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康能散闷":杜康酿造的美酒能够驱散心中的烦闷,
"萱草解忘忧":萱草这种植物可以让人忘却忧愁。
"借问萱逢杜":想问一下,当萱草遇到杜康,
"何如白见刘":又怎么能比得上我见到你刘禹锡呢?
"老衰胜少夭":年老体衰却能长寿,胜过年少就夭折的人,
"闲乐笑忙愁":悠闲自乐,不禁嘲笑那些忙碌而忧愁的人。
"试问同年内":试着问一下,在同一年出生的人当中,
"何人得白头":有谁像我这样早早白了头呢?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用典:“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中,“杜康”是酒的代称,相传杜康是酿酒始祖,此处用典表明酒能驱散烦闷;“萱草”在古代文化中有忘忧草的说法,借此表达萱草可让人忘却忧愁,为诗歌增添文化内涵。对比:“老衰胜少夭,闲乐笑忙愁”将年老体衰却能长寿与年少夭折进行对比,以及悠闲之乐和忙碌忧愁对比,突出自己对当下闲适生活的满足,传达出乐观的生活态度。反问:“试问同年内,何人得白头”以反问的语气,强化了诗人对自己和友人能相伴到年老这一情况的感慨,也从侧面反映出两人友情的珍贵。
2. 分段赏析
首联“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诗人开篇便提及杜康酒与萱草这两种被世人视作能排忧解难之物。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向来以解闷著称,曹操曾在《短歌行》中感慨“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萱草,又名忘忧草,《诗经》中便有相关记载,常被用以寄托忘却忧愁之意。白居易在此处借这两个广为人知的意象起笔,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做铺垫,同时也暗示生活中忧愁常有,人们总在寻求解脱之法。颔联“借问萱逢杜,何如白见刘”:此联承接首联,诗人笔锋一转,将萱草与杜康相遇的情景,类比自己与刘禹锡的相逢。意思是,即便萱草和杜康都有排解忧愁的功效,但它们相遇所带来的效果,怎能比得上自己与刘禹锡相见时的那种愉悦与释怀呢?通过这样新奇的对比,巧妙地突出了二人之间友情的珍贵与独特,在诗人心中,这份友情超越了世间任何能让人忘却烦恼的事物。颈联“老衰胜少夭,闲乐笑忙愁”:这两句诗是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老衰胜少夭”表明,尽管自己和刘禹锡已步入老年,身体渐衰,但比起那些年少夭折之人,能历经岁月,拥有诸多回忆,已然是一种幸运。“闲乐笑忙愁”则体现出他们晚年闲适的生活状态,二人诗词唱和,享受着悠闲之趣,不禁对那些在尘世中忙碌奔波、忧愁烦恼的人感到可笑。此联以豁达的态度看待衰老与生活,透露出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尾联“试问同年内,何人得白头”:诗人以反问作结,回顾自己与刘禹锡同一年出生,感慨在同龄人中,像自己这般年少时就因刻苦读书、忧国忧民而白头之人,实在少见。这里既有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又隐含着对自身经历的感慨,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一生的坎坷与坚守。年少白头象征着他早年为理想抱负付出诸多心血,历经磨难,而如今与刘禹锡相伴,又为这份迟来的友情感到庆幸。
上一篇:唐·白居易《送张山人归嵩阳》
下一篇:唐·白居易《曲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