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吹飞雨":北风吹来了飞洒的雨点,
# 朔风吹飞雨:“朔风”两句:这两句是说,连风带雨从江面上吹洒过来了。朔风:北风。
"萧条江上来":一股萧杀之气从江面上迎面扑来。
# 萧条:冷落。
"既洒百常观":风雨自远而近,
# 既洒百常观:“既洒”两句:这两句是说,风雨自远而近,台观都已淋在大雨之中。白常观:本是汉代的台观名,这里代指眼前的一般的观。
"复集九成台":台观都已淋在大雨之中。
# 九成台:古台名,这里也是借指一般的台。
"空濛如薄雾":雨渐渐转小,好似雾气弥漫,
# 空濛如薄雾:“空濛”两句:这两句是说,雨渐渐细了,看去就象薄雾轻埃,茫茫一片。空濛:雾气迷漫的样子。
"散漫似轻埃":散漫的飘在空中仿佛尘埃。
"平明振衣坐":清晨起来整衣而坐等待上朝,
# 平明振衣坐:平明”两句:这两句是说,清晨起来整衣而坐(等待上朝),但宫门还没有开。平明,清晨。振衣,抖衣,穿衣时抖掉尘垢。
"重门犹未开":但宫门还没有开。
# 重门:指的是宫门。
"耳目暂无扰":暂时避免耳目的烦扰,
# 耳目暂无扰:耳目”两句:这两句是说,(由于宫门未开)便可暂时避免耳目的烦扰,而悠然自得地象是离开现实世界。
"怀古信悠哉":悠然自得地像是离开现实世界。
# 悠哉:欣然自得的样子。,信:实在。
"戢翼希骧首":隐居时想要出仕一展抱负,
# 戢翼希骧首:戢翼”两句:这两句是说,隐居时想要出仕;而临到做官时又怕仕途艰险。戢翼:即敛翼不飞,比喻隐居。骧首:马首上举,比喻出仕。传说黄河里的大鱼游到龙门,如能溯游上去,便化而为龙;如不能上去,便曝鳃而止。比喻仕途艰难。
"乘流畏曝鳃":临到做官时又怕仕途艰险。
"动息无兼遂":出处进退不能两全其美,出仕或归隐,
# 动息无兼遂:动息”两句:这两句是说,出处进退不能两全其美,出仕或归隐,徘徊不定。动息,即出处进退,做官和归隐。遂,如意。
"歧路多徘徊":徘徊不定。
"方同战胜者":结果归隐的思想战胜出仕的念头,
# 方同战胜者:“战胜”两句:这两句是说,归隐和做官两种思想变战于胸中,结果归隐的思想战胜了,还是到山里去耕地吧。战胜,指隐居的思想战胜出仕的念头。
"去翦北山莱":还是到山里去耕地吧。
# 北山莱:《诗经·小雅·南山有台》:“北山有莱。”莱:草。,翦:一作剪。
南朝齐诗人,永明诗体代表人物
谢朓(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其与同族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因曾任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故称谢宣城、谢吏部。后卷入废立的政治斗争中,遭人诬陷,死于狱中。谢脁是永明诗体的代表诗人,与沈约、王融诸人之作皆注重声律,时号“永明体”。他的诗长于写景,风格清俊,善于熔裁,圆美流转,平仄协调,对偶工整。谢脁关于声律对仗和写景状物的技巧,对于唐代诗坛有着深刻的影响。代表作品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著有《谢宣城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雨雪的五言古诗,诗人通过描绘朔风飞雨的景象以及自身晨起时的所见所感,以景衬情,借典抒怀,表达了在人生道路上进退两难的徘徊心境以及渴望摆脱困境、归隐田园的愿望。
2. 写作手法
用典:“方同战胜者,去翦北山莱。”“中“战胜者”典出《淮南子》:子夏出外,见富贵之乐便心生艳羡;归来,又觉先王之道值得尊崇。两种念头在他心中交战,致使他面容消瘦。最终,先王之道占了上风,他内心平静祥和,人也跟着丰腴起来。“北山莱”出自《诗经·小雅·南山有台》,其中“北山有莱”的“莱”,即为草。诗人借此表明心志,自己定会怀着归隐林泉的坚定信念,前往北山,刈草垦荒、耕地种田,自此远离尘世喧嚣,开启恬淡的田园生活。情景交融:“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此句中,“朔风”点明寒冷、凛冽的风,“吹飞雨”描绘出风雨交加的动态画面,“萧条”一词不仅写出了风雨中江上景色的冷落、凄凉,更融入了诗人主观的情感感受。诗人将自己内心的孤寂、惆怅等情绪,通过对风雨交加下江上萧条景象的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境。
3. 分段赏析
“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此句是描绘秋日清晨的远景。“朔风”点明寒冷北风,营造出萧瑟氛围。“吹飞雨”生动展现风雨交加动态场景,“飞”字赋予雨灵动之感,仿佛被风裹挟着急速而来。“萧条”一词不仅描绘出风雨中景象的冷落寂寥,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江上来”明确风雨来源方向,让读者仿佛看到风雨从江面汹涌而来的画面,为全诗奠定清冷、孤寂的基调,也暗示诗人所处环境的恶劣与内心的惆怅。“既洒百常观,复集九成台”“既……复……”的句式强调雨的范围之广。“百常观”和“九成台”应是当时江边知名建筑,诗人选取这两个地点,暗示雨势蔓延至城市重要景观之处。“洒”和“集”两个动词精准描绘出雨的不同状态,“洒”体现雨的细密、轻柔,“集”则突出雨的密集、汇聚。通过描写雨落在这些高大建筑上,进一步渲染出秋雨的磅礴气势,同时也展现出城市在雨中的朦胧景象,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空濛如薄雾,散漫似轻埃”此句从视觉角度细致描绘秋雨的形态。“空濛”形容雨景模糊、迷茫的样子,“如薄雾”运用比喻手法,将秋雨比作轻薄的雾气,生动形象地写出雨丝在空气中弥漫、飘荡的状态,给人一种朦胧、缥缈的美感。“散漫”表示分散、不集中,“似轻埃”把雨比作轻微的尘埃,强调雨的细碎和飘洒。这两个比喻不仅精准地刻画出秋雨的特点,还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幽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秋雨的轻柔与细腻。“平明振衣坐,重门犹未开”“平明”点明时间是清晨,“振衣”这一动作体现出诗人整理衣衫,准备迎接新一天的状态,表现出诗人的闲适与从容。“坐”字则进一步强调诗人的静态,与外界的雨景形成对比。“重门犹未开”描绘出周围环境的寂静和冷清,重重门户都还未开启,暗示时间尚早,也增添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此句通过对诗人自身动作和环境描写,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生活场景,反映出诗人此时内心的平静与对周围环境的敏锐感知。“耳目暂无扰,怀古信悠哉”“耳目暂无扰”表明此时诗人没有外界的干扰,身心处于一种宁静的状态。“暂无扰”强调这种宁静是暂时的,也为后文情感的转折埋下伏笔。“怀古信悠哉”则点明诗人在宁静中开始沉浸在对历史的遐想之中。“悠哉”一词体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他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沉浸在对往昔岁月的追思中。此句展现出诗人在特定环境下内心状态的转变,从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过渡到对历史文化的思索,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内涵。“戢翼希骧首,乘流畏曝鳃”“戢翼”指收起翅膀,“希骧首”表示希望昂首奋进,这里诗人以鸟自喻,表达自己内心渴望有所作为却又有所顾虑的矛盾心理。“乘流”指顺流而行,“曝鳃”典出《后汉书·郡国志》,比喻处境困厄。此句表明诗人在人生道路上如同顺流而下的船只,既希望积极进取,又害怕遭遇挫折和困境,体现出他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谨慎和担忧。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深刻揭示出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未来的迷茫。“动息无兼遂,歧路多徘徊”“动息”指行动和休息,“无兼遂”表示无法同时兼顾,反映出诗人在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和无奈。“歧路”象征着人生的选择和困境,“多徘徊”则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在面对人生道路的抉择时犹豫不决、徘徊不定的状态。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他既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又渴望归隐田园,这种两难的境地让他陷入深深的思索和挣扎之中,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复杂。“方同战胜者,去翦北山莱”“战胜者”在这里可理解为能够克制欲望、战胜自我的人。“翦北山莱”中“翦”有除去之意,“北山莱”指北山的杂草,象征着世俗的纷扰和杂念。此句表明诗人决心像战胜自我的人一样,摆脱尘世的羁绊,归隐山林,去过一种清静、淡泊的生活。这既是对前文内心矛盾的一种解脱,也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体现出他在经历内心的挣扎后,最终选择走向归隐之路的坚定信念,使诗歌在情感上达到一种升华。
上一篇:南北朝·鲍照《拟行路难(十六)》
下一篇:南北朝·阴铿《咏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