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fēng
xià
xīn
shān
cǎo
táng
chū
chéng
ǒu
dō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jià
sān
jiān
xīn
cǎo
táng
shí
jiē
guì
zhù
zhú
biān
qiáng
nán
yán
dōng
tiān
nuǎn
běi
yíng
fēng
xià
yuè
liáng
fēi
quán
cái
yǒu
diǎn
chuāng
xié
zhú
chéng
háng
lái
chūn
gèng
dōng
xiāng
zhǐ
lián
zhuó
mèng
guāng

译文

五间三排的新草堂,石阶、桂木柱子,墙壁用竹子编成。南边的屋檐能接纳阳光,冬天暖烘烘,北边的门窗能迎风纳凉,夏天凉爽极了。台阶上偶尔有点点飞泉洒落,窗外的竹子随风斜斜地摇曳,不成行列。等到明年春天,我还要修缮东厢的屋子,纸糊窗阁、芦帘低垂,效仿孟光的隐逸生活。

逐句剖析

"五架三间新草堂":五间三排的新草堂,

"石阶桂柱竹编墙":石阶、桂木柱子,墙壁用竹子编成。

"南檐纳日冬天暖":南边的屋檐能接纳阳光,冬天暖烘烘,

"北户迎风夏月凉":北边的门窗能迎风纳凉,夏天凉爽极了。

"洒砌飞泉才有点":台阶上偶尔有点点飞泉洒落,

"拂窗斜竹不成行":窗外的竹子随风斜斜地摇曳,不成行列。

"来春更葺东厢屋":等到明年春天,我还要修缮东厢的屋子,

"纸阁芦帘著孟光":纸糊窗阁、芦帘低垂,效仿孟光的隐逸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香炉峰下新建草堂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新居的喜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草堂的描写,展现了其简朴而雅致的建筑风格,以及四季宜人的居住环境。诗人还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观,飞泉、斜竹等,进一步烘托出新居的清幽与雅致。诗人通过对草堂结构(“五架三间”“石阶桂柱竹编墙”)和自然环境(“洒砌飞泉”“拂窗斜竹”)的细致描写,生动展现了新居的风貌。诗中既有对草堂现状的描写,又有对未来生活的展望(“来春更葺东厢屋”),使全诗富有层次感。诗的结尾提到“纸阁芦帘著孟光”,以孟光的典故自比隐士,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白描:诗人用简洁的语言直接描绘草堂的环境和布局,“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桂柱竹编墙”,通过具体的建筑细节,勾勒出草堂的朴素与自然之美。用典:“来春更葺东厢屋,纸阁芦帘著孟光”诗中提到“著孟光”,运用的典故出自东汉时期梁鸿与妻子孟光的故事,相关故事在《后汉书·逸民传·梁鸿》中有记载。梁鸿是东汉隐士,学问渊博却甘于清贫,不愿为官。孟光容貌丑陋,但品德高尚,她仰慕梁鸿的人品,主动嫁给了他。婚后,二人远离尘世喧嚣,隐居霸陵山中,以耕织为生。孟光对梁鸿十分敬重,在日常生活中,她每次给梁鸿送饭时都会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以表示对丈夫的敬重,这就是“举案齐眉”这一成语的由来。“著孟光”借用这个典故,一方面表达了诗人期待能有像孟光这样贤良淑德、与自己相互敬重的妻子相伴;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诗人对温馨、和睦家庭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他对平凡而幸福家庭生活的追求。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草堂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洒砌飞泉才有点,拂窗斜竹不成行”,以自然之美抒发内心的惬意。

2. 分段赏析

首联:“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桂柱竹编墙。”首联开篇点题,描绘了草堂的外观与结构。“五架三间”说明草堂的规模,虽不大却也别致;“石阶桂柱竹编墙。”则勾勒出草堂的质朴与雅致。石阶坚固,桂柱散发清香,竹编墙又增添了几分田园的自然气息。这一联通过简洁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田园生活的基调。颔联:“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月凉。”颔联从草堂的方位布局入手,描绘了其冬暖夏凉的特点。“南檐纳日”说明草堂南面有檐,能够充分接纳阳光,使冬天的室内温暖舒适;“北户迎风”则表明北面有窗,夏季可以迎接凉风,带来清凉。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草堂的巧妙设计,更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享受自然之美的闲适心态。颈联:“洒砌飞泉才有点,拂窗斜竹不成行。”颈联转向草堂周围的自然景物。“洒砌飞泉才有点。”描绘了泉水从高处飞落,洒在台阶上,形成点点水花的景象,给人以清新、灵动之感;“拂窗斜竹不成行。”则写竹枝随风轻轻拂动窗户,显得自然而随意。这一联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草堂周围自然环境的优美与宁静,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内心的闲适。尾联:“来春更葺东厢屋,纸阁芦帘著孟光。”这两句诗中“来春更葺东厢屋”表明诗人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明年春天打算修缮东边的厢房,进一步扩大居住空间。“纸阁芦帘”描绘了草堂的简陋装饰,纸糊的楼阁,挂着芦苇做的帘子,体现出一种质朴的生活氛围。“著孟光”运用的典故出自东汉时期梁鸿与妻子孟光的故事,相关故事在《后汉书·逸民传·梁鸿》中有记载。“著孟光”借用这个典故,一方面表达了诗人期待能有像孟光这样贤良淑德、与自己相互敬重的妻子相伴;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诗人对温馨、和睦家庭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他对平凡而幸福家庭生活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薛涛《十离诗·犬离主》

下一篇:唐·孟郊《游终南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