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蕣华不终朝":您没见过木槿花朝开暮谢坚持不到一整天,
# 不终朝:(花开)不能整个早晨。终,终久。,蕣华:木槿花,朝开暮谢。“蕣”,即木槿。“华”古通花。
"须臾淹冉零落销":片刻间就渐渐地飘零散落。
# 销:销溶。,零落:指草木凋落。,淹冉:慢慢淹没。犹渐冉。,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
"盛年妖艳浮华辈":壮年中妖冶艳丽虚浮不实一类的人,
# 辈:之辈。一类的人。,浮华:表面上豪华动人而实际内容空虚无用。指虚浮不实的荣华富贵。,妖艳:妖冶艳丽。
"不久亦当诣冢头":没有多久也应当归到坟墓里了。
# 冢头:坟头。冢,坟墓。冢茔。,诣:前往,去到。晋谒;造访。
"一去无还期":一旦离去就没有返还的日期,
# 还期:返还的期限或日期。,一去:一旦离去。
"千秋万岁无音词":千年万代都没有音讯。
# 音词:犹音信,言语,音辞。,千秋万岁:谓经历久远的年代。
"孤魂茕茕空陇间":孤独的鬼魂孤独无依地徘徊在空旷的高地之间,
# 空陇间:空旷的高地之间。陇,山冈高地。通“垄”。田埂。,茕茕:孤独无依貌。茕茕孑立。
"独魄徘徊绕坟基":往返回旋地环绕在坟墓的基石旁。
# 绕:萦绕。环绕。,徘徊:往返回旋;来回走动。犹彷徨。游移不定貌。,独魄:孤独的魂魄。
"但闻风声野鸟吟":只听到风声和野鸟的吟唱声,
# 吟:吟唱。呻吟。,但闻:唯有闻听。但,仅,只。
"岂忆平生盛年时":岂能回忆思念平生盛年的光景。
# 平生:平素;往常。,岂忆:岂能回忆思念。
"为此令人多悲悒":为此今天的人们悲伤忧郁,
# 悲悒:悲伤忧郁。悒:愁闲不安。
"君当纵意自熙怡":您应当放纵意愿自然就和乐喜悦。
# 熙怡:和熙愉悦。和乐喜悦。,纵意:放纵意愿。肆意,随心所欲。
南朝宋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一
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郡治今山东郯城北)人。出身寒微,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临海王刘子顼起兵失败,鲍照为乱兵所杀。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体裁多样,题材丰富,长于乐府,尤擅七言之作,风格俊逸,对唐诗人李白、岑参等影响深远。其诗多不平之慨,表现了寒门之士积极进取的愿望和对士族专权现状的不满。亦擅赋及骈文。代表作品有乐府诗《拟行路难》十九首、赋《芜城赋》、骈文《登大雷岸与妹书》。著有《鲍参军集》。
1. 分段赏析
“君不见蕣华不终朝,须臾淹冉零落销”两句以极具震撼力的起笔,引入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人以“蕣华”(即木槿花)朝开暮谢为喻,“不终朝”“须臾”两个词极言其生命之短暂,“零落销”描绘出花朵迅速凋零消逝的过程,形象地展现出美好事物的易逝,为后文对人生的思考埋下伏笔。“盛年妖艳浮华辈,不久亦当诣冢头”两句将笔触从自然之花转向世间之人。“盛年妖艳浮华辈”指那些青春年少、容貌艳丽且追求浮华生活的人,诗人直言他们也终将走向坟墓,打破人们对美好年华和繁华生活的幻想,直接点明无论生前多么风光,死亡都不可避免,引发读者对生命无常的思索。“一去无还期,千秋万岁无音词”进一步强调死亡的不可逆和永恒性。“一去无还期”突出生命一旦逝去便无法重来的残酷现实;“千秋万岁无音词”则描绘出逝者在漫长时光里无声无息的状态,让读者深切感受到生命消逝后的虚无与寂寥,强化了对死亡的悲叹之情。“孤魂茕茕空陇间,独魄徘徊绕坟基”两句运用想象,生动刻画了逝者魂魄的孤独凄凉。“孤魂”“独魄”强调了魂魄的孤单无依,“茕茕”“徘徊”以拟人化的手法,展现出魂魄在陇间、坟基周围游荡的状态,营造出阴森、悲戚的氛围,进一步渲染了死亡带来的悲凉与哀伤。“但闻风声野鸟吟,岂忆平生盛年时”两句通过描写逝者所处环境的萧瑟,深化主题。只听见风声呼啸、野鸟哀鸣,如此荒凉孤寂的场景,曾经盛年的逝者又怎能回忆起往昔的风光呢?以环境的描写侧面烘托出逝者与生前繁华世界的隔绝,凸显出生命逝去后的落寞与无奈。“为此令人多悲悒,君当纵意自熙怡”两句为全诗的总结。“为此令人多悲悒”直接点明前文对生命短暂、死亡悲凉的描写给人带来的悲伤情绪;“君当纵意自熙怡”则在悲伤之余,劝诫人们应放纵心意,追求快乐,在有限的生命里享受生活,在无奈之中寻求一种自我宽慰的方式,使诗歌情感得到升华。
下一篇:南北朝·沈约《秋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