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君金卮之美酒":为您奉上金杯中的美酒,
#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一本作“匜”。,奉:奉送。邰希葑给。
"玳瑁玉匣之雕琴":还有装在玳瑁玉石匣里的雕花琴。
# 玳瑁:一种和龟相似的海中爬行动物,其甲壳黄褐色,有光泽,可用做装饰品。
"七彩芙蓉之羽帐":还有绣着七彩芙蓉的羽毛帐子,
# 羽帐: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的帐子。,七彩芙蓉:多种颜色的芙蓉花图案。
"九华蒲萄之锦衾 ":饰有九华图案如葡萄纹的锦缎被子。
# 锦衾:用锦做成的被子。,九华蒲萄:以许多蒲萄组成花纹的图案。蒲萄,即葡萄。
"红颜零落岁将暮":美好的容颜逐渐凋零,岁月已临近暮年,
# 红颜零落:容颜变得衰老。
"寒光宛转时欲沉 ":清冷的月光曲折流转,仿佛随时要下沉消逝。
# 时欲沉:时将晚。,宛转:转移。,寒光:寒日的光辉。
"愿君裁悲且减思":希望您能削减悲痛与愁思,
# 减思:减少愁思。思,忧愁。,裁悲:制止悲伤。裁,免除。
"听我抵节行路吟":听我打着节拍吟唱这《行路难》。
# 抵节:击节。抵,侧击。
"不见柏梁铜雀上":您没看见柏梁台、铜雀台这些昔日的建筑吗,
# 铜雀:台名,曹操于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建,在邺城(今河南省临漳县)西北。,柏梁:台名,公元前115年(汉武帝元鼎二年)建,在长安。
"宁闻古时清吹音":如今哪里还能听到古时那些清越的管乐声呢?
# 清吹:悠扬的管乐。,宁:岂、何。
南朝宋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一
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郡治今山东郯城北)人。出身寒微,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临海王刘子顼起兵失败,鲍照为乱兵所杀。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体裁多样,题材丰富,长于乐府,尤擅七言之作,风格俊逸,对唐诗人李白、岑参等影响深远。其诗多不平之慨,表现了寒门之士积极进取的愿望和对士族专权现状的不满。亦擅赋及骈文。代表作品有乐府诗《拟行路难》十九首、赋《芜城赋》、骈文《登大雷岸与妹书》。著有《鲍参军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抒情诗。介绍了诗人以华贵器物起笔,描绘出奢华又虚幻的生活场景,继而写红颜凋零、时光消逝的悲叹,最后劝人放下悲思,倾听自己击节而歌的《行路难》,借奢华与衰败、青春与衰老的对比景象,写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表达了对封建门阀统治的愤慨不平,抒发了对人生离别相思、宦途失意的忧愤情感。
2. 写作手法
对比:“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红颜”象征青春美好,“岁将暮”代表时光老去;“寒光”与“时欲沉”呼应,凸显时光消逝的无情。以青春与衰老、美好与消逝对比,突出人生短暂、美好难驻的哀伤。借古讽今:“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借柏梁台、铜雀台这些历史建筑,联想昔日繁华与如今的荒芜,以“古时清吹音”的难再闻,暗喻世事变迁、盛景难留,把个人悲情上升到对历史兴衰、世事无常的思索。
3. 分段赏析
首段“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开篇以极致铺陈,罗列“金卮美酒”“玳瑁雕琴”“七彩羽帐”“九华锦衾”等奢华器物,从饮酒器具、弹奏乐器到卧眠帐衾,全方位构建出富丽堂皇的生活场景。每一句都以名贵材质、精美工艺凸显奢华,似要将世间最华贵的事物尽数列举,营造出一种虚幻的繁华感,为后文情感转折埋下伏笔,让读者在极致奢华中,预感到盛极必衰的哀伤。中段“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笔锋陡转,从物质奢华转向人生况味。“红颜零落”写青春美貌消逝,“岁将暮”点明时光已至暮年,将个人青春易逝的悲情,融入岁月流逝的宏大背景。“寒光宛转时欲沉”,以“寒光”呼应前文奢华场景的清冷色调,“时欲沉”似时光、似人生,缓缓下沉消逝,把抽象的“时光无情”具象化,与前半段奢华形成强烈反差,凸显人生短暂、美好难留的哀伤。尾段“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先以“愿君裁悲且减思”劝人放下悲愁,“听我抵节行路吟”引出击节而歌的《行路难》,情感从个人悲情,转向对他人的劝慰与自我抒发的融合。“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借柏梁台、铜雀台的历史典故,联想昔日繁华建筑如今的荒芜,“古时清吹音”难再闻,暗喻世事变迁、盛景难续,将个人对时光、命运的悲叹,上升到对历史兴衰、世事无常的深沉思索。
4. 作品点评
此篇作为组诗的引子,立意较为单纯,旨在交代创作缘起,即便触及人生苦闷主旨,也仅稍作提及,未深入展开。读者于此感受到的诗人内心感慨尚显抽象,缺乏具体承载。但从表达形式看,却颇见精巧:开篇以献上各类精美器玩,试图借行乐排解忧愁;继而转向人生苦痛、忧思难消的抒怀;又折回劝人削减悲思,以击节吟唱宣泄;最终收笔于清越乐声难恒久、盛景难延续。层层递转,如连环弯道,转折时突兀峭拔,承接处却自然妥帖,将波谲云诡、跌宕生姿的行文效果发挥至极。这般屈曲层深的构思,并非刻意炫技,而是精准契合诗歌单纯意念下,那复杂微妙的情绪心理——苦闷与慰藉交织、排解与难解缠结。而这一矛盾尖锐的心理态势,恰贯穿《拟行路难十八首》组诗,构成其核心情结。
# 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若决江河,诗中不可比拟,大似贾谊《过秦论》。
宋许顗《许彦周诗话》
# 《拟行路难十八首》,淋漓豪迈,不可多得。但议论太快,遂为后世粗豪一流人借口矣。
清成书倬《古诗选》
# 《行路难》诸篇,一以天才天韵,吹宕而成,独唱千秋,更无知者。太白得其一桃,大者仙,小者豪矣。盖七言长句,迅发如临济禅,更不通人拟议。又如铸大象,一泻便成,相好即须具足。杜陵以下,字镂句刻,人巧绝伦,已不相浃洽,况许浑一流生气尽绝者哉!
明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一
上一篇:南北朝·萧衍《赠逸民诗 五》
下一篇:南北朝·萧衍《欢闻歌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