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光禄在剡":阮光禄在剡县的时候,
# 阮光禄在剡:阮光禄,即阮裕,字思旷,阮籍族弟,以德行著称,长期隐会稽剡县。阮裕是东晋时期河南陈留人,与阮籍同宗,以通情达理、爽快无私著称。阮裕官至侍中,能常在皇帝身边。但东晋时期的政权多数集中在辅政的大臣手里,侍中一职无很大职权。阮裕又没有功名心,觉得在首都生活无趣,便以身体不好为由,辞职去了会稽(今浙江绍兴)。阮裕在会稽买了一套房子,并拒绝被任命为金紫光禄大夫。阮裕收藏了很多车子,由于是老古董很值钱。剡,即剡县,是即所在地,今在浙江嵊州。
"曾有好车":曾经有一辆非常好的车子,
# 曾有好车:该车是东汉时代传下来的,有百多年的历史了,阮裕其做了精美的装饰,看上去很漂亮。这辆车木材好,很皮实,包括貂蝉后爹王司徒在内的不少名人都坐过此车。尽管阮裕视此车为自己的心爱之物,但若有人借,阮裕还是会毫不犹豫地答应。
"借者无不皆给":只要有人来借车,没有不借给的。
# 皆:都。,者:……的人。
"有人葬母":有个人要安葬母亲,
"意欲借而不敢言":心里想借车却又不敢开口。
# 而:但。,欲:欲,想要。,意:心里想。
"阮后闻之":阮光禄后来听说了这件事,
# 之:代词,代这件事。,闻:听说。
"叹曰":感叹道:“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我有车却让人不敢来借,
"何以车为":要这车子还有什么用呢?”
# 何以车为:何……为,干什么。
"遂焚之":于是就把车烧掉了。
# 之:代词,代那辆车。,遂:就,于是。
南朝宋文学家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等职。刘义庆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其成就在于撰有《世说新语》,该书记述了汉末、魏、晋士大夫的言行,为研究当时社会提供了珍贵资料。另有志怪小说《幽明录》,虽已散佚,但鲁迅《古小说钩沉》中辑得二百余则。其作品风格以简洁生动、富有韵味著称,能以短小篇幅展现人物风貌与故事精髓。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写人物品德题材的文言文,讲述了阮裕在剡县时,有一辆好车,总是借给别人,当得知有人因葬母想借车却不敢开口后,认为自己有车却让人不敢借,车就失去了意义,于是将车焚毁。体现了阮裕重德尚义、慷慨无私、严格律己的高尚品格。借阮裕焚车这一事件,写出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自身的高要求。
2. 分段赏析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和阮裕的为人。在剡县时,阮裕有一辆好车,且只要有人来借,他都会借给对方,这简短的描述初步展现出阮裕慷慨大方、乐于助人的品质,为后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此句设置了矛盾冲突。有人因葬母急需用车,心里想借阮裕的车,却又不敢开口,这一情节让故事有了波澜,引发读者好奇,也为突出阮裕的形象埋下伏笔。“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阮裕听说此事后的感叹和焚车举动,将故事推向高潮。他认为自己的车让人不敢借,就失去了车的价值,于是果断将车焚毁。这一系列语言和行为,深刻体现出阮裕对自身品德的极高要求,以及他重德尚义、无私慷慨的高尚品格,使人物形象得到升华。
3. 作品点评
《阮裕焚车》作为一篇散文,文风质朴,语言近乎口语,却短小精悍,蕴含着深厚韵味,引人反复品味。在晋宋时期的文章中,它别具一格,备受人们喜爱。长久以来,这篇文章不仅常被诵读,其内容还成为诗词中常见的典故。文中所讲述的阮裕事迹,为后世众多作者提供了创作素材,影响颇为深远。如今,“阮裕焚车”演变成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以助人为乐、将排解他人困难视为乐事的高尚之人。
上一篇:魏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诗》
下一篇:魏晋·陆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