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幽且远":天道幽深而玄远,
# 天道幽且远:“天道”二句:鬼神之事渺茫难知。天道,天理。《易经·谦卦》:“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
"鬼神茫昧然":鬼神之事渺难算。
"结发念善事":年少已知心向善,
# 善事:做好事。,结发:束发,指十五岁。此处指青年时。
"僶俛六九年":五十四岁犹勤勉。
# 六九年:五十四岁。《乐府诗集》作“五十年”。,僶俛:勤奋努力。
"弱冠逢世阻":二十岁上遭时乱,
# 逢世阻:陶渊明年轻时,时局非常混乱,前秦曾大举入寇,江西一带又遭遇饥荒,所以说“逢世阻”。,弱冠:指二十岁。其时体尤未壮,故称弱冠。
"始室丧其偏":三十丧妻我独鳏。
# 丧其偏:古代死去丈夫或妻子称为偏丧,这里指丧妻。,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炎火屡焚如":旱天烈日似火烧,
# 炎火屡焚如:酷热的阳光老是像火一样的燃烧。指遭到了旱灾。
"螟蜮恣中田":害虫肆虐在田间。
# 恣中田:在田里肆意为害。,螟蜮:螟和蜮是危害禾苗的两种害虫。泛指害虫。
"风雨纵横至":风雨交加来势猛,
# 至:到来。,纵横:交错,形容风雨来势凶猛。
"收敛不盈廛":收获不足纳税钱。
# 不盈廛:不满室。谓所收获粮食不多。廛,古时一户占用地。
"夏日长抱饥":夏日缺粮长饥饿,
# 长抱饥:一作“抱饥长”。夏日长,抱饥时间也长。
"寒夜无被眠":冬夜无被受冻寒。
"造夕思鸡鸣":夜幕降临盼天亮,
# 造夕思鸡鸣:“造夕”二句:因为寒夜无被,所以到了晚上就盼望快一点天亮;因为夏日长饥,所以在早晨又希望太阳能早一点下去。造,至。
"及晨愿乌迁":日出却愿日落山。
# 乌:指太阳。相传日中有三足鸟,故称太阳为金乌。
"在己亦何怨":我命自苦难怨天,
# 在己亦何怨:“在己”二句:贫困由于自己,何必怨天,但遭受如此忧患,实在感到悲伤。亦何怨:一作何怨天。
"离忧凄目前":遭受忧患心熬煎。
# 离忧:遭遇到忧患。
"吁嗟身后名":死后名声何足叹,
# 名:名声。当时陶渊明已有高隐之名。,吁嗟:感叹词。
"于我若浮烟":在我视之如云烟。
# 于我若浮烟:《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浮烟:飘浮的云烟,喻不值得关心的事物。
"慷慨独悲歌":慷慨悲歌孤独心,
"锺期信为贤":唯有知音晓哀怨。
# 信:诚然。,锺期:即钟子期,春秋时楚人,是伯牙的知音朋友。《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然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然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这里用以指庞主簿、邓治中,意思是说他们一定也能像钟子期那样体会到这“悲歌”的含义。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抒情怨诗。借半生颠沛流离的艰难遭遇与内心的凄苦倾诉,写出了对自古以来天道鬼神之说的怀疑,以及在困境中孤苦自守的心境与情感挣扎。
2. 写作手法
用典:“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一句,化用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春秋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视其为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不复鼓琴。陶渊明在此以钟子期自比,期望庞主簿、邓治中能如钟子期懂伯牙般,理解自己悲歌中蕴含的苦难与超脱等复杂情感,借典故抒发对知音的渴盼。直抒胸臆:“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直白道出饥寒困境,如泣如诉;“在己亦何怨,离忧悽目前”坦陈眼前悲苦,暗含愤懑;“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直抒对虚名的淡泊。这些句子不事雕琢,以质朴语言直接抒情,将悲苦、愤懑与坚守清晰展现,情感凄怆动人。
3. 分段赏析
诗歌前段十四句,诗人紧扣自己半生的艰难遭遇,对自古以来众口相传的天道鬼神存在提出了怀疑。开头“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两句是核心结论,贯穿了整个前段。下面的十二句则是支撑这一结论的事实依据:“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表明他从成年起就一心向善,勤恳操劳至今已五十四岁。可他的遭遇却十分坎坷,“弱冠逢世阻”写出二十岁时遭遇世道乱离、苻坚南侵的动荡;“始室丧其偏”讲述三十岁成家不久便痛失妻子的家门不幸。再之后便是接连的天灾,“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描绘荒旱不止、螟蜮在田间丛生的景象;“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展现狂风暴雨铺天盖地,导致庄稼收不了一把的困境。最终他陷入“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的绝境,甚至到了“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夜晚盼天亮、白天盼天黑的难熬境地。这样的现实让他认为,根本没有所谓“福善祸淫”的天道鬼神。后段共六句,着重写诗人面对艰难处境的思想活动。“在己亦何怨,离忧悽目前”是他的感慨,即便陷入如此穷困悲凉的境地,也只说是自己的原因,不怨天命或人为,直白道出眼前的悲苦离忧。“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则体现他对名声的态度,历代圣贤教导的立德、立功、立言以名垂青史,在他看来如过眼云烟般无足轻重。末句“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中,他将满腔情绪化为慷慨悲歌,别无他求,只因有像锺子期一样的庞主簿、邓治中两位知音而感到欣慰与自豪。全诗以质朴的语言,将经历与思考娓娓道来,情感真挚动人。
4. 作品点评
陶渊明运用直抒胸臆的写作手法,讲述自身遭遇时,如同哭泣倾诉一般,往事清晰可感;抒发心中情怀时,情感起伏变化,凄切悲伤令人动容,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琴之操弄,约五百余名,多缘古人幽愤不得志而作也。今引子期知音事而命篇曰“怨诗楚调”,庸非度调为辞,欲被弦歌乎?
唐薛易简《正音集》
# “丧室”至“乌迁”,叠写苦况,无所不怨;忽截一语曰“在己何怨天”,又无一可怨;“何怨”后复说“离忧悽目前”,又无一不怨矣。
明黄文焕《陶诗析义》
# 公年五十余作此诗,追念前此,饥寒坎坷,发为悲歌,惟庞、邓如钟期可与知己道也。身后之名,自量终不容没,然亦何救于目前哉!嗟嗟!天道悠远,鬼神茫昧,能无怨否耶?
明末清初蒋薰《陶渊明诗集》卷二
上一篇:魏晋·曹植《诗》
下一篇:魏晋·左思《咏史八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