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府念多病":宰相府体谅我体弱多病,
"春宫容不才":宫廷中宽容接纳我这没有多少才能的人。
"官衔依口得":官衔轻易就获得了,
# 依:一作“随”。
"俸料逐身来":俸禄也随着官职自然而来。
# 料:一作“禄”。
"白首林园在":如今头发已白,好在还有林园可以安身,
"红尘车马回":我远离了尘世中车马喧嚣的热闹场所。
"招呼新客侣":我准备招呼新结识的朋友,
# 侣:一作“旅”。
"扫掠旧池台":清扫整理旧的池苑楼台。
"小舫宜携乐":驾着小船出游时适宜带上乐器,
"新荷好盖杯":新开的荷花正好用来盖在酒杯上增添雅趣。
"不知金谷主":不知道那如同金谷园主人般富贵的人,
"早晚贺筵开":什么时候会摆开庆贺的筵席呢?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的“金谷主”运用了典故,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别墅,非常奢华,这里诗人以“金谷主”来指代冯尹,将冯尹比作石崇那样的富贵之人,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趣味性,也通过这一典故巧妙地引出对冯尹何时举办贺筵的戏问。对仗:诗中颔联“官衔依口得,俸料逐身来”和颈联“白首林园在,红尘车马回”对仗工整。“官衔对“俸料”,“白首”对“红尘”等,从词性、结构到意义都相互对应,使诗歌在形式上具有整齐美,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节奏感,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淡泊名利与豁达的人生态度。
2. 分段赏析
《分司初到洛中,偶题六韵,兼戏呈冯尹》第一段开篇点明诗人任职背景,“相府念多病”表明自己因身体多病,得以从相府转任他处,“春宫容不才”则谦逊称自己才能平庸,却获春宫接纳。寥寥数语,将诗人初到洛中前的处境及自身心态呈现,为全诗奠定平和基调,暗示其对此次任职变动的淡然,虽提及“多病”“不才”,却无过多悲戚,反显豁达。运用对仗手法,“官衔”对应“俸料”,“依口得”与“逐身来”相对。从内容看,诗人以轻松口吻叙述官衔与俸禄的获取,仿佛一切顺其自然,体现出对官职、俸禄等物质和社会地位的淡然态度,展现其豁达胸怀,对仗形式使诗句节奏明快,增强诗歌表现力,凸显诗人对官场物质层面的超脱。《分司初到洛中,偶题六韵,兼戏呈冯尹》第二段同样对仗工整,“白首”对“红尘”,“林园”对“车马”。“白首林园在”描绘出一幅宁静的晚年林园生活画面,暗示诗人向往远离喧嚣的平淡;“红尘车马回”则象征官场的纷扰与奔波。通过对比,强化诗人对淡泊生活的追求,也表达出在洛中任职时,对新环境中宁静与喧嚣的独特感受,进一步凸显其豁达人生态度。《分司初到洛中,偶题六韵,兼戏呈冯尹》第三段运用典故,“金谷主”指代冯尹,西晋石崇的金谷园奢华无比,以之喻冯尹,增添文化内涵与趣味。诗人以轻松诙谐语气,询问冯尹何时举办贺筵,既展现出与友人之间亲密、轻松的关系,又呼应诗题中“戏呈”之意,于幽默中收束全诗,尽显诗人的乐观开朗,也为整首诗营造出活泼氛围,余味悠长。
上一篇:唐·白居易《入峡次巴东》
下一篇:唐·卢殷《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