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坐且莫喧":四座之人暂且莫喧哗,
# 喧:喧哗。大声。,且莫:暂且不要。千万不要。,四坐:四周围坐的人。
"听我堂上歌":听我演唱这堂上之歌。
"昔仕京洛时":往昔在京洛为官之时,
# 京洛:本指洛阳,因东周、东汉曾在这里建都,故称。,昔仕:昔日出仕做官。
"高门临长河":显贵之家毗邻长河。
# 长河:长长的大河。特指黄河。这里似应指洛水。,临:临近。,高门:高大的门庭。指富贵人家。
"出入重宫里":出入于重重宫阙之内,
# 重宫:重重宫殿。犹深宫。
"结友曹与何":结交曹参、何晏般的高门子弟。
# 曹与何:曹家与何家。应指汉末朝廷外戚权臣曹操一家人和何进一家人。,结友:结为朋友(的是)。
"车马相驰逐":车马竞相追逐奔驰,
# 驰逐:奔驰追逐。,相:互相。
"宾朋好容华":宾朋皆喜好奢华容仪。
# 容华:容颜的光华。指美丽的容颜。,好:佳好的。,宾朋:贵宾和朋友。
"阳春孟春月":阳春三月孟春时节,
# 月:月份。,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正月。,阳春:阳光充裕的春季。
"朝光散流霞":晨光如流霞般漫洒。
# 流霞:流动的彩霞。,散:驱散。散去。,朝光:早晨的阳光。指朝阳或太阳。
"轻步逐芳风":轻步追逐芬芳春风,
# 芳风:芬芳的春风。美好的风尚和教化。,逐:追逐。,轻步:轻盈的步履。犹漫步。
"言笑弄丹葩":言笑间把玩红色花朵。
# 丹葩:朱红色的仙草奇葩。,弄:玩弄。摆弄。,言笑:言语欢笑,说笑。
"晖晖朱颜酡":容光焕发红颜微醺,
# 酡:饮酒脸红貌。如醉酒脸红一般。,朱颜:红润的容颜。泛指年轻的容貌。多指美人。,晖晖:形容日光灼热。通红有光辉貌。艳丽貌。晖,阳光,亦泛指光辉。
"纷纷织女梭":举止如织女穿梭般灵巧。
# 织女梭:(犹如)织女穿梭。梭,穿梭。比喻往来频繁,运行快速。,纷纷:多而纷杂。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满堂皆美人":满堂皆是佳丽美人,
# 美人:美丽女子。嫔妃等次名称。泛指宫女。品德美善之人,贤人。,皆:全都是。,满堂:整个堂上。充满厅堂。
"目成对湘娥":目光交汇如与湘妃相对。
# 湘娥:说中的舜妃娥皇与女英。相传二人因哀舜之崩殂,投湘江而死,化为湘水之神。泛指美女。,目成:以目光成就。眉目传情。用眼神成就心意。后遂成为女子以目示意,表示心许之辞。
"虽谢侍君闲":虽已辞去侍奉君王的清闲之职,
# 闲:闲着。无事可做。,侍君:陪侍君王的差事。,虽谢:虽然谢绝。
"明妆带绮罗":仍妆容明艳身着绮罗。
# 绮罗:华丽的衣服。绮,细绫,有花纹的丝织品。罗,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带:携带着。穿带,穿著打扮。,明妆:明丽的妆饰。
"筝笛更弹吹":筝笛交替弹奏吹奏,
# 弹吹:弹筝吹笛。,更:更替。再。,筝笛:古筝和玉笛。
"高唱好相和":高亢歌声相互应和。
# 相和:互相唱和。此唱彼和。指互相应和。,好:容易。,高唱:高声歌唱。
"万曲不关心":万首乐曲皆不关心,
# 关心:关系情感。关情。,不:都不。,万曲:一万首歌曲。
"一曲动情多":唯有一曲最动人心弦。
# 动情:动人情感。发生感情。,一曲:(只有)一支曲子。
"欲知情厚薄":若想知晓情意厚薄,
# 情厚薄:情感的厚重与轻薄。,欲知:要想知晓。
"更听此声过":且听这歌声过后分晓。
# 更听此声过:本集三。《乐府诗集》六十五作堂上歌行。《诗纪》五十。又《初学记》十九作堂上行。引酡、梭、娥、和、多、过六韵。《御览》三百八十一作堂上行。引梭、娥、和三韵。更听:再听。此声:这歌声。过:唱过。一过儿,一次。
南朝宋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一
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郡治今山东郯城北)人。出身寒微,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临海王刘子顼起兵失败,鲍照为乱兵所杀。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体裁多样,题材丰富,长于乐府,尤擅七言之作,风格俊逸,对唐诗人李白、岑参等影响深远。其诗多不平之慨,表现了寒门之士积极进取的愿望和对士族专权现状的不满。亦擅赋及骈文。代表作品有乐府诗《拟行路难》十九首、赋《芜城赋》、骈文《登大雷岸与妹书》。著有《鲍参军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抒情诗。诗中先请众人静听歌唱,而后回忆往昔在京洛的生活:高门临河,出入宫禁,与友交游,车马繁华;孟春时节赏春光、伴美人,筝笛相和。末以“一曲动情多”表情感深浅,流露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2. 写作手法
用典:“满堂皆美人,目成对湘娥”巧用“湘娥”典故。湘娥指湘水女神,传为舜妃娥皇、女英,因舜亡泣血染竹成斑,后化为湘水之神,象征深情高洁。诗中以湘娥代指心仪之人,借其典故烘托倾慕之情的真挚与超凡,突出对方不同于众美人的独特地位。意象组合:“昔仕京洛时,高门临长河”运用了“昔仕”“京洛”“高门”“长河”等意象组合,描绘了过去在京都洛阳任职时,高大显赫的门庭正对着蜿蜒长河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往日在都城为官岁月的回忆与感慨。铺陈:全诗运用了铺陈,先细致描绘高门宴游的热闹场景与友朋间的深厚情谊,接着展现孟春时节流霞满天、芳风拂面、丹葩绽放的明媚春光,再刻画美人身着绮罗、妆容精致,如湘娥般含情脉脉的歌舞画面,最后以“万曲不关心,一曲动情多”形成转折,借筝笛声流露情感,表达了繁华盛景背后潜藏的怅惘之情。
3. 分段赏析
开篇“四坐且莫喧,听我堂上歌”以直白的呼告起笔,如同演唱者在席间直接与听众对话,既营造出专注聆听的氛围,又自然引出下文的回忆,语言朴素却极具现场感,像拉开一幕往事的帷幕。“昔仕京洛时,高门临长河”两句转入回忆,“京洛”点明昔日为官的地点,常代指京城的繁华与权力中心;“高门临长河”则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居所的气派,暗示当时地位的显赫,“长河”的意象既写实又增添了空间的阔大感。“出入重宫里,结友曹与何”继续铺陈往昔的仕途生活。“出入重宫”直接点明与宫廷的紧密联系,“曹与何”代指权贵名流,既写出社交圈的高端,又以典型化的人物增强了真实感,展现出昔日官场生活的核心场景。“车马相驰逐,宾朋好容华”聚焦日常交往的热闹景象。“车马驰逐”以动态画面写往来的频繁,“宾朋容华”则从静态角度描绘画像的光鲜,一动一静,共同构成了昔日奢华热闹的生活图景,暗含对当时风光的追忆。“阳春孟春月,朝光散流霞”转向景物描写。“阳春孟春”点明时节的美好,“朝光散流霞”以比喻手法写晨光的绚烂,将自然景象描绘得色彩鲜明,既营造出明媚的氛围,又为下文的游乐场景做了铺垫。“轻步逐芳风,言笑弄丹葩”刻画人物活动的轻盈愉悦。“轻步逐风”写出姿态的曼妙,“言笑弄花”则传递出神情的欢畅,细节中见情趣,生动展现了春日里游乐的闲情逸致,充满生活气息。“晖晖朱颜酡,纷纷织女梭”以比喻写人的容态与动态。“朱颜酡”像酒后泛红般光彩照人,“织女梭”则形容众人穿梭往来如织布般忙碌,既写出容颜的娇美,又暗示场面的热闹,形象鲜活。“满堂皆美人,目成对湘娥”进一步渲染美人云集的场景。“满堂美人”是全景式描写,“目对湘娥”则以湘娥(传说中美丽的女神)作比,聚焦眼神的娇媚,既突出了美人的出众,又增添了浪漫的想象色彩。“虽谢侍君闲,明妆带绮罗”暗含今昔对比。“谢侍君”点出已离开官场,“闲”字带出自在却也隐含失落;“明妆绮罗”则写依然保持着华美的装扮,在对比中透出对过往身份的留恋。“筝笛更弹吹,高唱好相和”描写宴饮中的乐声。“筝笛更奏”写出乐器合奏的热闹,“高唱相和”则表现歌声的和谐,声音的描写让场景变得立体可感,营造出欢宴的氛围。“万曲不关心,一曲动情多”是情感的转折。“万曲不关情”反衬出“一曲动情”的深刻,既写出音乐感染力的差异,更暗示这一曲触动了内心深处的往事或情愫,为结尾的抒情做了铺垫。“欲知情厚薄,更听此声过”以余韵作结。不直接点明情感的深浅,而是让听众从歌声中体会,既呼应开篇的“听我歌”,又留下想象空间,将情感的表达推向含蓄深远,引人回味。
上一篇:南北朝·鲍照《采菱歌》
下一篇:南北朝·何逊《照水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