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
# 华歆:字子鱼,平原郡高唐县(今山东省高唐县)人,汉族。汉末三国时期名士、重臣。,管宁:字幼安。北海郡朱虚县(今山东省安丘、临朐东南)人。汉末三国时期著名隐士。与华歆、邴原并称为“一龙”。
"见地有片金":看见地上有一片金,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看见它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
"华捉而掷去之":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
"又尝同席读书":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
"有乘轩冕过门者":有个坐着有围棚的车、穿着礼服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
# 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
"宁读如故":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
"歆废书出观":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
"宁割席分坐":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
"曰":说:“
"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南朝宋文学家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等职。刘义庆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其成就在于撰有《世说新语》,该书记述了汉末、魏、晋士大夫的言行,为研究当时社会提供了珍贵资料。另有志怪小说《幽明录》,虽已散佚,但鲁迅《古小说钩沉》中辑得二百余则。其作品风格以简洁生动、富有韵味著称,能以短小篇幅展现人物风貌与故事精髓。
1. 分段赏析
第一段“锄菜见金”情节赏析此段通过极简白描展现管宁、华歆对金钱的不同态度:管宁“挥锄与瓦石不异”,以动作的连贯性与自然性,凸显其视财利如粪土的淡泊心性;华歆“捉而掷去之”,“捉”“掷”两个动词,拾起金片的瞬间显露对财利的追求,最终舍弃则体现其尚未完全超脱世俗,但与管宁的“不异瓦石”相较,已见境界分野。二者的行为构成隐性对比,在无褒贬的叙事中,人物对物质诱惑的不同定力自现,为后文割席埋下伏笔。第二段“观车废书”情节赏析事件聚焦于面对权贵车马的反应:管宁“读如故”,以“如故”二字强调其心无旁骛,对功名富贵的漠视已融入日常习性;华歆“废书出看”,“废”“出”两个动作勾勒出其被外界干扰、主动趋近权贵的心态。此处通过“静”与“动”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二人价值观的分歧,管宁代表坚守本心的精神自律,华歆则象征对世俗浮华的本能关注。第三段“割席断交”言行赏析管宁“割席分坐”的动作具有象征意义:“割席”这一行为,既呼应前文“同席读书”的亲密过往,又展现出与自己的行为与想法不同。其直言“子非吾友也”,语言简洁有力,毫无委婉迂回,凸显古代士人对交友“志同道合”的严苛标准——友谊不仅是情感联结,更需建立在一致的道德准则与人生追求之上。此段通过动作与语言,将故事推向思想升华的高潮,使“志不同道不合则难以为友”的主题得以鲜明彰显。
上一篇:南北朝·萧察《咏纸诗》
下一篇:南北朝·褚玠《斗鸡东郊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