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jiāng
shuǐ
cáo
huán
yuǎn
guǎn

朝代:南北朝作者:谢朓浏览量:2
gāo
guǎn
lín
huāng
qīng
chuān
dài
cháng
shàng
yǒu
liú
rén
huái
怀
jiù
wàng
guī
táng
biān
cǎo
hóng
shù
huā
yóu
bái
yǒu
zhòng
chéng
yóu
jìn

译文

高高的宾舍面对着荒芜的道路,清澈的流水连接着长长的小路。在这髙岸上有位思绪飞扬的人,他怀着往昔的深情厚谊盼望着远游的朋友早日归来。水塘边的草丛中野花已绽开了红英,林中的花木还点缀着一些已经泛白的春花。回望日落的地方就是繁华的都城,为什么在这暮春季节、都城旁边摆设的都是离别的筵席。

逐句剖析

"高馆临荒途":高高的宾舍面对着荒芜的道路,

# 荒途:荒芜的道路。,高馆:高大的馆舍。

"清川带长陌":清澈的流水连接着长长的小路。

# 长陌:长路。

"上有流思人":在这髙岸上有位思绪飞扬的人,

"怀旧望归客":他怀着往昔的深情厚谊盼望着远游的朋友早日归来。

"塘边草杂红":水塘边的草丛中野花已绽开了红英,

"树际花犹白":林中的花木还点缀着一些已经泛白的春花。

"日暮有重城":回望日落的地方就是繁华的都城,

# 重城:指宫城、都城。

"何由尽离席":为什么在这暮春季节、都城旁边摆设的都是离别的筵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江水曹还远馆》是南朝齐诗人谢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以空旷荒凉的背景起笔,描绘高馆临荒途、清川绕长陌的景象,暗示离人所处之地偏远孤寂。随后直抒胸臆,点明送别友人及盼其归乡的主题。接着,诗人以“草杂红”与“花犹白”的色彩对比,含蓄展现时光流转、季节更迭。收尾处,通过对日暮时分的描写,道出自己面对离别的无奈与不舍,难以摆脱愁绪的心境。全诗围绕诗人与好友江水曹于馆舍分别的场景展开,将自然景色与离情别绪紧密交融,借荒凉凄清之景,充分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齐诗人,永明诗体代表人物

谢朓(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其与同族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因曾任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故称谢宣城、谢吏部。后卷入废立的政治斗争中,遭人诬陷,死于狱中。谢脁是永明诗体的代表诗人,与沈约、王融诸人之作皆注重声律,时号“永明体”。他的诗长于写景,风格清俊,善于熔裁,圆美流转,平仄协调,对偶工整。谢脁关于声律对仗和写景状物的技巧,对于唐代诗坛有着深刻的影响。代表作品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著有《谢宣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描绘荒途、清川等景象,点明送别主题,借花草色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对离别的不舍与无奈,以景衬情,尽显离愁。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一句,描写了池塘边草丛中红花杂陈、树林边白花犹存的艳丽景色,以乐景写哀情,更显离别的哀伤与惆怅。借景抒情:诗中通过“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等诗句,描绘了荒途、清川、草花等景色,营造出空旷、荒凉的氛围,借此烘托出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离愁别绪。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一二句从空间维度入手,分别以“高”“远”视角勾勒送别的场景:荒郊野外,一座高馆孤独伫立,清澈的溪流蜿蜒,环绕着悠长的道路。这里的“馆”作为客舍,或许是江水曹暂居之处,如今他又要前往更遥远的馆舍,诗人即将在此与之分别。荒凉冷清的景象,无声地渲染出浓厚的离愁别绪。其中,“带”字堪称神来之笔,潺潺清流好似牵引着道路伸向远方,给离人心中增添了一抹渺远迷茫的愁思。三四句转而点明离去之人的思乡之情。“流思”描绘出思绪飘荡、难以安定的状态,“怀旧望归客”则是对“流思人”的进一步说明。“怀旧”意味着对故乡或亲友的思念,“望归客”强调渴望归家之人,二者构成偏正结构。这两句暗示了江水曹的游宦生涯,此次前往的不过是远方的馆舍,并非故乡,客居他乡又要踏上新的旅程,非但无法慰藉思乡之情,反而更添漂泊的孤寂与惆怅。诗至五六句,笔触再次回到景物描写。诗人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的画面:池塘边春草繁茂,与花丛相互映衬,红白相间,美不胜收。如此令人陶醉的景致,本应让人驻足欣赏、流连忘返,然而此刻却正是离人分别之时。与开篇那契合离情的萧瑟之景不同,此处明丽的景色形成强烈反差,以乐景衬哀情,更突显离别的哀伤。末二句收束主题,回归送别之情。“日暮有重城”,暮色渐浓,不仅暗示着时光在不舍的相聚中悄然流逝,也借暮色笼罩下的高城,加深了离别的伤感氛围。天色已晚,分别的时刻无法回避,主客双方只能在“何由尽离席”的无奈感慨中各自离去,诗句以充满无可奈何的喟叹收尾,将离别的不舍与留恋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4. 作品点评

从诗歌形式来看,《送江水曹还远馆》除押入声韵不符合律诗规则外,其余特征与律诗颇为相近。诗中一二句对仗工整,如“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词性、结构两两相对;不过,诗句平仄尚未达到律诗严格要求。第三四句“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未作对仗,而第五六句“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却呈现出工整的对偶形式。这种独特的对仗安排在律诗中属于“偷春格”——本该出现在颔联的对仗提前至首联,就像花朵抢在春天来临前绽放,别具一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何逊《边城思》

下一篇:南北朝·阴铿《五洲夜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