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暑不出门":时当大暑的酷热之际,我没有出门,
# 时暑:时当暑热季节,即农历六月份。
"亦无宾客至":也没有宾客上门。
"静室深下帘":幽静的居室之内,门帘放得低低的,
# 帘:垂挂于房门的帘帐,既能隔开内外,又能使房内透气。夏季常用之。
"小庭新扫地":室外的小庭院,刚刚打扫过,显得洁净幽雅。
"褰裳复岸帻":天气太热了,又是在自己家中,我撩起下裳,推起头巾,
# 岸帻:推起头巾,露出前额。这是天气暖热时的动作。也表示此时不再保持严整的外在形象,形象洒脱,衣着不拘形式。,褰裳:撩起下裳。褰,用手撩起,提起。
"闲傲得自恣":露出前额,放松一下。
# 自恣:自我放松。,闲傲:在闲散中显示自信。
"朝景枕簟清":为了凉快,夏天的早晚,
# 簟:供坐卧铺垫用的竹席或苇席。,朝景:面向、面对景物。
"乘凉一觉睡":睡觉都垫着清凉的竹席。
"午餐何所有":中午吃的是什么呢,
# 何所有:有什么。
"鱼肉一两味":菜肴不多,但有鱼有肉。
"夏服亦无多":自己的夏衣也不算多,
"蕉纱三五事":只有蕉麻衣服三五件。
# 蕉纱:即蕉布。用芭蕉茎、皮的纤维作为原料制作成的纺织品,可做夏服。
"资身既给足":朝廷给的工资已很充足,自己有吃有穿有住,
# 给足:供给充足。,资身:供自身消费的物品。
"长物徒烦费":再不知足就是徒增累赘了。
# 长物:多余的东西。长:音丈。
"若比箪瓢人":如果与箪食瓢饮的颜回相比,
# 箪瓢人:指孔子弟子颜回。
"吾今太富贵":我如今已经很富贵了。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诗的开头“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点明夏日炎热,诗人选择居家,且无访客打扰,营造出静谧氛围。接着“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细致描绘室内拉帘、庭院清扫的环境,以及诗人随意穿着、自在逍遥的状态。“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分别叙述清晨乘凉睡觉、简单的午餐、不多的夏衣,展现日常生活细节。最后“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从生活描述上升到对生活的感悟,表达知足之情。
下一篇:唐·元稹《折枝花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