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与王恺争豪":石崇和王恺比阔斗富,
"并穷绮丽":两人都用尽最华丽的物品,
# 绮丽:泛指华丽的物品。,穷:尽,用尽。
"以饰舆服":来装饰车辆、冠冕和服装。
# 舆服:车辆、冠冕和服装。
"武帝":晋武帝,
"恺之甥也":是王恺的外甥,
"每助恺":常常帮助王恺。
"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他曾经把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给王恺,
# 尝:曾经。
"枝柯扶疏":这棵珊瑚树枝条繁茂,
# 扶疏:茂盛的样子。,枝柯:枝条。
"世罕其比":世上很少有和它相当的。
# 罕:少有。
"恺以示崇":王恺把珊瑚树拿来给石崇看。
# 示:给.....看。
"崇视讫":石崇看后,
# 讫:完毕。
"以铁如意击之":拿铁如意敲它,
# 铁如意:搔背痒的工具,因能解痒如人意,故名。一端做成灵芝形或云叶形,供观赏。
"应手而碎":马上就打碎了。
"恺既惋惜":王恺既惋惜,
"又以为疾己之宝":又认为石崇是妒忌自己的宝物,
# 疾:同嫉,嫉妒。
"声色甚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
# 厉:严厉。,色:脸色。
"崇曰":石崇说:“
"不足恨":不值得发怒,
# 恨:遗憾。
"今还卿":现在就赔给你。”
# 卿:此处为对对方的称谓。
"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于是就叫手下的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都拿出来,
"有三尺四尺、":三尺四尺高的、
"条干绝世":树干、枝条举世无双,
# 绝世:世上少见。,条干:枝条树干。
"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棵,
"如恺许比甚众":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
# 甚众:非常之多。,如恺许比:同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多相等的。
"恺惘然自失":王恺看了,自感失落。
# 自失:自感失落。,惘然:失意的样子。
南朝宋文学家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等职。刘义庆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其成就在于撰有《世说新语》,该书记述了汉末、魏、晋士大夫的言行,为研究当时社会提供了珍贵资料。另有志怪小说《幽明录》,虽已散佚,但鲁迅《古小说钩沉》中辑得二百余则。其作品风格以简洁生动、富有韵味著称,能以短小篇幅展现人物风貌与故事精髓。
1. 分段赏析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首句直入核心,“争豪”二字道破二人攀比本质,“穷绮丽”“饰舆服”——穷尽华美服饰车马装点自身,看似“争豪”,实则暴露门阀贵族精神空虚,只能以物质堆砌彰显地位。短短数语,暗藏对其“以财为尊”价值观的讽刺。“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点明王恺背后的皇权支撑,“每助”二字见帝王对舅氏的偏私,折射西晋统治阶层的腐朽共生。“二尺珊瑚树”“世罕其比”极言宝物珍贵,既为后文冲突蓄势,亦暗讽皇权与贵族的奢靡程度——帝王以稀世珍宝为玩物,上行下效,纵容社会攀比之风。“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示”“视”“击”三个动词串联,石崇“击碎珊瑚”的举动突兀而暴戾,既打破王恺的炫耀企图,更以极端方式宣示财力碾压。王恺“惋惜”“声色甚厉”的反应,暴露其对珍宝的偏执占有欲,二人围绕“宝物”的激烈交锋,本质是财势与权柄的暗中角力——石崇挑战的不仅是一件器物,更是王恺背后的皇权加持,冲突至此白热化。“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石崇“不足恨”的轻描淡写,与“悉取”“六七枚”“甚众”的强势对比,将“斗富”推向荒诞巅峰——三尺以上的珊瑚树随手陈列,远超帝王所赐,既揭露石崇财富之巨(甚至凌驾皇权),更戳破“豪奢”背后的空虚本质。结尾“恺惘然自失”收束,以王恺的颓然神态,暗讽这场攀比的毫无意义——财富堆砌的“豪”,终究掩饰不了精神的贫瘠。
上一篇:南北朝·鲍照《赠故人马子乔诗》
下一篇:南北朝·庾信《周大祫歌 昭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