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ī
shí
shǒu
·
·
sōng
shù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3
tíng
tíng
shān
shàng
sōng
shēng
zhāo
yáng
sēn
sǒng
shàng
cān
tiān
tiáo
bǎi
chǐ
cháng
chén
zhōng
huái
liǎng
liǎng
jiā
kāng
zhuāng
suō
zhī
gàn
xún
cháng
yuè
bái
jiàng
huái
huáng
suì
mǎn
shān
xuě
sōng
qīng
cāng
jūn
xīn
bǐng
cāo
guàn
bīng
shuāng
xiǎo
rén
miàn
biàn
tài
suí
yán
liáng
gòng
zhī
sōng
shèng
huái
chéng
zāi
dào
páng
fèn
zhòng
yáo
cǎo
yáo
cǎo
zhōng
fāng
shàng
jīn
zhī
wéi
dòng
liáng
shā
shēn
huò
suǒ
wèi
jūn
gòu
míng
táng
rán
zhōng
tiān
nián
lǎo
zài
nán
gāng
yuàn
zhī
suí
huái
shù
xíng

译文

高大挺拔的松树生长在山巅,每一棵都朝着朝阳生长。松林高耸入云,枝干绵延百尺之长。尘土飞扬路边的槐树,两两并列生长在通衢大道旁。枝叶纷乱低垂贴地,枝干平凡无奇。八月白露降临,槐叶渐渐枯黄凋落。寒冬岁末满山积雪,松树依然郁郁苍青。松树如同君子之心,坚守节操贯穿冰霜寒暑。槐树如同小人的面孔,随着世态冷暖不断改变。众人都知松树胜过槐树,真想把它们栽种在道路两旁。若用粪土种植瑶草,瑶草终究不会散发芬芳。松树尚可用斧头砍伐,制成房屋栋梁。牺牲自己成就大义,为君主建造宏伟殿堂。若不被采伐,便终老山林,死于南冈。松树不愿像槐树枝叶般低垂,追随凡俗之辈。

逐句剖析

"亭亭山上松":高大挺拔的松树生长在山巅,

# 亭亭:耸立的样子。

"一一生朝阳":每一棵都朝着朝阳生长。

"森耸上参天":松林高耸入云,

# 森耸:高耸。

"柯条百尺长":枝干绵延百尺之长。

# 柯条:枝条。

"漠漠尘中槐":尘土飞扬路边的槐树,

# 漠漠:密布的样子。

"两两夹康庄":两两并列生长在通衢大道旁。

# 康庄:四通八达的大道。

"婆娑低覆地":枝叶纷乱低垂贴地,

# 婆娑:枝条纷披的样子。

"枝干亦寻常":枝干平凡无奇。

# 寻常:平常。

"八月白露降":八月白露降临,

"槐叶次第黄":槐叶渐渐枯黄凋落。

"岁暮满山雪":寒冬岁末满山积雪,

"松色郁青苍":松树依然郁郁苍青。

"彼如君子心":松树如同君子之心,

# 彼:指松。

"秉操贯冰霜":坚守节操贯穿冰霜寒暑。

# 秉操:持守节操。

"此如小人面":槐树如同小人的面孔,

# 此:指槐。

"变态随炎凉":随着世态冷暖不断改变。

# 炎凉:比喻人情势力,亲热富贵,冷淡贫穷。

"共知松胜槐":众人都知松树胜过槐树,

"诚欲栽道傍":真想把它们栽种在道路两旁。

"粪土种瑶草":若用粪土种植瑶草,

# 瑶草:香草的美称。

"瑶草终不芳":瑶草终究不会散发芬芳。

"尚可以斧斤":松树尚可用斧头砍伐,

"伐之为栋梁":制成房屋栋梁。

"杀身获其所":牺牲自己成就大义,

# 获其所:得其所用。

"为君构明堂":为君主建造宏伟殿堂。

# 明堂:此指宫殿。

"不然终天年":若不被采伐,

"老死在南冈":便终老山林,死于南冈。

"不愿亚枝叶":松树不愿像槐树枝叶般低垂,

# 亚:通压,低垂的样子。

"低随槐树行":追随凡俗之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荅诗十首(其七·和松树)》是唐代白居易所作和诗,为回应元稹《松树》而写。此诗前半部分以朝阳中参天松树的挺拔苍劲,对比尘间槐树的婆娑低覆,借二者在季节变换中的不同表现,喻指君子与小人。后半部分诗人赞颂松树如君子般坚贞守操,鄙夷槐树似小人趋炎附势,将友人比作松树,赞赏其愿为栋梁或终老山岗,也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气节,尾句亦为诗人与友人的精神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和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本诗以鲜明对比,描绘了松树与槐树二者在白露降、岁暮雪时截然不同的状态,体现了诗人对不同品性的褒贬态度,表达了对坚贞品格的追求与坚守。

2. 写作手法

对比:“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将松树比作君子之心,强调其高尚操守能贯穿冰霜岁月,高度赞扬了松树所代表的君子人格。“此如小人面,变态随炎凉”把槐树比作小人的面孔,指出其会随着气候冷热改变形态,隐喻小人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本性,与君子的品质形成对比,体现了诗人自己的操守和气节,并对朝廷中趋炎附势的小人进行讽刺。

3. 分段赏析

“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两句勾勒出松树的生长姿态与环境。“亭亭”生动展现其挺拔身姿,“生朝阳”点明它扎根于阳光充足之地,开篇便凸显松树向阳而生、蓬勃向上的生机,为塑造其高尚形象奠定基调。“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进一步刻画松树的巍峨气势。“森耸”描绘其茂密高耸之态,“参天”极言高度直插云霄,“百尺长”以夸张手法突显枝条舒展修长,生动呈现出松树雄伟不凡、生命力旺盛的形象。“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转而描写尘世里的槐树。“漠漠”写出槐树生长繁茂却平凡无奇,“两两夹康庄”表明它们整齐排列在宽阔道路两侧,与松树的生长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引出其世俗常见的特质。“婆娑低覆地,枝干亦寻常”细致描绘槐树形态。“婆娑”形容其枝叶纷披低垂于地,缺少向上的劲势,“枝干亦寻常”直白道出其枝干普通,毫无出众之处,与松树的挺拔形成强烈反差。“八月白露降,槐叶次第黄”写季节变换对槐树的影响。八月白露时节,槐叶依次变黄凋零,展现出槐树在自然时序更迭中易受环境影响、难以抵御岁月考验的特点,为后文象征小人“变态随炎凉”埋下伏笔。“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描绘年末大雪纷飞时松树的模样。在严寒冰雪的恶劣环境下,松树依然郁郁葱葱、苍翠挺拔,以鲜明的环境对比,凸显其在困境中坚守本色、坚韧不拔的品质,深化其象征意义。“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直接赋予松树象征内涵。将松树比作君子之心,强调其高尚操守能贯穿冰霜岁月,即在艰难困苦中始终坚守品德,高度赞扬了松树所代表的君子人格。“此如小人面,变态随炎凉”对应槐树展开象征阐释。把槐树比作小人的面孔,指出其会随着气候冷热改变形态,隐喻小人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本性,与君子的品质形成尖锐对立,体现诗人的褒贬态度。“共知松胜槐,诚欲栽道傍”道出人们对松槐优劣的认知与期望。既然都明白松树胜过槐树,便真心希望将松树栽种在道路旁,既呼应前文对比,又暗含诗人期望君子之道在世俗中得到推崇的心愿,将象征意义延伸至社会层面。“粪土种瑶草,瑶草终不芳”以比喻说明环境对事物的影响。在粪土中种植瑶草,瑶草无法散发芬芳,从侧面强调为松树(象征君子)选择良好环境的重要性,为后文议论做铺垫。“尚可以斧斤,伐之为栋梁。杀身获其所,为君构明堂”写松树的价值与使命。松树可砍伐成为栋梁,即便牺牲生命也值得,因为能为君主建造明堂(象征国家重要建筑),赋予其牺牲奉献、建功报国的高尚形象,体现诗人对君子有所作为的期许。“不然终天年,老死在南冈。不愿亚枝叶,低随槐树行”描绘松树的另一种选择与气节。若不被重用,它宁愿老死南冈,也不愿让枝叶屈居人下,追随槐树生长,以拟人的手法,彰显松树无论境遇如何都坚守自尊、绝不随波逐流的品格,深化其精神内涵,收束全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昌龄《寒食即事》

下一篇:唐·崔颢《上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