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íng
nán
shí
shǒu
shí

朝代:南北朝作者:鲍照浏览量:2
jūn
jiàn
shùn
huá
zhōng
zhāo
yān
rǎn
líng
luò
xiāo
shèng
nián
yāo
yàn
huá
bèi
jiǔ
dāng
zhǒng
tóu
huán
qiān
qiū
wàn
suì
yīn
hún
qióng
qióng
kōng
lǒng
jiān
pái
huái
rào
fén
dàn
wén
fēng
shēng
niǎo
yín
píng
shēng
shèng
nián
shí
wèi
lìng
rén
duō
bēi
jūn
dāng
zòng

译文

您没见过木槿花朝开暮谢坚持不到一整天,片刻间就渐渐地飘零散落。壮年中妖冶艳丽虚浮不实一类的人,没有多久也应当归到坟墓里了。一旦离去就没有返还的日期,千年万代都没有音讯。孤独的鬼魂孤独无依地徘徊在空旷的高地之间,往返回旋地环绕在坟墓的基石旁。只听到风声和野鸟的吟唱声,岂能回忆思念平生盛年的光景。为此今天的人们悲伤忧郁,您应当放纵意愿自然就和乐喜悦。

逐句剖析

"君不见蕣华不终朝":您没见过木槿花朝开暮谢坚持不到一整天,

# 不终朝:(花开)不能整个早晨。终,终久。,蕣华:木槿花,朝开暮谢。“蕣”,即木槿。“华”古通花。

"须臾淹冉零落销":片刻间就渐渐地飘零散落。

# 销:销溶。,零落:指草木凋落。,淹冉:慢慢淹没。犹渐冉。,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

"盛年妖艳浮华辈":壮年中妖冶艳丽虚浮不实一类的人,

# 辈:之辈。一类的人。,浮华:表面上豪华动人而实际内容空虚无用。指虚浮不实的荣华富贵。,妖艳:妖冶艳丽。

"不久亦当诣冢头":没有多久也应当归到坟墓里了。

# 冢头:坟头。冢,坟墓。冢茔。,诣:前往,去到。晋谒;造访。

"一去无还期":一旦离去就没有返还的日期,

# 还期:返还的期限或日期。,一去:一旦离去。

"千秋万岁无音词":千年万代都没有音讯。

# 音词:犹音信,言语,音辞。,千秋万岁:谓经历久远的年代。

"孤魂茕茕空陇间":孤独的鬼魂孤独无依地徘徊在空旷的高地之间,

# 空陇间:空旷的高地之间。陇,山冈高地。通“垄”。田埂。,茕茕:孤独无依貌。茕茕孑立。

"独魄徘徊绕坟基":往返回旋地环绕在坟墓的基石旁。

# 绕:萦绕。环绕。,徘徊:往返回旋;来回走动。犹彷徨。游移不定貌。,独魄:孤独的魂魄。

"但闻风声野鸟吟":只听到风声和野鸟的吟唱声,

# 吟:吟唱。呻吟。,但闻:唯有闻听。但,仅,只。

"岂忆平生盛年时":岂能回忆思念平生盛年的光景。

# 平生:平素;往常。,岂忆:岂能回忆思念。

"为此令人多悲悒":为此今天的人们悲伤忧郁,

# 悲悒:悲伤忧郁。悒:愁闲不安。

"君当纵意自熙怡":您应当放纵意愿自然就和乐喜悦。

# 熙怡:和熙愉悦。和乐喜悦。,纵意:放纵意愿。肆意,随心所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朝宋诗人鲍照所作《拟行路难十八首》,这是第十首。体裁多元,融合五言、七言与杂言,以乐府诗为载体,展现丰富创作风貌。聚焦寒门士人仕途困境,兼及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交织着时光流逝的喟叹、命运不公的愤懑。看似消极的表象下,实则涌动着对生命的无限眷恋与执着追求,反映了时代的精神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宋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一

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郡治今山东郯城北)人。出身寒微,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临海王刘子顼起兵失败,鲍照为乱兵所杀。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体裁多样,题材丰富,长于乐府,尤擅七言之作,风格俊逸,对唐诗人李白、岑参等影响深远。其诗多不平之慨,表现了寒门之士积极进取的愿望和对士族专权现状的不满。亦擅赋及骈文。代表作品有乐府诗《拟行路难》十九首、赋《芜城赋》、骈文《登大雷岸与妹书》。著有《鲍参军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拟行路难十八首》是鲍照模拟汉乐府杂曲《行路难》所作的组诗。原曲《行路难》的古辞已失传,鲍照这组作品成为现存最早的同题创作,在乐府诗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组诗题材广泛,并非同一时空下的产物。据考证,元嘉二十八年(451)至元嘉三十年(453)间,鲍照经历自解侍郎、调任永安令等官职变动,又因刘劭谋反事件受牵连被“禁止”,仕途跌宕起伏。组诗中诸多篇章的情感与境遇描写,与这一时期他的人生遭际高度契合,由此推断,《拟行路难十八首》大概率创作于这一充满坎坷的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君不见蕣华不终朝,须臾淹冉零落销”两句以极具震撼力的起笔,引入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人以“蕣华”(即木槿花)朝开暮谢为喻,“不终朝”“须臾”两个词极言其生命之短暂,“零落销”描绘出花朵迅速凋零消逝的过程,形象地展现出美好事物的易逝,为后文对人生的思考埋下伏笔。“盛年妖艳浮华辈,不久亦当诣冢头”两句将笔触从自然之花转向世间之人。“盛年妖艳浮华辈”指那些青春年少、容貌艳丽且追求浮华生活的人,诗人直言他们也终将走向坟墓,打破人们对美好年华和繁华生活的幻想,直接点明无论生前多么风光,死亡都不可避免,引发读者对生命无常的思索。“一去无还期,千秋万岁无音词”进一步强调死亡的不可逆和永恒性。“一去无还期”突出生命一旦逝去便无法重来的残酷现实;“千秋万岁无音词”则描绘出逝者在漫长时光里无声无息的状态,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生命消逝后的虚无与寂寥,强化了对死亡的悲叹之情。“孤魂茕茕空陇间,独魄徘徊绕坟基”两句运用想象,生动刻画了逝者魂魄的孤独凄凉。“孤魂”“独魄”强调了魂魄的孤单无依,“茕茕”“徘徊”以拟人化的手法,展现出魂魄在陇间、坟基周围游荡的状态,营造出阴森、悲戚的氛围,进一步渲染了死亡带来的悲凉与哀伤。“但闻风声野鸟吟,岂忆平生盛年时”两句通过描写逝者所处环境的萧瑟,深化主题。只听见风声呼啸、野鸟哀鸣,如此荒凉孤寂的场景,曾经盛年的逝者又怎能回忆起往昔的风光呢?以环境的描写侧面烘托出逝者与生前繁华世界的隔绝,凸显出生命逝去后的落寞与无奈。“为此令人多悲悒,君当纵意自熙怡”两句为全诗的总结。“为此令人多悲悒”直接点明前文对生命短暂、死亡悲凉的描写给人带来的悲伤情绪;“君当纵意自熙怡”则在悲伤之余,劝诫人们应放纵心意,追求快乐,在有限的生命里享受生活,在无奈之中寻求一种自我宽慰的方式,使诗歌情感得到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

下一篇:南北朝·沈约《秋夜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