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闻不可见":可以听到却不能看见,
"能重复能轻":能够重叠吹拂又能轻轻吹过。
"镜前飘落粉":在镜前吹得香粉飘落,
"琴上响余声":在琴上吹出袅袅余音。
# 余声:演奏完毕仿佛还留在耳畔的声音。此指因风吹动而发出的不大的声响。
南朝梁诗人
何逊(472?~518?),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历任安成王参军事兼尚书水部郎,后为庐陵王记室。他的文章与刘孝绰齐名,并称“何刘”;诗与阴铿齐名,并称“阴何”。何逊诗多写酬唱赠答、离别相思、山水风物等,少典实,重声律,追求清丽婉转。其诗长于将写景与抒情相配合,语言工炼,为杜甫所推许。主要作品有《石头答庾郎丹诗》《与胡兴安夜别》《与衡山侯与妇书》等。明人辑有《何记室集》,今人有《何逊集校注》。
1. 写作手法
多感官描写:“可闻不可见”中“可闻”诉诸听觉,让读者感知到春风吹拂时产生的声音;“不可见”诉诸视觉,表明春风无形无色,看不见其模样。此句从听觉与视觉两个感官角度,展现了春风的特点。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直接点明春风的特点。春风无形,所以“不可见”,但它吹拂时能带来声音,故“可闻”。“能重复能轻”则写出春风轻柔且反复吹拂的状态,简洁的语言生动概括出春风的独特之处,为后文具体描写春风的影响做铺垫。后两句:“镜前飘落粉,琴上响余声”,从生活场景入手,描绘春风的影响。春风轻轻吹过,镜前的香粉随之飘落,暗示春风的轻柔。而春风拂过琴弦,琴弦发出余声,进一步展现春风的灵动。这两句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从侧面烘托出春风的特点,使春风的形象更加鲜活。
3. 作品点评
唐代诗论家司空图有一名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即诗人描绘对象时,无需逐字点明,读者却能处处感知其中事物与情感,此乃诗作至高境界。可见,早在南北朝时期,何逊便已将这一精妙理念融入自身创作实践。
上一篇:南北朝·何逊《嘲刘郎诗》
下一篇:南北朝·江淹《采石上菖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