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chí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liǔ
zhī
xiān
dòng
chí
yǒu
wén
bīng
jìn
kāi
jīn
zhī
shuí
huì
chūn
fēng
chūn
shuǐ
shí
lái

译文

柳树没有力气,枝条先晃动起来,池塘有了波纹,冰完全融化了。今天不知道是谁安排,春风和春水一同到来。

逐句剖析

"柳无气力枝先动":柳树没有力气,枝条先晃动起来,

"池有波纹冰尽开":池塘有了波纹,冰完全融化了。

"今日不知谁计会":今天不知道是谁安排,

"春风春水一时来":春风和春水一同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府西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831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首句“柳无气力枝先动”写柳树似无力气,枝条先因春风而晃动;次句“池有波纹冰尽开”描绘池塘泛起波纹,冰已完全消融;后两句“今日不知谁计会,春风春水一时来”以设问引出春风与春水一同到来的景象。写作上运用拟人、设问等手法,语言平易晓畅,通过描写初春池畔景色,表达对自然时序更迭的赞叹与欣喜,体现其写实风格。全诗融写景抒情于一体,清新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831年(唐文宗大和五年),社会相对平稳,白居易任河南尹,因观察到府西池的初春景象,寄情自然,写下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诗。介绍了府西池的初春景色,描绘了柳树枝条晃动、池冰消融、春风春水同来的景象,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营造了清新明快的氛围,表达了对自然时序更迭的喜爱与赞叹。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池有波纹冰尽开”,通过描写池塘冰消波纹起的春景,融入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拟人:“柳无气力枝先动”,赋予柳树“无气力”的人的特点,生动写出春风初至时柳树轻柔晃动的姿态。设问:“今日不知谁计会”,以疑问的语气引发读者联想,自然引出“春风春水一时来”的景象,增强诗歌的趣味性。

3. 分段赏析

“柳无气力枝先动”,以拟人手法写柳树,“无气力”既似写柳树的柔弱,又暗指春风初至的轻柔,枝条“先动”细腻捕捉到初春最先的动态,让柳树有了鲜活的生命力,画面感十足。​“池有波纹冰尽开”,描绘池塘的变化,“冰尽开”说明寒冬已过,“有波纹”则是春风拂过或春水流动的痕迹,简洁勾勒出冰雪消融、春水渐活的初春景象,透着生机。​“今日不知谁计会”,以设问的方式展开,不直接说春天到来,而是像在猜测是谁安排了这一切,既引发读者思考,又为下句写春风春水做铺垫,增添了诗歌的灵动。​“春风春水一时来”,回答上句的设问,写春风与春水一同到来,“一时来”显春天到来的迅捷与热闹,将对自然时序更迭的赞叹与欣喜直白表达,收束全诗且余味清新。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县西郊秋寄赠马造》

下一篇:唐·白居易《山中五绝句·洞中蝙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