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pīng
tíng
shí
shèng
tiān
xiān
bái
héng
é
hàn
lián
chù
xián
jiāo
yīng
shā
chuāng
xià
xiù
chuáng
qián

译文

湘灵15岁时已是亭亭玉立、美若天仙,她的美貌能比月中嫦娥,又如旱地里的莲花让人刻骨铭心一生难忘。如今在哪里才能见到教鹦鹉说话的场景呢?在碧纱窗下绣床前。

逐句剖析

"娉婷十五胜天仙":湘灵15岁时已是亭亭玉立、美若天仙,

# 娉婷:用来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亦借指美人。

"白日姮娥旱地莲":她的美貌能比月中嫦娥,又如旱地里的莲花让人刻骨铭心一生难忘。

# 姮:一作“嫦”。

"何处闲教鹦鹉语":如今在哪里才能见到教鹦鹉说话的场景呢?

# 何处:在哪里。

"碧纱窗下绣床前":在碧纱窗下绣床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邻女》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以爱情和美人赞颂为主题。诗中描绘了十五岁的邻女湘灵,用“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赞美她的美丽如天仙、姮娥般动人,以“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展现她悠闲可爱的生活场景。写作手法上,运用了夸张、比喻来突出湘灵的美。首句夸张地说她胜过天仙,次句将她比作姮娥和旱地莲。全诗意境清雅,虽表面在赞邻女,实则深隐着诗人对过去恋情的思念、愧疚与怅恨。这首诗是白居易对青春恋情的追忆,体现了他早期诗歌语言明快、情感含蓄的特点,为我们了解他的情感经历提供了线索。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邻女》由白居易创作。白居易11岁时,因家乡战乱,随母亲迁至徐州符离。在那里,他结识了小他4岁的邻居湘灵,两人朝夕相伴,成为青梅竹马。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二人情窦初开,开始了初恋。然而,由于当时看重门第的社会规则,他们的恋情无法圆满。多年后,白居易回忆起这段感情,追叙十五岁的湘灵,写下此诗,表达对湘灵的赞美以及对曾经那段美好却无奈的恋情的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爱情诗。描绘了十五岁的邻女湘灵的美丽和可爱,表达了诗人对湘灵的赞美。借对湘灵“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的美貌描写,以及“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的生活场景刻画,写出了诗人对湘灵的喜爱,同时隐含着对因社会规则导致恋情无果的无奈与感怀。

2. 写作手法

夸张:“娉婷十五胜天仙”,运用夸张的手法,将邻女的美貌夸张到胜过天仙的程度,突出了邻女的美丽动人,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读者对邻女的美貌有更深刻的印象。比喻:“白日姮娥旱地莲”,把邻女比作白日下的姮娥和旱地莲,分别从超凡脱俗和纯洁美丽的角度,形象地描绘出邻女的形象特点,使抽象的美丽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更能直观地感受到邻女的独特魅力。侧面描写:“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通过描写邻女教鹦鹉说话以及所处的环境,从侧面展现出她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如悠闲、活泼、具有闺秀气质等,丰富了邻女的形象,使读者对她的了解更加全面。情景交融:诗中对邻女的描写与她所处的环境相融合,如“碧纱窗下绣床前”的环境描写,营造出温馨、雅致的氛围,与邻女的形象相得益彰,使诗歌在表达对邻女赞美之情的同时,也展现出一种美好的生活情境,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邻女》是一首描绘少女形象的诗作。首句“娉婷十五胜天仙”,直接点明邻女十五岁的青春年华,用“娉婷”一词生动地描绘出她姿态美好、婀娜多姿的模样,且以“胜天仙”的夸张手法,极力夸赞她的美貌,将她的美丽程度提升到超越天仙的高度,表达出诗人对邻女容貌的惊艳之感。第二句“白日姮娥旱地莲”,进一步将邻女比作在白日下的姮娥(即嫦娥),强调她如同月中仙女般的超凡脱俗,又以“旱地莲”来形容她的纯洁和美丽,如同在旱地中绽放的莲花般独特,使邻女的形象更加鲜明且富有诗意。第三句“何处闲教鹦鹉语”,从对邻女外貌的描写转向对她生活场景的刻画,“何处”引发读者的好奇,“闲教鹦鹉语”描绘出她悠闲自在地教鹦鹉说话的情景,展现出邻女生活的闲适和情趣,也从侧面烘托出她的活泼可爱。最后一句“碧纱窗下绣床前”,则具体点明了她所处的环境,在碧纱窗下、绣床之前,营造出一种温馨、雅致的氛围,暗示出她的闺秀身份和细腻的生活情调,同时也让整首诗的画面感更加完整,一个美丽、闲适、充满生活情趣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从白居易写湘灵的系列诗作来看,这首《邻女》可能是其早期作品,或许与他对湘灵的情感有一定关联,诗中对美好少女的赞美,也隐约流露出他青春时期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4. 作品点评

《邻女》其写作特色鲜明,语言明快简洁,通过夸张、比喻等手法生动地刻画了邻女湘灵的形象。在文学史上,这首诗为研究白居易的情感生活和创作风格提供了重要素材,展现了他早期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清雅的特点。“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等句,以独特的赞美方式成为亮点,既体现了诗人对湘灵的深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爱情的无奈。从价值上看,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因门第观念对美好爱情的束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元稹《狂醉》

下一篇:唐·白居易《竹楼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