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u
jià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jiāng
yǒu
bìng
xún
cháng
duō
yǎn
guān
yòu
wén
lái
chū
shēn
gèng
xián
wén
yǒu
sòng
shū
zhě
chū
mén
kàn
jiān
shǔ
dān
zhōng
yǒu
qióng
yáo
piān
kǒu
yín
ěr
tīng
dāng
shǔ
xiāo
rán
shù
hán
bīng
wén
shāng
fēng
xián
shǒu
zhāng
tàn
shí
jié
xiào
yán
lǎn
màn
xiāng
fǎng
访
jiē
shān
cháng
wén
táo
qián
xīn
yuǎn
piān
jūn
zhù
ān
zuǒ
yòu
chē
xuān
zhú
yào
shēn
yuàn
qín
zūn
kāi
xiǎo
xuān
shuí
zhī
shì
nán
zhuǎn
zuò
zhōng
tiān
jūn
běn
shàng
qīng
rén
míng
zài
shí
táng
jiān
zhī
yǒu
guò
zhé
zuò
rén
jiān
xiān
cháng
kǒng
suì
yuè
mǎn
piāo
rán
guī
yān
wàng
yóu
nèi
jìn
shì
yǒu
tóng
nián

译文

曲江住着一位患病之客,平日总闭门不出。又听闻马儿病死,更不出门,一身清闲。忽听说有人送信来,亲自起身出门察看。素白信封题着朱红字迹,内含美玉般的诗篇。口中吟诵耳畔自听,盛夏顿觉清凉悠然。似含漱寒冰沁骨,又好像听到秋风中的弦乐声。诗的开篇慨叹着时光季节,诗的结尾思念着往日的谈笑欢言。我生性懒散怠慢,不曾去拜访你,虽只隔一条街,却像隔着大山一样。曾听陶潜说,心离尘俗远,居地自偏安。你居安邑里巷中,车马人声喧闹不休。竹林药草掩深院,琴酒相伴开轩窗。谁知闹市南边地,竟化壶中洞天仙境。你本是上清仙境客,您的名字列在仙宫石堂之中。不知因何过错,贬作人间诗仙。我常担心您的谪期将满,您会飘然回归紫烟中去。不要忘了在这如蜉蝣般短暂的人世间,还有我这位同年的进士。

逐句剖析

"曲江有病客":曲江住着一位患病之客,

# 曲江:指曲江池,白居易时居昭国里近邻曲江池,故言。

"寻常多掩关":平日总闭门不出。

# 掩关:关门。

"又闻马死来":又听闻马儿病死,

"不出身更闲":更不出门,一身清闲。

"闻有送书者":忽听说有人送信来,

"自起出门看":亲自起身出门察看。

"素缄署丹字":素白信封题着朱红字迹,

# 素缄:书信。

"中有琼瑶篇":内含美玉般的诗篇。

# 琼瑶篇:诗篇的美称。

"口吟耳自听":口中吟诵耳畔自听,

# 自听:自然超脱的样子。

"当暑忽翛然":盛夏顿觉清凉悠然。

"似漱寒玉冰":似含漱寒冰沁骨,

# 冰:一作水。

"如闻商风弦":又好像听到秋风中的弦乐声。

# 商风:秋风。

"首章叹时节":诗的开篇慨叹着时光季节,

"末句思笑言":诗的结尾思念着往日的谈笑欢言。

"懒慢不相访":我生性懒散怠慢,不曾去拜访你,

"隔街如隔山":虽只隔一条街,却像隔着大山一样。

"尝闻陶潜语":曾听陶潜说,

"心远地自偏":心离尘俗远,居地自偏安。

"君住安邑里":你居安邑里巷中,

# 安邑里:唐长安街道名。

"左右车徒喧":车马人声喧闹不休。

"竹药闭深院":竹林药草掩深院,

"琴尊开小轩":琴酒相伴开轩窗。

# 小轩:小窗。

"谁知市南地":谁知闹市南边地,

"转作壶中天":竟化壶中洞天仙境。

# 壶中天:指遭家所谓的仙镜。

"君本上清人":你本是上清仙境客,

# 上清:道家称天为上清。

"名在石堂间":您的名字列在仙宫石堂之中。

# 石堂间:指朝廷收藏图书档案之处。

"不知有何过":不知因何过错,

"谪作人间仙":贬作人间诗仙。

# 谪:贬。

"常恐岁月满":我常担心您的谪期将满,

"飘然归紫烟":您会飘然回归紫烟中去。

"莫忘蜉蝣内":不要忘了在这如蜉蝣般短暂的人世间,

# 蜉蝣内:犹言人世间。蜉蝣,一种朝生暮死的小虫,比喻指生命短暂的凡人。

"进士有同年":还有我这位同年的进士。

# 同年:古称科举同榜的人为同年,此指白居易。因白与吴七同年,故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酬吴七见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古诗。作品通过曲江病客与安邑友人的生活对比,呈现了诗人闲居养病时的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诗中既刻画了“闭门足病非高士”“荒径何妨访者稀”的幽居生活,又想象友人吴七在繁华的安邑里虽身处“喧静不同科”之境,却能保持“地贵身不觉”的处世态度。作品借助书信往来的互动,表达了对进士同年的深切思念,并融入“浮生同过客”的哲理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本诗创作于白居易因病隐居曲江期间,正值他经历宦海沉浮后选择闲居养病的生活阶段。诗人自称“曲江有病客”,以“寻常懒朝谒”的日常状态,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疏离感。诗中提及友人吴七居于繁华的安邑里,生活喧嚣,而白居易自身则因病时常闭门不出,生活闲适。通过这首诗,白居易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限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思友诗。描绘了白居易因病隐居曲江时的闲适生活,以及收到友人吴七书信后的心境感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深沉感慨。

2. 写作手法

对比:“​​君住安邑里,左右车徒喧​​”的喧嚣市井,与其“​​竹药闭深院,琴尊开小轩​​”的幽静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外部嘈杂与内在宁静的对比,强调友人虽处闹市却能守心如玉的脱俗境界。比喻:“​​似漱寒玉冰,如闻商风弦​​”将友人诗作比作“寒玉冰”漱口的沁凉感与“商风”(秋风)弦音的清越感,双重比喻既形容诗文的爽冽脱俗,又暗喻其消解诗人暑热烦闷的精神慰藉。直抒胸臆:“​​常恐岁月满,飘然归紫烟​​”直白表达对友人年岁将尽、羽化登仙的担忧,而“​​莫忘蜉蝣内,进士有同年​​”更以恳切语气祈求友人勿忘旧谊,在有限生命中珍视情谊。

3. 分段赏析

“曲江有病客,寻常多掩关。又闻马死来,不出身更闲。闻有送书者,自起出门看。素缄署丹字,中有琼瑶篇。口吟耳自听,当暑忽翛然”诗人以“病客”自喻,刻画了幽居曲江时孤寂的形象。“掩关”与“身更闲”彼此呼应,强化了闭门谢客带来的疏离感,“马死”这一日常琐事更显出生活的清冷。后四句笔锋转折:听闻书信到来急忙相迎,“自起”的动作真切显露内心的期盼;“素缄丹字”与“琼瑶篇”以素雅信笺与字迹比喻诗文的珍贵,暗示了友情带来的慰藉。此处运用质朴自然的白描手法,病榻前的颓唐与得信的欣喜形成对比,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似漱寒玉冰,如闻商风弦。首章叹时节,末句思笑言。懒慢不相访,隔街如隔山。尝闻陶潜语,心远地自偏”,​​此段聚焦于读信时的体验。吟诵友人的诗作时,感觉“似漱寒玉冰”、“如闻商风弦”,通感和比喻交融,用冰泉涤荡暑气、秋风拂过琴弦般的清音来形容诗作的清凉爽飒,凸显了其艺术感染力。信中内容“叹时节”、“思笑言”虚实相生,既写了友人在诗中感喟时光流逝,又暗含了二人往昔谈笑的回忆。“尝闻陶潜语,心远地自偏”两句直抒疏懒心境,“隔街如隔山”将距离夸张化为心理鸿沟,既呼应了陶渊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也暗示了诗人虽身处尘世却能守住内心宁静的境界。​​“君住安邑里,左右车徒喧。竹药闭深院,琴尊开小轩。谁知市南地,转作壶中天”​​笔锋转写友人吴七的闹市隐居。安邑里“车徒喧”的市井喧嚣,与“竹药深院”、“琴尊小轩”的雅致景象形成强烈反差。“壶中天”化用《后汉书》典故,喻指方寸之地自成一片仙境。此处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友人能在繁华中闭门修养、修竹、抚琴、饮酒,将喧杂市井转化为摆脱世俗的天地,足见其“心远”的隐逸智慧,亦暗含白居易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君本上清人,名在石堂间。不知有何过,谪作人间仙。常恐岁月满,飘然归紫烟。莫忘蜉蝣内,进士有同年”,以“上清人谪作人间仙”隐喻友人本为超凡脱俗之士,却暂时流落尘世,称其为“人间仙”既赞美其才情,也蕴含对其命运不公的暗问。“常恐岁月满,飘然归紫烟”暗藏忧思:担心其会像仙人一样倏然离去,流露了对人生聚散无常的焦虑。结尾“蜉蝣”点睛:用朝生暮死的小虫比喻生命的短暂,“进士同年”则强调了科举同年情谊的可贵,寄托了患难相守的心愿,情感由此前的个体感伤升华为对友情的珍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形容》

下一篇:唐·武元衡《单于晓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