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娑放鸡犬":树木枝叶摇曳多姿,鸡犬在其中自在活动,
"嬉戏任儿童":孩子们在一旁嬉戏玩耍。
"闲坐槐阴下":悠闲地坐在槐树的树荫下,
"开襟向晚风":敞开衣襟迎着傍晚的微风。
"沤麻池水里":在沤麻的水池里洗麻,
"晒枣日阳中":把枣子放在太阳下晾晒。
"人物何相称":这一番景象和人物是多么相称啊,
"居然田舍翁":我竟然感觉自己就像一个乡村的老农。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首联“婆娑放鸡犬,嬉戏任儿童”,描绘出一幅乡村生活的活泼场景。“婆娑”一词生动地描绘出树木枝叶摇曳多姿的姿态,为鸡犬的活动营造出一种自然、闲适的氛围,“放鸡犬”则表现出乡村生活的随意与自在。“嬉戏任儿童”描绘了孩子们欢快嬉戏的情景,展现出乡村生活的生机与活力。颔联“闲坐槐阴下,开襟向晚风”,体现诗人的悠然心境。“闲坐槐阴下”描绘了诗人坐在槐树荫下的闲适姿态,“开襟向晚风”则表现出诗人敞开衣襟享受傍晚微风的惬意,体现出他悠然自得的心境,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闲适主题。颈联“沤麻池水里,晒枣日阳中”,描写乡村的劳作场景。“沤麻池水里”描绘了人们在沤麻的水池里劳作的场景,“晒枣日阳中”则描绘了把枣子放在太阳下晾晒的情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真实,使诗歌充满了生活气息。尾联“人物何相称,居然田舍翁”,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认同。“人物何相称”感慨这样的景象和人物十分相称,“居然田舍翁”则表明诗人认为自己就像一个田舍老翁,融入了这样的田园生活,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