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ng
gōng
cuī
shì
láng
qián
shè
ré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céng
péi
liǎng
sān
xiān
qīn
shì
lóng
nián
tiān
shàng
huān
huá
chūn
yǒu
xiàn
shì
jiān
piāo
hǎi
biān
róng
shì
guò
dōu
chéng
mèng
yōu
xīn
wàng
biàn
便
shì
chán
guān
mǎn
gèng
guī
chù
xiāng
fēng
zài
zhái
mén
qián

译文

曾经陪伴着如仙人般的两三位居高位者,亲自侍奉君王有四五年的时光。宫廷之上的欢乐荣华如同春天一样短暂有限,人世间的漂泊流离却像大海一样没有边际。人生的兴盛与衰败都已成为过往,仿佛一场梦境,忘却了忧愁与喜悦的心境,便是参透了禅理。官职任满之后又该回到哪里去呢,香炉峰就在我家的门前。

逐句剖析

"曾陪鹤驭两三仙":曾经陪伴着如仙人般的两三位居高位者,

"亲侍龙舆四五年":亲自侍奉君王有四五年的时光。

"天上欢华春有限":宫廷之上的欢乐荣华如同春天一样短暂有限,

# 华:一作娱。

"世间漂泊海无边":人世间的漂泊流离却像大海一样没有边际。

"荣枯事过都成梦":人生的兴盛与衰败都已成为过往,仿佛一场梦境,

"忧喜心忘便是禅":忘却了忧愁与喜悦的心境,便是参透了禅理。

# 心:一作情。

"官满更归何处去":官职任满之后又该回到哪里去呢,

"香炉峰在宅门前":香炉峰就在我家的门前。

# 香炉峰:庐山胜景之一,在庐山北部。峰下有白居易草堂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李相公、崔侍郎、钱舍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追忆昔日宫廷侍从经历,以“天上欢华春有限,世间漂泊海无边”的强烈对比展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借景抒怀暗喻归隐之志。全诗运用“天上”“世间”等空间意象形成虚实相生的意境,语言朦胧耐人寻味,体现出白居易后期诗作向朦胧美学转变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寄李相公、崔侍郎、钱舍人》是白居易在贬谪江州司马期间(815-818年)所写。此时诗人经历仕途挫折,通过寄赠李绛、崔群、钱徽三位朝中故友,来表达对朝廷短暂欢娱的回忆和漂泊异地的牢骚愤慨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寄赠诗。体现了诗人谪居江州时期对往昔官场生活的追忆、对羁旅漂泊的愤懑,以及通过寄赠故友所流露的复杂情感,同时还借诗句暗喻了归隐之志,展现出诗人在仕途挫折后的心境变化。

2. 写作手法

对比:“天上欢华春有限,世间漂泊海无边”两句,以“天上”的欢华短暂与“世间”的漂泊无边作对比,强烈展现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凸显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曾陪鹤驭两三仙,亲侍龙舆四五年”的往昔宫廷经历与如今谪居江州的处境形成对比,抒发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当下的愤懑。借景抒情:尾联“官满更归何处去,香炉峰在宅门前”,借香炉峰这一景象,暗喻诗人的归隐之志,将内心的情感寄托于景物之中,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深沉。虚实相生:诗中“天上”等意象属于虚写,指代往昔的宫廷生活;“世间”“香炉峰”等意象属于实写,展现当下的处境与景象,虚实结合,营造出丰富的意境。

3. 分段赏析

首联“曾陪鹤驭两三仙,亲侍龙舆四五年”两句是对往昔的追忆。“鹤驭”“龙舆”等词营造出昔日宫廷的氛围,“两三仙”指代李绛、崔群、钱徽三位故友,“四五年”则点明了亲侍君王的时间,简洁地勾勒出曾经在宫廷侍从的经历。颔联“天上欢华春有限,世间漂泊海无边”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天上”喻指昔日宫廷生活,“欢华”“春”描绘出其美好,“有限”则暗示了这种美好的短暂;“世间”对应如今的处境,“漂泊”“海无边”形象地展现出羁旅他乡的无依无靠与漫长,凸显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颈联“荣枯事过都成梦,忧喜心忘便是禅”两句是诗人的感悟。“荣枯事过”概括了过往的仕途起伏,“都成梦”体现出对往昔的看淡;“忧喜心忘便是禅”则流露出经历挫折后,试图以禅理来平复内心的情绪。尾联“官满更归何处去,香炉峰在宅门前”两句借景抒怀。“官满更归何处去”提出疑问,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与对当下处境的无奈;“香炉峰在宅门前”以香炉峰这一景象,暗示了诗人的归隐之志,为全诗增添了一丝释然的韵味。

4. 作品点评

诗作中巧妙融入“天上”“世间”等意象,于虚实交织间构建出深邃悠远的意境。“天上欢华春有限,世间漂泊海无边”一句,以天上春光短暂的欢愉与世间漂泊无依的广阔形成鲜明时空对照,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诗人对生命的深沉感悟被清晰凸显,既有对虚幻繁华转瞬即逝的喟叹,也暗含着对尘世的感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原诗是一首七律,写于谪居江州时。这两句是说,回想在朝廷时,也曾有十分短暂的欢娱,而今飘泊异地,如大海之辽阔无边,何时才有个尽头?诗句乃抒发牢骚愤慨之情,但语颇朦胧,耐人琢磨。

清《全唐诗佳句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下一篇:唐·白居易《浔阳三题·庐山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