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忧人起":傍晚时分,心怀忧愁的人起身,
"倚户怅无欢":靠着门户,满心怅然没有一丝欢愉。
"水传洞庭远":流水载着消息传来,洞庭湖水是那样辽远,
"风送雁门寒":寒风阵阵吹送,带着雁门的清寒。
"江南霜雪重":江南的霜雪那样厚重,
"相如衣服单":我如同司马相如般,衣衫单薄难以御寒。
"沉云隐乔树":浓重的乌云遮蔽了高大的树木,
"细雨灭层峦":细密的雨丝模糊了层层山峦。
"且当对樽酒":姑且面对着杯中美酒,
"朱弦永夜弹":拨弄着红色琴弦,在漫长的夜里弹奏不休。
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却好学有俊才,为沈约所赏。初为吴兴太守柳恽主簿,后任奉朝请等职。曾私撰《齐春秋》,因武帝认为不实而书焚官免,又奉命撰《通史》,未竟而卒。吴均才气俊迈,“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文坛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其诗多为赠答、送别、游览之作。他的诗格调清丽,音韵和谐,属于典型的齐梁体,但语言明畅,用典妥帖,无堆砌之弊。其散文如《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文辞骈偶,写景如画,文笔清隽简净;其《檄江神责周穆王璧》《饼说》二文,于俳谐中寄寓不平之意。主要作品有《山中杂诗》《赠王桂阳别诗》《送柳吴兴竹亭集诗》等。明人辑有《吴朝请集》。
1. 分段赏析
“日暮忧人起,倚户怅无欢。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开篇以“日暮”“忧人”“怅无欢”直抒胸臆,点出内心的忧愁与失落。“倚户”的动作细节,将孤寂感具象化。后两句转入写景,“洞庭远水”“雁门寒风”以开阔而萧瑟的意象,既暗合秋日时令的凄清,又以“远”“寒”强化心境的苍凉,借山水远景烘托内心的怅惘。“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沉云隐乔树,细雨灭层峦”:前两句以“江南霜雪重”的严寒之景,类比现实环境的严酷;又以“司马相如衣服单”自况,暗用相如才华横溢却处境困顿的典故,隐喻自身怀才不遇、无人赏识的窘迫境遇,将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融入景物与典故之中。后两句“沉云”“乔树”“细雨”“层峦”的朦胧萧瑟之景,进一步渲染压抑氛围,景物成为情感的延伸,强化了“才华被遮蔽”的失落感。“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结尾以“对樽酒”“弹朱弦”的动作作结,将无法言说的忧闷、怀才不遇的怨悒寄托于饮酒与抚琴的行为中。“永夜弹”的细节,既体现了愁绪的绵长难消,也暗含对友人的呼应——以深夜独酌、抚琴排遣的情态,回应周参军的赠诗,将酬答之意与自我排遣的复杂情感融为一体,语言简淡却余味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