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yáng
kǒu
lǎng
gōng
shī

朝代:南北朝作者:何逊浏览量:1
xīn
chóu
kōng
wàng
guī
shān
yān
hán
shù
jiāng
shuǐ
yìng
xiá
huī
líng
kōng
shì
shuāng
chū
làng
fēi
xiāng
qiān
hán

译文

客居他乡的人心中愁绪随暮色渐生,徘徊不定地徒劳望着归家的方向。山间的烟雾笼罩着树木,将树色浸染,江水倒映着晚霞的光辉,熠熠生辉。一只孤鹤从空中飞逝而去,一双野鸭破浪而出,振翅飞翔。故乡远在千里之外,这个夜晚如此寒冷,我却没有御寒的衣物。

逐句剖析

"客心愁日暮":客居他乡的人心中愁绪随暮色渐生,

"徙倚空望归":徘徊不定地徒劳望着归家的方向。

# 空:徒自。,徙倚:犹徘徊,流连不去。

"山烟涵树色":山间的烟雾笼罩着树木,将树色浸染,

# 涵:含。

"江水映霞晖":江水倒映着晚霞的光辉,熠熠生辉。

# 霞晖:晚霞余晖。

"独鹤凌空逝":一只孤鹤从空中飞逝而去,

# 逝:离去。

"双凫出浪飞":一双野鸭破浪而出,振翅飞翔。

# 双凫:成双水鸟。凫:野鸭。

"故乡千余里":故乡远在千里之外,

"兹夕寒无衣":这个夜晚如此寒冷,我却没有御寒的衣物。

# 无衣:没有衣着。衣:本集一。《类聚》二十七及文苑英华二百十九作富阳浦口和朗上人。《诗纪》八十四。,兹夕:此夜。兹: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诗》这首五言律诗是南朝梁诗人何逊所作,以客居思乡为主题,开篇“客心愁日暮”奠定游子漂泊愁绪的基调,描述诗人归心似箭却归期难卜,只能徙倚江边。内容上,借景抒情,既有“山烟涵树色”的暗沉,又有“江水映霞晖”的明丽,通过自然景色变化展现诗人复杂心境;“独鹤”“双凫”对比,引发漂泊之悲与团圆向往,最后以离乡千里、天寒无衣收束,呼应开头。写作手法上,善用情景交融与对比,因情生景,前后景语形成色调与情感的反差。重点赏析之处在于中间四句对仗工整,音调和谐,如绘如画。全诗言情婉转,不用艳词丽句,以本色取胜,中间两联对仗精妙,颇具唐诗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梁诗人

何逊(472?~518?),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历任安成王参军事兼尚书水部郎,后为庐陵王记室。他的文章与刘孝绰齐名,并称“何刘”;诗与阴铿齐名,并称“阴何”。何逊诗多写酬唱赠答、离别相思、山水风物等,少典实,重声律,追求清丽婉转。其诗长于将写景与抒情相配合,语言工炼,为杜甫所推许。主要作品有《石头答庾郎丹诗》《与胡兴安夜别》《与衡山侯与妇书》等。明人辑有《何记室集》,今人有《何逊集校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羁旅思乡题材的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客居他乡时,面对黄昏山烟、江水霞晖、独鹤双凫等景象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其羁旅漂泊的愁思、对归期的期盼、夫妇团圆的向往,以及离乡千里的凄然之情,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客心愁日暮”直接点明愁情,继而以“山烟侵树色”的苍茫之景强化乡愁,形成情感与景物的紧密呼应。对比:“独鹤凌空”以单只鹤的孤零象征漂泊之悲,“双凫出浪”以成对野鸭的亲近反衬团圆之向往,两组意象通过“独”与“双”的对照,深化羁旅中的孤独与对家庭的渴盼。

3. 分段赏析

“客心愁日暮”,短短五字,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刹那间泛起层层涟漪,将全诗的情感基调稳稳奠定。诗人远离故土,作客他乡,归心似箭却归期渺茫,只能于江边伫立良久,目光紧紧追随着远方的归舟,任由满怀愁绪如暮色般渐渐弥漫开来。当黄昏悄然降临,烟霭自山间缓缓升起,渐渐吞没了远处的山林树色,此情此景,与崔颢笔下“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怅惘如出一辙,游子心中那缕浓郁的愁思,也在此刻被彻底勾起,这正是诗歌创作中因情生景的绝佳范例。​然而,诗人并未一味沉溺于悲伤的情绪之中。一句“江水映霞晖”,如同一束明亮的光芒,为全诗带来了转折。夕阳西下,绚烂的晚霞铺满江面,江水波光粼粼,仿佛万匹锦绣在江面缓缓流动,那明丽鲜亮的色调,恰似诗人心中尚存的希望之光,瞬间将黯淡的画面照亮。“独鹤凌空逝,双凫出浪飞”两句,继续沿用对比的手法:孤鹤独自凌空翱翔的身影,让人不禁联想到诗人漂泊无依的境遇,悲叹之情油然而生;而成双成对的野鸭在浪花中嬉戏,又寄托着诗人对阖家团圆生活的深切向往。前后两组诗句,虽然都运用了对比,但前者笔调阔大苍茫,后者灵动鲜活,二者相互映衬,韵味悠长,令人回味无穷。​全诗以“故乡千馀里,兹夕寒无衣”作结,既与开篇的愁绪遥相呼应,又将思乡之情推向了高潮。千里之遥的故乡,寒夜中单薄的衣衫,寥寥数字,道尽了游子的辛酸与无奈。纵观整首诗,写景细腻生动,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抒情含蓄委婉,将复杂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字里行间。诗人摒弃华丽辞藻,以质朴本色取胜,尽显诗歌之美。尤其是中间四句,对仗工整严谨,韵律和谐优美,颇有唐诗的韵味与风范。也正因如此,杜甫才会推崇“阴何”,何逊诗歌所蕴含的艺术魅力与学习价值,在此诗中展露无遗。

4. 作品点评

此诗以质朴笔触勾勒景致,情感抒发含蓄细腻,未着浓墨重彩,却凭借本真之美动人心弦。诗中颔联与颈联对仗工稳,平仄相协,字句流转间尽显韵律之美,颇有唐律风范,堪称全篇精华。由此可见,杜甫所言“苦学阴何”绝非虚言,何逊诗歌在炼字琢句、谋篇布局上的造诣,确实值得后人深入研习。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庾信《咏画屏风诗 二一》

下一篇:南北朝·谢朓《和王长史卧病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