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少时":曹操年少的时候,
# 魏武:即魏武帝曹操。
"尝与袁绍好为游侠":曾经与袁绍喜欢做游手好闲的人。
# 尝:曾经。
"观人新婚":看别人的新婚典礼,
# 观:观看。
"因潜入主人园中":于是潜入主人的家中,
# 因:于是。
"夜叫呼云":晚上大叫:“
"有偷儿贼":有小偷来了!”
"青庐中人皆出观":家中的人都跑了出来,
# 皆:都。,庐:家。
"魏武乃入":曹操于是进入屋内,
"抽刃劫新妇":拔出刀劫走了新娘,
"与绍还出":和袁绍从原路返回了。
# 还出:按原路返回。
"失道":两人迷路了,
# 失道:迷路。
"坠枳棘中":从马上摔到了荆棘丛中,
"绍不能得动":袁绍不能走了。
"复大叫云":曹操又大叫:“
"偷儿在此":小偷现在在这里!”
"绍遑迫自掷出":袁绍惊恐得拼命从荆棘跳出逃跑,
# 掷出:跳出。,迫:被迫。
"遂以俱免":两人才都免于追杀。
# 俱:都,全。
南朝宋文学家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等职。刘义庆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其成就在于撰有《世说新语》,该书记述了汉末、魏、晋士大夫的言行,为研究当时社会提供了珍贵资料。另有志怪小说《幽明录》,虽已散佚,但鲁迅《古小说钩沉》中辑得二百余则。其作品风格以简洁生动、富有韵味著称,能以短小篇幅展现人物风貌与故事精髓。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短文,也是一篇历史轶事。作者以曹操少年时劫新妇、智脱险的顽皮轶事,既鲜活刻画出其狡黠果敢的个性,又以幽默笔调暗含对枭雄不拘礼法之性的微妙讽喻。
2. 分段赏析
第一段“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开篇点睛,仅12字即勾勒出历史人物的少年底色。以“好为游侠”四字定调,既呼应汉末游侠风气盛行的时代背景,又暗藏玄机——曹操与袁绍这对未来争霸的枭雄,在此被还原为顽劣少年,为后文“劫新妇”的荒唐行径埋下伏笔。史笔的庄重与小说的戏谑在此微妙交融。第二段“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此段展现古典文学的留白艺术。从“观婚”到“劫妇”,仅用“潜”“呼”“抽”“劫”四个动词串联,如连环画般推进情节。第三段“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从“青庐”到“枳棘丛”,场景由人造礼仪空间转向荒野险境,暗示少年从游戏到危机的转折。第四段“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以声东击西始,以声东击西终,形成完美叙事回环。曹操二次呼“偷儿”,却语境反转——前次为虚张声势,此次是真实自救,同一台词产生双重戏剧效果。“遑迫自掷”四字活画袁绍的狼狈,其“被动挣脱”与曹操“主动操控”形成强烈反差,预示二人在历史舞台的不同命运。劫掠者反称他人为盗,这种身份倒错暗含对乱世道德秩序的讽喻,所谓“俱免”实则是狡智对规则的嘲弄。
上一篇:南北朝·谢灵运《赠从弟弘元》
下一篇:南北朝·庾信《蒙赐酒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