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áng
shē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jiǎ
shí
shì
ruǎn
táng
shēng
jīn
dài
tóng
bēi
táng
shēng
zhě
rén
shí
hán
qiě
bēi
kǒu
shí
bēi
shēn
suǒ
bēi
zhōng
bēi
shèn
zhī
tài
wèi
zéi
shàng
shū
chì
dào
shí
dài
xiōng
kòu
jiàn
zhé
mán
měi
jiàn
shì
shēng
zhé
suí
wǎng
wǎng
wén
fēng
shì
yóu
huò
fēi
lián
jūn
tóu
bàn
bái
zhì
jìng
shuāi
jūn
zhī
suǒ
wéi
néng
shēng
zhuǎn
zuò
yuè
shī
piān
piān
kōng
wén
jìn
guī
gōng
gāo
rén
zhēn
tòng
shèn
sāo
rén
fēi
qiú
gōng
gāo
wén
wéi
shēng
mín
bìng
yuàn
tiān
zhī
wèi
tiān
zhī
gān
shòu
shí
rén
chī
yào
liáng
wèi
qín
dàn
yīn
shēng
quán
háo
rèn
qīn
péng
rén
jìng
nài
zuò
kuáng
nán
ér
měi
féng
qún
dào
huò
yún
dàn
gāo
shēng
shù
tiān
tīng
bēi
suī
míng
suǒ
gǎn
tóng
guī
jūn
sān
shí
zhāng
jūn
wéi

译文

贾谊为时事而悲哭,阮籍恸哭道路的阻塞。唐生现在也时常恸哭,不同时代有同样的悲哀。唐生是怎样一个人物,他五十岁了,还忍受着寒冷与饥饿。却不悲口中没有饮食,也不悲身上没有衣服。悲的是忠义沦丧,太悲哀了,就放声痛哭。想当年段太尉用笏板击打朱泚的时候,颜尚书怒斥李希烈的时候。陆大夫死于强盗,阳谏议贬到蛮夷。每遇见这一类事件,唐衢就悲声发出,眼泪随之流淌。常常有人听闻他的这些行为,俗人免不了反对。可怜你头发半白,志气竟没有衰退。我也是像你一样的人啊,满心抑郁又能做些什么呢。不能够放声大哭,便创作乐府新诗。篇篇没有空洞的词藻,句句包含劝谏的意思。功用超过虞人的箴言,沉痛甚过骚人的歌辞。并非追求音律的高妙,不求文字的奇妙。只愿歌唱百姓的疾苦,希望使天子知道。倘若不能得到天子的知晓,情愿受俗人的嘲笑。良药味道苦涩,琴越淡声音越稀。不怕那权豪恼怒,也由他亲朋嘲讥。人们竟没有办法,只好称我为狂妄的男儿。每当遇到群盗平息的时候,或碰上云雾开朗。只管尽情地高歌,只希望这歌声能被天子听到。歌和哭虽不同名,但所引发的感慨却是相同的。寄给你三十首诗歌,当作为你而作的哭词。

逐句剖析

"贾谊哭时事":贾谊为时事而悲哭,

# 贾谊: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因为上疏言政事,得到汉文帝赏识。后为大臣所忌,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十二岁去世。哭时事:贾谊《陈政事疏》:“臣窃唯时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阮籍哭路岐":阮籍恸哭道路的阻塞。

# 哭路岐:阮籍因不满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常常借酒浇愁,或独自驾车出游,每当行至无路可走之时,便恸哭而返。,阮籍: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

"唐生今亦哭":唐生现在也时常恸哭,

# 唐生:即唐衢,河南荥阳人。善为歌诗,意多感发,是白居易《新乐府》诗的最早知音者之一。

"异代同其悲":不同时代有同样的悲哀。

"唐生者何人":唐生是怎样一个人物,

"五十寒且饥":他五十岁了,还忍受着寒冷与饥饿。

"不悲口无食":却不悲口中没有饮食,

"不悲身无衣":也不悲身上没有衣服。

"所悲忠与义":悲的是忠义沦丧,

"悲甚则哭之":太悲哀了,就放声痛哭。

"太尉击贼日":想当年段太尉用笏板击打朱泚的时候,

# 太尉击贼日:太尉:指段秀实。《旧唐书·段秀实传》记载朱泚谋反叛唐自立,段秀实以笏击打朱泚,并唾面大骂,遂遇害。德宗后下诏赠太尉。

"尚书叱盗时":颜尚书怒斥李希烈的时候。

# 尚书叱盗时:旧注:颜尚书叱李希烈。《旧唐书·颜真卿传》记载,南平郡王李希烈起兵反唐,颜真卿面对李希烈的种种威吓诱逼不为所动,坚决不附从,不久被缢死。尚书:指颜真卿。

"大夫死凶寇":陆大夫死于强盗,

# 大夫死凶寇:《旧唐书·陆长源传》记载陆长源被不守规定的兵士杀而食之。大夫:指陆长源。

"谏议谪蛮夷":阳谏议贬到蛮夷。

# 谏议谪蛮夷:德宗时官谏议大夫,因为与奸臣裴延龄等对立而被贬。谏议:指阳城。

"每见如此事":每遇见这一类事件,

"声发涕辄随":唐衢就悲声发出,眼泪随之流淌。

"往往闻其风":常常有人听闻他的这些行为,

"俗士犹或非":俗人免不了反对。

"怜君头半白":可怜你头发半白,

"其志竟不衰":志气竟没有衰退。

"我亦君之徒":我也是像你一样的人啊,

"郁郁何所为":满心抑郁又能做些什么呢。

# 郁郁:忧愁的样子。

"不能发声哭":不能够放声大哭,

"转作乐府诗":便创作乐府新诗。

"篇篇无空文":篇篇没有空洞的词藻,

"句句必尽规":句句包含劝谏的意思。

# 必尽规:竭力谏诤。

"功高虞人箴":功用超过虞人的箴言,

# 虞人箴:《左传·襄公四年》记载魏绛向晋侯进言:“昔周辛甲之为大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于虞人之箴曰:‘茫茫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在帝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兽臣司原,敢告仆夫。’虞箴如是,可不惩乎?”其时晋侯好田猎,故魏绛引虞人之箴以谏之。

"痛甚骚人辞":沉痛甚过骚人的歌辞。

# 骚人辞:指《离骚》等《楚辞》作品。

"非求宫律高":并非追求音律的高妙,

# 宫律:指音阶乐律,又指齐梁以来的诗歌声律。

"不务文字奇":不求文字的奇妙。

"惟歌生民病":只愿歌唱百姓的疾苦,

# 生民:民众,老百姓。

"愿得天子知":希望使天子知道。

"未得天子知":倘若不能得到天子的知晓,

"甘受时人嗤":情愿受俗人的嘲笑。

# 嗤:讥笑。

"药良气味苦":良药味道苦涩,

"琴澹音声稀":琴越淡声音越稀。

# 琴澹:一作“瑟淡”。指古琴音节曲调比较简单。

"不惧权豪怒":不怕那权豪恼怒,

"亦任亲朋讥":也由他亲朋嘲讥。

"人竟无奈何":人们竟没有办法,

"呼作狂男儿":只好称我为狂妄的男儿。

"每逢群盗息":每当遇到群盗平息的时候,

# 盗:一作动。

"或遇云雾披":或碰上云雾开朗。

# 云雾:此处比喻奸臣。

"但自高声歌":只管尽情地高歌,

"庶几天听卑":只希望这歌声能被天子听到。

# 天听卑:君主能下听位卑者之言。,庶几:表示愿望的词。

"歌哭虽异名":歌和哭虽不同名,

"所感则同归":但所引发的感慨却是相同的。

"寄君三十章":寄给你三十首诗歌,

# 三十章:指白居易的部分讽喻诗。

"与君为哭词":当作为你而作的哭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唐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这首诗称赞了唐衢忠义正直的品格,还说明了作者自己《新乐府》诗的创作目的,阐述了他的诗歌理论。从诗的结构来看,用了借宾定主的手法,作者从唐生的哭写到自己的歌,哭就是歌,歌就是哭,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对时事的悲叹,诗中形象丰富,感情真诚,所以有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白居易改任京兆户曹参军。第二年,母亲陈氏在长安去世,白居易需丁忧守制,便退居下邽。这首诗应是作者住在长安时所作。唐生是白居易《新乐府》诗最早的知音者之一,他和白居易有共同的思想基础。白居易写此诗寄给唐生,既抒发悲愤之情,也借此阐述自己创作《新乐府》的本意。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讽喻诗。全诗通过赞颂友人唐生因忠义而悲哭的品格,揭示了中唐社会的弊病与士人风骨,同时阐明白居易《新乐府》“为君为民而歌”的创作宗旨。诗中以贾谊、阮籍自况,借唐生的孤愤形象映射自身的济世情怀,既批判了权豪当道的黑暗现实,又表达了“歌哭同归”的悲悯精神与改革理想。

2. 写作手法

设置悬念:此诗巧设悬念,层层递进揭示人物精神。开篇以“贾谊哭时事,阮籍哭路歧”引出唐生之哭,却不急于释疑,转而以“唐生者何人?五十寒且饥”制造反差——看似困顿潦倒,实则“不悲口无食,不悲身无衣”,将悬念推向“所悲忠与义”的精神高度。随后以段秀实击贼、颜真卿叱盗等史实为注脚,展现其“声发涕辄随”的悲愤,最终点明“歌哭虽异名,所感则同归”的创作中心,形成历史与现实的共鸣。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大体能分成两个部分。前半段讲的是诗人的朋友唐衢这个人。唐衢心里装着国家大事,为人忠义正直,看到社会上那些不好的现象,心里就憋满了愤懑,常常忍不住痛哭。诗的开头两句写“贾谊哭时事,阮籍哭路歧”,贾谊和阮籍都是有大本事却生不逢时的人,他们空有抱负却无法施展,是悲剧人物。这两人一出现,其实就暗示了诗里的主人公唐生,也是个命运坎坷的人。所以紧接着就说“唐生今亦哭,异代同其悲”,意思是贾、阮、唐三个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经常痛哭的原因是一样的。这一下子就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都想知道唐生到底是谁,又为什么会像贾谊、阮籍那样痛哭。可诗人并没有马上告诉大家唐生痛哭的原因,只是说他“五十寒且饥”,这就让人猜测,他是不是因为吃不饱、穿不暖才难过呢?但其实不是,这样一来,悬念就更深了。直到后面,诗歌才揭开谜底,说“所悲忠与义,悲甚则哭之”。到这时,大家才明白,唐生虽然生活困苦,却一心关心国家和百姓,是个心怀忠义的正直之人。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唐生的忠义,诗人还举例,在段秀实、颜真卿、陆长源、阳城这些仁人志士遭遇不幸的时候,唐生总是一开口就忍不住流泪,可见他悲痛到了极点。对于唐生这种动不动就哭泣的行为,诗人一开始也不评价,只是说“俗士犹或非”,意思是普通人不理解他的做法,免不了要议论他。而唐生都五十岁了,头发都白了,可他的志向一点没减退,根本不在乎别人说什么,还是坚持自己的做法。这就更能看出唐生不随波逐流,有着孤高傲世的精神。一个关心国家大事、痛恨丑恶现象的忠贞之士的形象,就这样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诗的后半部分,是诗人讲述自己创作《新乐府》的想法、作品的基本风格,还有艺术特点。这部分内容和诗人在《与元九书》里说的一样重要,可以说是《新乐府》的“说明书”。白居易创作《新乐府》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诗歌要实实在在地指出社会问题,为老百姓的艰难生活发声,起到讽谏的作用。所以诗里说“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虽然他把改变现状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这种想法不太对,但他强调诗歌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这一点还是很值得学习的。“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这些话是说,乐府诗的语言要朴实,直来直去,不要追求音节多么新奇,辞藻多么华丽,要让人容易懂。只有这样,诗歌才能“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目的,也就是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让朝廷的政治变得更好。诗人创作《新乐府》,就和唐衢因为忧国忧民而痛哭一样,肯定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揭露那些欺压百姓、抢夺民财的丑恶行为。所以,诗人理所当然地会被权贵,甚至亲友嘲笑,还被叫做“狂男儿”。可诗人顾不了这么多,他只盼着有一天,藩镇之乱平息,皇帝不再被蒙蔽,能听到他的呼声,然后改革不好的政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4. 作品点评

从写作结构来看,这首诗写唐生,其实是为了突出作者自己,属于借宾定主的手法。写完唐生后,作者用“我亦君之徒”这句话,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唐生哭、作者歌,原因是一样的,都是因为当时社会上那些让人痛心的事情,也都是想改变这种糟糕的状况。而且两人的遭遇也差不多:都惹得有权有势的人发怒,遭到亲朋好友的嘲笑,甚至被人说成是疯子。但作者不管这些,只是大声歌唱,希望歌声能传到皇帝耳朵里,让皇帝知道民间的苦难,从而改变这悲惨的现实。读到这里,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就很清楚了。最后四句,把唐生和作者、哭和歌联系在一起,用悲歌表达内心的痛苦,带着无限感慨收尾,让人回味无穷。在这首诗里,作者简要地说明了自己的诗歌理论。一般来说,用诗歌讲理论很容易写得枯燥乏味,没有感染力。但作者从唐生的哭写到自己的歌,哭和歌本质上是一样的,都饱含着对百姓的同情,对时事的悲叹。诗里有生动的形象,有真挚的情感,所以特别能打动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雅》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彼童而角,实江小子。”“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乱匪降自,生自妇人。”忠臣义士,欲正君定国,惟恐所陈不激切,岂尽优柔婉晦乎?故乐天《寄唐生》诗云:“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又:乐天云:“‘余霞散成绮,别叶乍辞风’等语,丽矣,不过于嘲风雪,弄花草而已。”故《寄唐生》诗云:“非求官律高,不务文章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宋黄彻《䂬溪诗话》

# 该哭(“所悲”二句下)。此真奇人奇事也。世传唐衢善哭,若无乐天此诗,只将衢看作杨朱、阮籍一流矣。即昌黎诗亦未曾写出。

清黄周星《唐诗快》

# 白傅作诗,总是此旨(“非求”二句下)。歌以代哭篇本旨。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香山《寄唐生》云:“唐生者何人?五十寒且饥。……寄君三十章,与君为哭词。”《伤唐衢》云:“怜君儒家子,不得诗书力。……散在京洛间,何人为收拾?”合两篇观之,唐衢,即唐生也。想生亦元和间诗人,而诗不显于后世,幸而与香山相知,得附名于集,不然,千载而下,孰知头半白而志不衰之唐生也!

清余成教《石园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送殷淑三首》

下一篇:唐·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