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è
ān
lián
wēng

朝代:南北朝作者:刘义庆浏览量:2
xiè
zuò
shàn
lìng
yǒu
lǎo
wēng
fàn
xiè
chún
jiǔ
zhī
nǎi
zhì
guò
zuì
ér
yóu
wèi
tài
shí
nián
suì
zhù
qīng
zài
xiōng
biān
zuò
jiàn
yuē
:“
:“
ā
xiōng
lǎo
wēng
niàn
zuò
!”
!”
shì
gǎi
róng
yuē
:“
:“
ā
fàng
xié
suì
qiǎn

译文

谢奕做剡县县令的时候,有一个老头犯了法,谢奕就让他喝烈酒来惩罚他,老头已经喝醉了,还不让停。谢安当时七八岁,穿着青布裤,在哥哥谢奕的身边坐着,劝道:“哥哥,老头很可怜,你怎么能这样做!”谢奕神色平和下来,说道:“你是想放了他吗?”谢安点了点头,于是谢奕就把老头放了。

逐句剖析

"谢奕作剡令":谢奕做剡县县令的时候,

"有一老翁犯法":有一个老头犯了法,

# 老翁:年老的男子。

"谢以醇酒罚之":谢奕就让他喝烈酒来惩罚他,

# 醇酒:烈酒。

"乃至过醉而犹未已":老头已经喝醉了,还不让停。

# 已:停止。

"太傅时年七八岁":谢安当时七八岁,

"著青布绔":穿着青布裤,

# 著青布绔:穿着青布裤子,绔,同裤著,穿。

"在兄膝边坐":在哥哥谢奕的身边坐着,

"谏曰":劝道:“

"阿兄":哥哥,

"老翁可念":老头很可怜,

"何可作此":你怎么能这样做!”

"奕于是改容曰":谢奕神色平和下来,说道:“

"阿奴欲放去邪":你是想放了他吗?”

"遂遣去":谢安点了点头,于是谢奕就把老头放了。

# 遣:打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谢安怜翁》出自南朝宋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乃记载东晋人物轶事之短文。此篇上半叙谢奕任剡县令时,以醇酒罚犯法老翁,致其过醉仍不罢休;下半写时年七八岁的谢安著青布绔坐于兄膝边,谏言“老翁可念”,谢奕遂改容放翁而去。此篇以轶事记人,于细微处见性情,虽寥寥数笔,却将谢奕的刚严、谢安的仁慧刻画得跃然纸上,堪称《世说新语》中“以事显人”的典型篇章。其语言简劲而意韵深婉,通过日常场景展现士族文化中法理与人情的交融,读来既有历史的真切感,亦含人文的温情,足见《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的叙事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宋文学家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等职。刘义庆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其成就在于撰有《世说新语》,该书记述了汉末、魏、晋士大夫的言行,为研究当时社会提供了珍贵资料。另有志怪小说《幽明录》,虽已散佚,但鲁迅《古小说钩沉》中辑得二百余则。其作品风格以简洁生动、富有韵味著称,能以短小篇幅展现人物风貌与故事精髓。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两句交代事件背景。“作剡令“点明谢奕的地方官身份,“老翁犯法“则简述事件起因,二者以平铺直叙的笔法勾勒出故事的基本框架。“老翁“一词暗含年龄层面的同情指向,与后续“过醉“的处罚形成潜在张力,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两句写处罚方式。“以醇酒罚“迥异于常规刑罚,既体现谢奕施政的柔性手段,又以“醇酒“的浓度暗示处罚的变相严苛;“乃至过醉“用递进句式强化醉酒程度,“犹未已“则凸显处罚的持续性,二者结合既展现谢奕作为官吏的宽仁底色,又暴露其执法中过度放任的失当,为谢安的出场做足铺垫。​“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三句刻画谢安形象。“七八岁“以年龄数字强调其幼童身份,“著青布绔“以朴素衣着暗示家境或性情,“在兄膝边坐“的细节则勾勒出孩童依偎兄长的日常场景。三者通过年龄、服饰、动作的白描,将谢安置于旁观者的位置,与其后续的成人化劝谏形成强烈反差,凸显人物的早熟特质。​“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两句记录劝谏语言。“阿兄“的亲昵称谓与“谏“的严肃行为形成张力,“可念“以孩童视角道出对老翁的怜悯,“何可作此“的反问句式则暗含对兄长行为的质疑。语言虽简洁直白,却兼具情理双重力量——“可念“诉诸人性悲悯,“何可“诉诸行为正当性,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思维逻辑。​“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两句写谢奕态度转变。“改容“一词精准描摹其神情变化,从之前的执罚状态转为倾听姿态;“阿奴“的昵称呼应谢安“阿兄“的称呼,流露兄弟间的温情;“欲放去邪“以疑问句式表达决定,将对弟弟的尊重隐含于话语之中。“改容“的动作与称谓的变化,共同展现谢奕从施罚者到纳谏者的角色转换,凸显其性格中的宽厚一面。​“遂遣去“三字收束全文。“遂“字表明行动的果断性,“遣去“则以最简笔触交代事件结局。此句与前文“过醉而犹未已“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谢奕从善如流的处事态度,也通过“不施刑罚“的释放行为,完成对“宽仁施政“主题的最终诠释。三字短句简洁有力,在留白中赋予故事余韵,使人物形象更具立体感。

2. 作品点评

这段故事以简洁笔触勾勒出温馨场景,既展现谢奕为官的宽仁之风,亦透出幼年谢安的早熟善良。谢奕面对犯法老翁,摒弃严刑峻法而以罚酒训诫;年幼的谢安见老翁醉态可掬,上前劝谏兄长手下留情,其纯真的正义感跃然纸上。谢奕闻劝即刻改容,最终释放老翁,这一转变既显其对弟弟意见的尊重,更见身为官员从善如流的雅量。全文以洗练笔墨刻画兄弟二人性格:谢奕宽仁而具纳谏之明,谢安年少却怀恻隐之心。故事在传递宽仁待物、从善如流的处世智慧时,亦让传统美德通过生活化场景自然流淌,于细微处见人性光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沈约《相逢狭路间》

下一篇:南北朝·庾信《咏画屏风诗 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