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è
shí
pén
tíng
wàng
yuè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4
nián
yuè
shí
jiāng
chí
pàn
xìng
yuán
biān
jīn
nián
yuè
shí
pén
shā
tóu
shuǐ
guǎn
qián
西
běi
wàng
xiāng
chù
shì
dōng
nán
jiàn
yuè
huí
yuán
lín
fēng
tàn
rén
huì
jīn
qīng
guāng
wǎng
nián

译文

以往八月十五日的明月之夜,我在曲江池畔的杏园边赏月。今年同样是八月十五明月夜,我已在荒僻的江州湓浦水边。向西北望去哪里是我的故乡,身在东南月亮已经圆了几次。昨晚的风吹了一夜无人领会,今夜月光还和去年一样清凉。

逐句剖析

"昔年八月十五夜":以往八月十五日的明月之夜,

# 昔年:往年,从前。

"曲江池畔杏园边":我在曲江池畔的杏园边赏月。

# 杏园:在长安朱雀门街东,与曲江毗邻。《两京城坊考》:“杏园为新进士宴游之所。园:一作林。,曲江池:在长安南约五公里的低洼地带,是古都长安的一处景区。秦始皇时在这里修筑离宫名“宜春苑”。汉武帝时,曲江池被划入上林苑(皇家苑圃)。因其水曲折,故名曲江。《剧谈录》称“曲江池……花卉周环,烟水明媚”。

"今年八月十五夜":今年同样是八月十五明月夜,

"湓浦沙头水馆前":我已在荒僻的江州湓浦水边。

# 湓浦:即湓水,今江西省龙开河的古称。其与长江交会处称湓口,在浔阳,即白居易被贬处。

"西北望乡何处是":向西北望去哪里是我的故乡,

# 乡:家乡。,望:看。

"东南见月几回圆":身在东南月亮已经圆了几次。

"临风一叹无人会":昨晚的风吹了一夜无人领会,

# 会:理会。

"今夜清光似往年":今夜月光还和去年一样清凉。

# 光:月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抒发物是人非、今昔殊异的慨叹。前四句以“昔年曲江”与“今年湓浦”的今昔对比,勾连诗人从长安显贵到江州贬客的命运转折;后四句通过“望乡”“见月”的虚实交融,直诉漂泊羁旅的孤寂与对世态炎凉的愤懑。全诗语言质朴而意境苍凉,在中秋明月与秋风寒雾的意象交织中,将个人失意升华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哲思,暗示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此诗用词直白,通俗易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年)中秋。当时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居住在浔阳。诗中“湓浦沙头”即浔阳江畔,与《琵琶行》创作地重合。中秋夜望月时,诗人对比长安曲江的昔日荣光与眼前贬所的冷寂,既抒乡愁,亦暗讽朝堂不公,遂作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描写中秋望月思乡的诗。诗人以中秋望月为线索,通过今昔场景对比,抒写诗人贬谪江州的孤寂与乡愁。写作上采用对比的手法,抒发物是人非、今昔殊异的慨叹。前四句以“昔年曲江”与“今年湓浦”的时空对照,凸显命运巨变;后四句借“望乡”“见月”等意象,直诉漂泊无依的悲怆。全诗以对比的手法,抒发物是人非、今昔殊异的慨叹。全诗通过昔之乐与今之苦、昔之欢与今之忧的鲜明比照,表露了谪居生活中的愁闷。

2. 写作手法

对比:“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将昔年中秋的欢乐场景与今年中秋被贬异地的孤寂场景对比,强烈地突出了诗人境遇的变化,加深了情感的表达,让读者更能体会其内心的落差与无奈。设问:“西北望乡何处是”,诗人自问,引发读者对其思乡之情的关注,强调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同时也为下文情感的进一步抒发做铺垫。

3. 分段赏析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前四句是时间对比。首联回忆昔年中秋,诗人在曲江池畔杏园边度过,描绘出昔日欢乐热闹的场景,暗示那时生活的惬意。颔联拉回现实,写今年中秋,诗人身处湓浦沙头水馆前,与首联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空间的巨大转变和诗人当下处境的孤寂。后四句是抒发思乡之情。颈联中诗人向西北遥望故乡,却不知故乡在何处,又望着东南方向的月亮,感叹已看过多次月圆。此句通过动作和心理描写,强烈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尾联写诗人在秋风中叹息,却无人理解他的心境,而今夜的月光却和往年一样。在孤寂中,更显诗人的孤独与无奈,也加深了整首诗的情感厚度。

4. 作品点评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以中秋月夜为切入点,通过昔之乐与今之苦、昔之欢与今之忧的鲜明比照,表露了谪居生活中的愁闷。写作上将记叙与抒情巧妙结合,以质朴沉郁的风格,运用对比、设问等手法,从独特角度展现了诗人被贬后的心境。诗中“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两句,情感真挚,是诗中的亮点,体现了白居易善于以平实语言表达深刻情感的能力,能引发读者对漂泊、思乡等情感的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间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现代刘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旭《山行留客》

下一篇: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