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烟起遥岸":傍晚的烟霞在遥远的岸边升起,
# 遥岸:远处的江岸。
"斜日照安流":将要落山的太阳照在平静的江面上。
# 安流:流淌着的平静的江水。
"一同心赏夕":我和我的朋友一起欣赏江上的晚景,
# 一同心赏夕:“一同心赏夕”二句:傍晚时与友人一起来欣赏江景,使自己暂时去掉了离别家乡的忧愁。
"暂解去乡忧":暂时化解了离乡带来的忧愁。
# 去乡:离乡。去:离开。,解:去掉。
"野岸平沙合":旷野中广阔的沙滩在江流涯岸聚合,
# 平沙:广阔的沙原。
"连山远雾浮":山峦间连绵起伏的缭雾冉冉浮荡。
# 远:一作近。,连山:连绵不断的山峦。
"客悲不自已":远行的我止不住落下了伤心的眼泪,
# 不自已:不能克制自己。已:停止。,客:飘泊在外的人,作者自指。
"江上望归舟":久久的立在江边目送着友人渐行渐远的归船。
南朝梁诗人
何逊(472?~518?),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历任安成王参军事兼尚书水部郎,后为庐陵王记室。他的文章与刘孝绰齐名,并称“何刘”;诗与阴铿齐名,并称“阴何”。何逊诗多写酬唱赠答、离别相思、山水风物等,少典实,重声律,追求清丽婉转。其诗长于将写景与抒情相配合,语言工炼,为杜甫所推许。主要作品有《石头答庾郎丹诗》《与胡兴安夜别》《与衡山侯与妇书》等。明人辑有《何记室集》,今人有《何逊集校注》。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思乡诗。此诗描绘了暮烟、斜日映照江流的夕阳美景,勾勒出江景的安恬,后又写乡愁终难排遣,悲从中来而眺望归舟,展现忧愁愈解愈甚的状态,抒发了对故乡与友人的真挚情感。
2. 分段赏析
首联“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是描写慈姥矶傍晚的远景。“暮烟”点明时间是傍晚,“遥岸”写出烟雾从远处的岸边升起,营造出朦胧的氛围;“斜日”描绘夕阳西下的景象,“安流”则体现出江水平静流淌的状态,两句共同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傍晚江景图。颔联“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是写诗人的心情变化。“一同”说明诗人与同行者一起欣赏夕阳,“心赏夕”体现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暂解去乡忧”则直抒胸臆,写出这片刻的赏景暂时缓解了离开家乡的忧愁,将景与情自然结合。颈联“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是描写慈姥矶周边的近景与远景。“野岸平沙合”写出野外的岸边与平坦的沙滩相连的景象,展现出开阔的视野;“连山远雾浮”描绘远处连绵的山峦被雾气笼罩,若隐若现,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朦胧美。尾联“客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是抒发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客悲”点出诗人作为游子的悲伤,“不自已”强调这种悲伤难以控制;“江上望归舟”则通过动作描写,刻画诗人在江边眺望归船的情景,将思乡之情寄托于对归舟的期盼中,情感真挚动人。
3. 作品点评
沈德潜曾言:“水部名句极多,然渐入近体。”如这首诗的五、六两句,便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杜诗“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即脱胎于此。“野岸平沙合”为近景,“连山远雾浮”为远景,写景状物,细微妥帖,对仗工稳,声韵和谐。尤其“合”字、“浮”字,用得极为精当,堪称形象传神。这亦是何逊常用的句法,如《春夕早泊和刘咨议落日望水》诗云:“草光天际合,霞影水中浮。”而就整首诗的声律格调来看,已俨然唐律了。难怪沈德潜说:“五言律,阴铿、何逊、庾信、徐陵已开其体。”
# 有起有合,居然律也。乃起者非起,合者非合,一从《三百篇》来。太白间能用此,余人不知。
清王夫之《古诗评选》卷六
# 已不能归,而望他舟之归,情事黯然。
清沈德潜《古诗源》卷十三
# 五六一近一远,便是思乡之情。伤已不归,望他舟之归,用意自佳,居然盛唐。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