禽鸟早晚喈喈地鸣叫,

# 喈喈:鸟叫声。

"最伤君子忧思情":最让游子产生忧思的情绪。

"我初辞家从军侨":我当初离家从军时,

# 侨:居于异乡。

"荣志溢气干云霄":抱负很大,情绪很高,直冲云霄。

# 干云霄:冲至云霄。,荣志:追求功名的愿望。

"流浪渐冉经三龄":经过三年的流浪之后,感到年华虚度,

# 三龄:三年。,渐冉:渐渐、缓慢。

"忽有白发素髭生":忽然看到白发白须生出,十分惊心。

# 素髭:白胡须。

"今暮临水拔已尽":今天傍晚到水边把白发白须都拔光了,

"明日对镜复已盈":第二天对着镜子看却又长满了。

"但恐羇死为鬼客":只是担心长期居留在外,变为他乡之鬼,

"客思寄灭生空精":羁旅之思归于消灭,化为乌有。

# 生空精:一切都归于空寂。精,也是空的意思。,寄灭:死。

"每怀旧乡野":常常怀念故乡,

"念我旧人多悲声":一想起家乡亲人就失声痛哭。

"忽见过客问何我":忽然发现有过客打听寻找我,

# 何:一作向。

"宁知我家在南城":我便反问他,你怎么知道我是南城地方的人。

# 南城:县名,晋名南武,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宁知:怎么知道。

"答云我曾居君乡":他回答说道,我曾经住过你的家乡,

"知君游宦在此城":知道你在这个城里投军服役。

"我行离邑已万里":我将离开乡邑远赴万里之外,

"今方羁役去远征":现在也要投军服役去远征。

"来时闻君妇":走的时候听到你的媳妇,

"闺中孀居独宿有贞名":在闺中独居独宿仍然忠贞,对你情爱如昔。

# 孀居:独居。

"亦云悲朝泣闲房":又说她早上在闺房悲愁,

"又闻暮思泪沾裳":晚上思念泪水沾衣。

"形容憔悴非昔悦":面容憔悴没有了往日的喜悦,

"蓬鬓衰颜不复妆":鬓发蓬松容颜衰败不再梳理化妆。

"见此令人有余悲":听说这样的情况让人十分悲伤,

"当愿君怀不暂忘":愿你不要忘记这份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三)》是南朝宋诗人鲍照创作的一首乐府诗。“璇闺”“中庭”两篇写思妇之情,这一篇则写游子之思,正好体现出两地之人有着相同的情愫。描写游子却不局限于游子本身,还顺带提及思妇;提及思妇,偏又不直接描述思妇的境况,而是借助“过客”的话语来叙述。诗歌情节曲曲折折、辗转迂回,将思妇思念丈夫、游子思念家乡这两个主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全诗结构的关键始终围绕游子展开,通过过客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思妇、游子、过客三人的时空场景既能展开扩展,又能自然联结,有条不紊。这首诗思想内容深刻,艺术表现丰富生动,情感强烈,语言刚劲有力,文辞华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宋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一

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郡治今山东郯城北)人。出身寒微,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临海王刘子顼起兵失败,鲍照为乱兵所杀。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体裁多样,题材丰富,长于乐府,尤擅七言之作,风格俊逸,对唐诗人李白、岑参等影响深远。其诗多不平之慨,表现了寒门之士积极进取的愿望和对士族专权现状的不满。亦擅赋及骈文。代表作品有乐府诗《拟行路难》十九首、赋《芜城赋》、骈文《登大雷岸与妹书》。著有《鲍参军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拟行路难十八首》是鲍照仿照汉乐府杂曲《行路难》创作的组诗作品,《行路难》原来的曲辞已经失传,鲍照的这十八首拟作是如今流传下来的该曲最早作品。这十八首诗的题材并不完全一样,应当不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写成的。元嘉二十八年(451)至元嘉三十年(453)期间,鲍照先是自己辞去侍郎一职,后来离开始兴王担任永安令,接着刘劭发动叛乱,他自己又遭“禁止”处分,受到牵连。仕途充满波折,多次升降起伏,对照这组诗的内容,有不少地方与这个时期的境遇暗中相合。《拟行路难十八首》应当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思乡诗。借游子漂泊、思妇牵挂的情景,通过“过客”转述思妇心意,将游子念乡与思妇念夫的情感巧妙融合,写出了两地之人共有的深切思念。

2. 写作手法

夸张:“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忽已盈”运用夸张手法,写诗人傍晚临水将白发白须拔尽,可第二天对镜一看,白发白须却忽然又长满了。这种超出常理的描写,如同李白“朝如青丝暮成雪”般,极言忧愁催生白发之速,生动展现出诗人内心忧愁的深重与难以排遣。起兴:以“春禽喈喈旦暮鸣”起兴,春日群鸟从早到晚欢快和鸣,本是生机之景,却最易触动游子的羁旅忧愁。群飞群居的鸟儿与孤独的游子形成对照,“旦暮鸣”的持续声响更放大了游子的孤寂,自然引出下文对自身愁情的自述,以景物触发情感,铺垫思乡忧思。对面落笔:“来时闻君妇,闺中孀居独宿有贞名”“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鬓衰颜不复妆”等句,不直接写游子思归,而是借乡人之口描述妻子独居的忠贞、因思念而憔悴的模样,从妻子思念丈夫的“对面”角度落笔,衬托出游子对家人的深切思念,情感更显真挚动人。

3. 分段赏析

“春禽喈喈旦暮鸣,最伤君子忧思情。”以春鸟起兴十分恰当。春天鸟儿的和鸣的确最容易触动游子的客居忧愁,这就像后来杜甫所说的“恨别鸟惊心”。鸟儿通常都是成群飞翔、结伴栖息的,春天的鸟儿又显得格外活跃,叫声也格外欢快,自然会引发孤独者的种种思绪联想。这里又提到“旦暮鸣”,鸟儿从清晨到傍晚叫声不停,这对游子心理的触动就更为强烈了。接下来诗人便开始述说自己的忧愁之情了。“我初辞家从军侨,荣志溢气干云霄。”“军侨”即“侨军”,指南北朝时由侨居南方的北方人组成的军队。“荣”“溢”都有兴盛的样子。这两句说他刚从军时抱负远大,意气高昂,直冲云霄。“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渐冉”是逐渐的意思。看来他从军后很不如意,所以有“流浪”的感受,他觉得年华白白流逝,看到白发白须长出,心里十分震惊。“忽”字传达出他的惊慌恐惧。“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忽已盈。”这里写他拔白发白须,晚上拔完了,第二天对着镜子一看忽然又长满了,这是夸张的写法,和后来李白“朝如青丝暮成雪”类似,写出他忧愁极深。“但恐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寄灭”是归于消失的意思。“空精”指化为乌有。这两句意思是,只担心长久漂泊在外死去,成为他乡之鬼。“每怀旧乡野,念我旧人多悲声。”因此他常常怀念故乡的田野,一想起家乡的亲人就常常悲伤哭泣。以上是这首诗的第一部分,讲述自己从军没有成就、思念家乡亲人的心情。“忽见过客问向我,‘宁知我家在南城?’”“南城”指东海郡的南武县。“问向我”是说过客打听“我”、寻找“我”。于是“我”反问他:“你怎么知道我是南城地方的人?”这便引出了下面的对话。“答云:‘我曾居君乡,知君游宦在此城。’”果然是从家乡来的人。“我行离邑已万里,方今羁役去远征。”“邑”指乡邑。这人看来也是参军服役,途中寻访早已来此地的同乡,似有话要说。“来时闻君妇,闺中孀居独宿有贞名。”“孀居”即独自居住。这里是说妻子在家中对他依旧情意深厚。句中的“闻”字,表明这情况是这位乡人听说的,下句的“亦云”“又闻”也是如此。说她“朝悲”“暮思”,又说她“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鬓衰颜不复妆。”极力描绘妇人对丈夫的思念与忠贞,就像组诗第十二首《拟行路难·今年阳初花满林》中所写:“朝悲惨惨遂成滴,暮思绕绕最伤心。膏沐芳余久不御,蓬首乱鬓不设簪。”鬓发散乱也不愿梳理,因丈夫不在身边,打扮又有什么意义呢。“见此令人有余悲,当愿君怀不暂忘!”“见此”的“见”,依前文也应是听说的意思。乡人这番话一方面能慰藉游子的愁情,因为游子急切想知道家人消息,乡人的“忽见”堪称空谷足音;另一方面又会搅乱他的乡愁,妻子在家中那般痛苦,时刻盼他归去,会让他更加思念。此外,乡人讲述的情事都来自听闻而非亲见,这对于久别相思的人来说难免不满足,更会生出进一步的期盼。这一部分几乎都是写乡人的诉说,通过乡人的话语表现游子的思归之情,这种“从对面写来”的方法,正好与第一部分的自述相互映衬。

4. 作品点评

《拟行路难》的大多数篇章写得豪放畅快、酣畅淋漓,而唯独这类不加雕琢、不事华丽的篇章,尤其凭借声韵与情感相互映照,却始终不流于鄙俗,质朴之中自有韵味。这固然是因为作者天赋出众、才华卓越,并非寻常人所能企及。王夫之在《古诗评选》中对《代门有车马客行》的赞美评论,也可以移用到这首《拟行路难》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若决江河,诗中不可比拟,大似贾谊《过秦论》。

宋许顗《许彦周诗话》

# 《行路难》诸篇,一以天才天韵,吹宕而成,独唱千秋,更无知者。太白得其一桃,大者仙,小者豪矣。盖七言长句,迅发如临济禅,更不通人拟议。又如铸大象,一泻便成,相好即须具足。杜陵以下,字镂句刻,人巧绝伦,已不相浃洽,况许浑一流生气尽绝者哉!

明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一

# 《拟行路难十八首》,淋漓豪迈,不可多得。但议论太快,遂为后世粗豪一流人借口矣。

清成书倬《古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庾信《同颜大夫初晴诗》

下一篇:南北朝·江淹《杂体诗 孙廷尉绰杂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