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见日灭":时光过得快啊,就像露水一见太阳就干,
"红颜随霜凋":红花一遭霜打就蔫。
"别君若俯仰":与您分别就如同低头抬头这般短暂,
"春芳辞秋条":就像春天的花朵辞别秋天的枝条。
# 秋条:出自梁简文帝《长沙宣武王碑》,“秋条下叶,春卉含芳”。
"泰山嵯峨夏云在":泰山高耸峻拔,夏日的云朵在山间缭绕,
"疑是白波涨东海":让人恍惚觉得那是东海中涌起的白色波浪。
"散为飞雨川上来":云化飞雨从江面上扑来,
"遥帷却卷清浮埃":卷起浮尘直入你的珠帘帷帐。
# 遥帷:江淹诗云,“炼药瞩虚幌,泛瑟卧遥帷”。
"知君独坐青轩下":也知道你此时一定是一个人孤独地坐在屋里,
# 青轩:卢炎诗云,“青轩明月时”。
"此时结念同所怀":也知道你此时一定在思念我。
# 同所怀:一作同怀者。,结念:谢灵运诗云,“结念属霄汉,孤影莫与谖”。
"我闭南楼看道书":我独自一人在南楼读道书,
"幽帘清寂在仙居":幽静清闲仿佛在神仙的居所。
"曾无好事来相访":可惜的是没有那个喜欢闹闹的人提酒来,
"赖尔高文一起予":依赖你的高妙文章,启发了我。
# 高文:《汉书》云,扬雄家素贫,嗜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高文一何绮”。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诗,也是一首酬赠诗。诗歌展现了李白闭帘读书的清寂生活,同时描摹了其居处山川的壮丽景观,体现了诗人生活的闲适与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前四句中,“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将白露遇日即灭的短暂易逝与红颜因霜而凋零作对比,突出时光流逝、生命短暂,强化了美好事物难以长存的感慨。夸张:“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运用夸张手法,将泰山上的夏云在气势上进行夸大,把其想象成东海涌起的白浪,突出了泰山夏日云海磅礴壮观的特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借景抒情:描绘泰山夏日云海及云雾化雨的景象,“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借自然景观的变化,抒发诗人内心对自然力量的赞叹以及对超脱心境的追求。联想:“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由自身处境联想到友人独坐的情景,体现出对友人的牵挂,借此深化了与友人之间的情谊。比喻:“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将泰山上的夏云比作东海涨起的白波,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夏云雄浑壮阔的气势和形态。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四句“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通过“白露见日灭”与“红颜随霜凋”的对比,以自然现象象征时光飞逝、生命短暂,“别君若俯仰”将与友人分别的时光形容得极为短暂,抒发了对与友人分别的感慨以及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接着四句“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描绘了泰山嵯峨,夏日云涌,诗人将夏云想象成白波涨东海,又描述云化为飞雨洒落山川、清涤浮埃的壮观与生动画面,展现出自然的雄浑壮美。下四句“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诗人想象友人独坐青轩下,同时描述自己闭于南楼看道书,营造出清幽寂静氛围,体现出对友人的牵挂以及自身的超脱心境。末两句“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直白地表达在寂寞中,多亏友人的文字给自己带来精神慰藉与启发,深化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上一篇:唐·施肩吾《折柳枝》
下一篇:唐·朱庆馀《行路难·世事浇浮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