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且勿喧":大人啊,请不要这么大声的喝斥我呀,
# 喧:喧哗。
"贱子歌一言":小人有话要说。
# 贱子:老兵自谦的称呼,犹后来称“鄙人”。
"仆本寒乡士":我虽出身贫寒,
# 寒:贫寒。,仆:自谦之称。
"出身蒙汉恩":但却被官家征入行伍。
# 蒙汉恩:承蒙汉室的恩泽。汉,汉朝。
"始随张校尉":先参加的是张骞将军的队伍,
# 张校尉:西汉张骞,曾以校尉之职随卫青击匈奴。《汉书》有传。
"召募到河源":在黄河源头一带征战。
# 河源:黄河源头,代指西北极边远的地方。张骞后来曾探查河源,但和出击匈奴是两回事。这里用来表示走得很远。,召募:这里指应募从军。
"后逐李轻车":后来又追随李蔡轻车将军,
# 李轻车:李蔡。汉飞将军李广从弟,曾为轻车将军,击匈奴右贤王有功。
"追虏出塞垣":把敌人赶出我们的边塞。
# 追虏出塞垣:“后逐”二句:以后又跟随轻车将军李蔡追击匈奴直到边关。逐,跟随、追随。李轻车,汉轻车将军李蔡,汉飞将军李广从弟,对匈奴作战有功。虏,指匈奴军队。塞垣,边关,泛指边塞地区。
"密途亘万里":最近的路,我们也走了万里,
# 亘:绵延。,密:近。
"宁岁犹七奔":最安静的年头,也多次奔命。
# 宁岁犹七奔:“密涂”二句:意为就是最近的路也走了万里,就是最安宁的年代也得多次奔波。涂,同“途”。密涂,近路。亘,绵延之意。宁岁,安宁的年头。七奔,指多次奔命。用《左传》成语:《左传·成公七年》:“吴始伐楚。子重、子反于是乎一岁七奔命。”
"肌力尽鞍甲":我们所有的力量都放在了鞍甲上面,
# 肌力:肌肉和力气,这里指体力。
"心思历凉温":我们所有的才思都历尽了严寒酷暑。
# 历凉温:经历寒暑。凉温,犹言冷暖。
"将军既下世":但是随着主将的去世,
# 下世:去世。
"部曲亦罕存":那些旧部即便侥幸没有战死也都如我一样无功而散。
# 罕:稀少。,部曲:《汉书·李广传》颜师古注引《续汉书·百官志》云:“将军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
"时事一朝异":朝廷上的时事,可谓风云变幻,
"孤绩谁复论":我们的论功行赏还有谁来关注。
# 孤绩:个人独有的功绩。
"少壮辞家去":年轻力壮的时候离开家乡为国征战,
"穷老还入门":年老体衰、穷困潦倒时才返回家乡,无依无靠。
"腰镰刈葵藿":只能拿着腰镰收割些野菜,
# 藿:豆叶。,葵:一种植物,可食用。,刈:割。
"倚杖牧鸡豚":拄着拐杖,放养几只小鸡小猪,勉强填塞饥肠糊口。
# 豚:猪。
"昔如鞲上鹰":想当初我年富力强如鞲上鹰,
# 鞲上鹰:打猎用鹰,鹰立在上。这里是用构上鹰比喻老兵昔日的勇武。鞲,皮革做的臂衣。
"今似槛中猿":看现在佝偻虚弱似槛中猿。
# 槛:圈兽类的栅栏。
"徒结千载恨":我自问平生于国于家无愧,
# 结:生成。,徒:空。
"空负百年怨":却堪叹落得如此境地。
# 负:背负。用晋文公事。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晋文公重耳流亡二十年,在终于可以返国为君时,要抛弃流亡时用过的笾豆、席蓐,怠慢患难与共的有功随从。大臣咎犯劝谏,文公方止。
"弃席思君幄":弃席思念晋文公的珍惜,
# 弃席思君幄:用晋文公事。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晋文公重耳流亡二十年,在终于可以返国为君时,要抛弃流亡时用过的笾豆、席蓐,怠慢患难与共的有功随从。大臣咎犯劝谏,文公方止。幄:帐幕。
"疲马恋君轩":疲马留恋田子方的收留。
# 疲马恋君轩:用田子方事。据《韩诗外传》卷八载,战国时魏人田子方见老马被弃于路,“曰:‘少尽其力而老弃其身,仁者不为也。’束帛而赎之”。轩,车驾。
"愿垂晋主惠":那么也希望大人您像晋文公一样君王不忘旧臣,
"不愧田子魂":和田子方一样垂怜垂怜小人。
# 不愧田子魂:“愿垂”二句:希望君王不忘旧臣。晋主,指晋文公。田子魂,田子方的魂灵。一说“魂”通“云”,指田子方讲的话。
南朝宋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一
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郡治今山东郯城北)人。出身寒微,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临海王刘子顼起兵失败,鲍照为乱兵所杀。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体裁多样,题材丰富,长于乐府,尤擅七言之作,风格俊逸,对唐诗人李白、岑参等影响深远。其诗多不平之慨,表现了寒门之士积极进取的愿望和对士族专权现状的不满。亦擅赋及骈文。代表作品有乐府诗《拟行路难》十九首、赋《芜城赋》、骈文《登大雷岸与妹书》。著有《鲍参军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代东武吟》是一首五言乐府诗,也是一首拟古题材的诗。假托汉代一位有军功的老人来叙事抒情,描写了这位老人的遭遇,批判了统治者的薄情寡恩,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以及对君主能任用贤才的期盼。
2. 写作手法
用典:“愿垂晋主惠,不愧田子魂”:这里融合了两个典故。“晋主惠”指向晋文公的恩惠,呼应前文“弃席”典故,期望君主能如晋文公一般,念及旧情,给予老将恩惠;“田子魂”则源自田子方的故事,田子方见老马被弃,认为其曾为主人立功,老了却遭抛弃,于心不忍,便将老马赎回。诗人以田子方赎回老马的仁义之举为参照,希望君主能像田子方对待老马一样,对有功的老将施以仁慈,不要弃置功臣,暗含对当朝统治者的委婉讽谏,期望他们能善待功臣,不要让功臣寒心。比喻:“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将自己比作被丢弃的草席和疲惫的老马,以“弃席”“疲马”自况,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遭朝廷弃置,但依然眷恋君主、渴望被重新任用,继续为朝廷效力的情感。这种比喻手法的运用,使诗人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富有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诗歌开篇,以浓墨重彩勾勒出老军人波澜壮阔的战斗生涯。他辗转南北,纵横疆场,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以热血与勇气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然而时光流转,世事更迭,曾经的功勋与荣耀在时代的浪潮中渐渐被淹没。"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这一声质问,道尽了老将暮年遭弃的愤懑与悲戚。如今,这位昔日驰骋沙场、威风凛凛的英雄,却只能手持镰刀,割着葵藿杂草;拄着拐杖,在鸡群中放牧度日,令人不胜唏嘘。"昔如鞲上鹰,今似槛中猿",短短十字,将两种天差地别的境遇并置,把老将内心的不甘与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诗歌结尾处,他以"弃席"、"疲马"自喻,言辞恳切地向君主表达了愿为国效力的拳拳之心。这份老当益壮的豪情,这份至死不渝的忠诚,令人感佩不已。不难看出,诗人在塑造这位老军人形象时,也融入了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无奈。前半段激昂豪迈,尽显英雄气概;后半段悲愤苍凉,道尽人生沧桑。这种强烈的情感反差,使得诗歌的感染力愈发强烈
4. 作品点评
全诗以汉代军功之士的口吻假托而作,主人公娓娓道来征战一生的峥嵘岁月,却也难掩暮年遭弃返乡的愤懑不平。字里行间,不仅饱含着对往昔戎马倥偬的追忆,更流淌着对君主的深切眷恋,殷切期盼君王能念及旧功,不再弃置有功之臣。回溯历史,宋文帝执政时期,数次北伐北魏均铩羽而归。在此背景下,朝中对檀道济等将领多有猜忌、排挤之举。诗中老将的际遇与心境,恰似当时被边缘化的功臣写照,因此这首诗极有可能是借古讽今,意在委婉谏诫当朝君主。从诗歌创作角度来看,其深邃的思想内涵与精妙的艺术手法,为杜甫《出塞》诗的创作提供了重要借鉴。
# 这首诗是南朝诗人鲍照边塞诗的又一佳作。诗作以一位老兵的叙事视角,讲述了他一生征战塞外的艰苦经历和回乡后有功不获赏的悲怨心情。此诗描写生动,语言劲峭,音调响亮,与唐代王维《老将行》有异曲同工之妙。
杭州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与文献研究中心研究员许菊芳《古代边塞诗词三百首》
# 本篇以自述的口气,叙写了一个汉代有功军人早年征战疆场的不凡经历,及晚年回家后的困窘处境,并表达了他的怨恨和希望。诗的前半部分追叙往日军功。“将军”四句承前启后,始叙现在。其下就是他对困境的叙述及对现在处境的抱怨。少壮时离家而去,如今到了穷老之时才回到家中;尽管身体早已衰老,还得参加田间劳作。想起过去如上雄鹰一样英姿勃勃,而今却像关在栅栏中的猿猴一样无可奈何,这怎么不让他心生怨恨呢?由此他希望当今的皇上能够念其往昔之军功,加以怜恤。本诗对比强烈,情感深挚悲壮,形象地刻画了一位老军人暮年时的悲惨情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后世以边塞为题材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沈文凡《汉魏六朝诗三百首译析》
上一篇:南北朝·谢朓《离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