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íng
yǐng
shén
sān
shǒu

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浏览量:2
guì
jiàn
xián
yíng
yíng
shēng
shèn
huò
yān
chén
xíng
yǐng
zhī
yán
shén
biàn
rán
shì
zhī
hào
shì
jūn
gòng
xīn
yān
tiān
cháng
shān
chuān
gǎi
shí
cǎo
cháng
shuāng
róng
cuì
zhī
wèi
rén
zuì
líng
zhì
shì
jiàn
zài
shì
zhōng
yǎn
guī
jué
rén
qīn
shí
xiāng
dàn
píng
shēng
qíng
ér
téng
huà
shù
ěr
yuàn
jūn
yán
jiǔ
gǒu
cún
shēng
yán
wèi
shēng
měi
zhuō
chéng
yuàn
yóu
kūn
huá
miǎo
rán
dào
jué
xiāng
lái
wèi
cháng
bēi
yuè
yīn
ruò
zàn
guāi
zhǐ
zhōng
bié
tóng
nán
cháng
àn
ěr
shí
miè
shēn
míng
jìn
niàn
zhī
qíng
shàn
yǒu
ài
wèi
jié
jiǔ
yún
néng
xiāo
yōu
fāng
liè
jūn
wàn
sēn
zhù
rén
wéi
sān
cái
zhōng
jūn
suī
shēng
ér
xiāng
jié
tuō
tóng
ān
xiāng
sān
huáng
shèng
rén
jīn
zài
chù
péng
ài
yǒng
nián
liú
zhù
lǎo
shào
tóng
xián
shù
zuì
huò
néng
wàng
jiāng
fēi
líng
shàn
cháng
suǒ
xīn
shuí
dāng
wèi
shèn
niàn
shāng
shēng
zhèng
wěi
yùn
zòng
làng
huà
zhōng
yīng
jìn
biàn
便
jìn
duō

译文

人无论贵贱贤愚,都戮力劳心,操持经营,爱惜自己的生命。这种做法是实在是很困惑很糊涂的。因此极力陈述形影对此的抱苦含怨之辞,讲述神辨析自然之理来开释它们。关心此事的人们,可以于此获取普遍的道理。天地长久不会消亡,山川永恒不变模样。草木依顺自然规律,秋冬凋零春夏再长。虽说人是万灵之尊,唯独不能长存世上。刚才见他活在人间,转眼逝去再见无望。谁会感觉缺少一人?亲友至交才会心伤。只剩生前所用物件,睹物心伤泪流成行。你我既无升仙法术,必将死灭莫再彷徨。愿你听取我的衷言,得酒便饮莫要辞让。长生不老本无指望,养身延年苦无良策。甚想访游神仙世界,虚无飘渺道路断绝。自从与你相遇以来,彼此一致悲哀欢悦。荫影之中暂时分离,阳光之下再无分别。形影不离既难长久,黯然伤神同时毁灭。身死之后名声亦尽,每念及此激荡情怀。立下善德留惠后世,为何不能自勉尽力?虽说饮酒能消忧愁,与此相比岂不拙劣!天地自然并无偏爱,万物生存自有其处。人与天地并称三才,岂非因了我的缘故!我与你们虽不相同,有生以来相互依附。交深情厚好恶一致,怎能不将衷言倾诉!古代三皇人称大圣,时至今日皆在何处?péng zǔ ài yǒng nián想要永存已成灰土。长寿短命同样一死,贤达愚昧亦无定数。整天醉酒或可忘忧,饮酒伤身使人短寿?树立善德令人欣慰,身死之后谁会赞誉?过分担忧伤我生命,莫如听凭命运摆布。置身自然无拘无束,既不欣喜亦不忧惧。命有定数当尽便尽,不必独自苦苦思虑。

逐句剖析

"贵贱贤愚":人无论贵贱贤愚,

# 贵贱贤愚:泛指各种各样的人。

"莫不营营以惜生":都戮力劳心,操持经营,爱惜自己的生命。

# 惜生:爱惜自己的生命。,以:因为。,营营:原是形容往来不绝。忙碌奔波的样子,这里指千方百计地谋求。

"故极陈形影之苦":这种做法是实在是很困惑很糊涂的。因此极力陈述形影对此的抱苦含怨之辞,

# 极陈:详尽地陈述。

"言神辨自然以释之":讲述神辨析自然之理来开释它们。

# 释:开释,排遣。,自然:指自然之理。,辨:辨析。

"好事君子":关心此事的人们,

# 君子:对人的尊称。,好事君子:关心此事的人们。

"共取其心焉":可以于此获取普遍的道理。

# 其心:指这组诗所阐明的道理。

"天地长不没":天地长久不会消亡,

# 长不没:永远存在,不会消亡。

"山川无改时":山川永恒不变模样。

# 无改时:永恒不变。

"草木得常理":草木依顺自然规律,

# 常理:永久的规律。

"霜露荣悴之":秋冬凋零春夏再长。

# 荣悴之:使它开花与衰落。之:指草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秋冬之季,寒霜使草木凋零枯萎;春夏之季,雨露又使它们重新繁茂。

"谓人最灵智":虽说人是万灵之尊,

# 谓人最灵智:是说人在天地万物中最为尊贵、杰出。许慎《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礼记·礼运篇》:“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又说:“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独复不如兹":唯独不能长存世上。

# 不如兹:指不能像天地草木那样。

"适见在世中":刚才见他活在人间,

# 适:刚才。

"奄去靡归期":转眼逝去再见无望。

# 靡:无,没有。,奄去:忽然消失,指死亡。奄:忽然。

"奚觉无一人":谁会感觉缺少一人?

# 无一人:少了一人。,奚觉:谁会感觉到。

"亲识岂相思":亲友至交才会心伤。

# 岂:犹言“其”,“岂不”的意思。

"但余平生物":只剩生前所用物件,

# 平生物:指生前所用之物。,余:剩余,留存。

"举目情凄洏":睹物心伤泪流成行。

# 洏:流泪的样子。

"我无腾化术":你我既无升仙法术,

# 腾化术:修炼成仙的法术。

"必尔不复疑":必将死灭莫再彷徨。

# 尔:那样,指死去。

"愿君取吾言":愿你听取我的衷言,

"得酒莫苟辞":得酒便饮莫要辞让。

# 苟:草率,随便。

"存生不可言":长生不老本无指望,

# 存生:使生命永存。《庄子·达生》:“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世奚足为哉!”

"卫生每苦拙":养身延年苦无良策。

# 拙:愚笨,指无良策。,卫生:保护身体,使人健康长寿。

"诚愿游昆华":甚想访游神仙世界,

# 昆华:昆仑山和华山,传说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邈然兹道绝":虚无飘渺道路断绝。

# 邈然:渺茫。

"与子相遇来":自从与你相遇以来,

# 子:您,指形。

"未尝异悲悦":彼此一致悲哀欢悦。

# 未尝异悲悦:悲哀与喜悦从来没有相异过,即指形悲影也悲,形喜影也喜。

"憩荫若暂乖":荫影之中暂时分离,

# 乖:分离。,憩荫:在荫影下休息。

"止日终不别":阳光之下再无分别。

# 止日:在阳光下。

"此同既难常":形影不离既难长久,

"黯尔俱时灭":黯然伤神同时毁灭。

# 黯尔: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

"身没名亦尽":身死之后名声亦尽,

"念之五情热":每念及此激荡情怀。

# 五情:《文选·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刘良注:“五情,喜、怒、哀、乐、怨。”亦泛指人的情感。

"立善有遗爱":立下善德留惠后世,

# 遗爱:留给后世的恩惠。,立善:古人把立德、立功、立言叫做三不朽,总称为立善。

"胡为不自竭":为何不能自勉尽力?

# 竭:尽,谓尽力、努力。,胡为:为什么。

"酒云能消忧":虽说饮酒能消忧愁,

"方此讵不劣":与此相比岂不拙劣!

# 讵:岂。,方:比较。

"大钧无私力":天地自然并无偏爱,

# 无私力:谓造化之力没有偏爱。,大钧:指运转不停的天地自然。钧本为造陶器所用的转轮,比喻造化。

"万理自森著":万物生存自有其处。

# 著:立。,森:繁盛。,万理:万事万物。

"人为三才中":人与天地并称三才,

# 三才:指天、地、人。《周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

"岂不以我故":岂非因了我的缘故!

# 故:缘故。,我:神自谓。,以:因为。

"与君虽异物":我与你们虽不相同,

# 君:你们,指形和影。

"生而相依附":有生以来相互依附。

"结托既喜同":交深情厚好恶一致,

# 结托:结交依托,谓相互依托,共同生存。

"安得不相语":怎能不将衷言倾诉!

# 安得:怎能。

"三皇大圣人":古代三皇人称大圣,

# 三皇:指古代传说中的三个帝王,说法不一,通常称伏羲、燧人、神农为三皇。

"今复在何处":时至今日皆在何处?

"彭祖爱永年":péng zǔ ài yǒng nián

# 永年:长寿。,爱:当是“受”字之讹,谓彭祖享受了八百岁高龄。《楚辞·天问》:“受寿永多,夫何久长?”王逸注:“彭祖至八百岁,犹自悔不寿,恨枕高而眠远也。”,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者,生于夏代,经殷至周,活了八百岁。

"欲留不得住":想要永存已成灰土。

# 留:留在人间,不死。

"老少同一死":长寿短命同样一死,

"贤愚无复数":贤达愚昧亦无定数。

# 数:气数,即命运。这两句是说,寿长、寿短同是一死,贤人、愚人也并无两种定数。,复:再。

"日醉或能忘":整天醉酒或可忘忧,

# 忘:指忘记对死亡的担扰。,日:每天。

"将非促龄具":饮酒伤身使人短寿?

# 具:器,指酒。,促龄:促使人寿短。,将非:岂非。

"立善常所欣":树立善德令人欣慰,

"谁当为汝誉":身死之后谁会赞誉?

# 为汝誉:称赞你。,当:会,该。

"甚念伤吾生":过分担忧伤我生命,

# 甚念:过多地考虑。

"正宜委运去":莫如听凭命运摆布。

# 委运:随顺自然。

"纵浪大化中":置身自然无拘无束,

# 大化:指自然的变化。,纵浪:放浪,即自由自在,无拘无柬。

"不喜亦不惧":既不欣喜亦不忧惧。

"应尽便须尽":命有定数当尽便尽,

"无复独多虑":不必独自苦苦思虑。

# :同“毋”,不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形影神三首》是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诗人通过“形”“影”“神”三个角色的对话,探讨了生命的意义。第一首是“形”对“影”说的话:你看天地山川永远存在,草木枯萎了还能再长,可人的生命一旦结束就永远消失。所以啊,不如趁活着的时候痛快喝酒享乐。第二首是“影”的回答: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成仙得道也是虚幻。与其整天喝酒作乐,不如多做些好事,留下好名声给后人,这样不是更有意义吗?第三首是“神”来调解他们的争论:你们一个想及时行乐,一个追求身后美名,其实都太执着了。不如顺应自然,该快乐时就快乐,该做事时就做事,不要强求什么,这样活得才最自在。这三首诗用生动的对话形式,展现了陶渊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三首诗大约作于东晋义熙九年(413),陶渊明当时四十九岁,正值人生阅历丰富的阶段。很多人习惯将他简单归类为“田园诗人”,但这样的标签显然过于片面。实际上,陶渊明的诗歌世界远比田园题材丰富得多。在这组诗中,他通过“形”“影”“神”三个角色的对话,展现了复杂的人生思考。有趣的是,陶渊明本人的态度并非完全偏向某一方。虽然他归隐田园,看似以“神”所代表的超脱态度为主,但他一生嗜酒,常有及时行乐之念(“形”的主张),同时也不曾完全放下对现实的关怀(“影”的追求)。这种矛盾恰恰展现了陶渊明的真实与深刻。他的诗歌不是简单的避世宣言,而是一个智者对生命意义的持续探索。田园生活只是他思考的载体,而非全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诗,也是一组哲理诗。陶渊明通过“形”“影”“神”三个角色的对话,探讨了生命意义这一永恒话题。第一首《形赠影》以“形”的口吻,描绘了草木山川的永恒与人类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及时行乐”的观点,认为人生苦短,不如饮酒忘忧。第二首《影答形》中“影”反驳说,饮酒只是逃避,提出“立善求名”才是人生价值所在。第三首《神释》由“神”作总结,指出无论是醉生梦死还是追求虚名都非正道,主张顺应自然、“不喜不惧”的超脱态度。

2. 写作手法

拟人:“形赠影”中“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将“形”人格化为劝酒者,通过口语化表达传递及时行乐之思;“影答形”中“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则以影之口反驳。全诗采用形、影、神三者对话的形式展开哲学思辨。

3. 分段赏析

在这组诗中,陶渊明巧妙地通过“形”、“影”、“神”三者的对话来阐述他的哲学思考。首先,“形”对“影”倾诉道:天地永恒不变,山川历经沧桑依然如故,草木随着四季更替而枯荣,唯独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却无法逃脱生命的短暂。人生在世,犹如匆匆过客,转瞬即逝,一旦离去便再不复返。时间久了,世人渐渐遗忘,仿佛这个人从未存在过。亲友的思念也会淡去,唯有生前留下的旧物,偶尔勾起几分感伤。我既没有飞升成仙的本事,你也不必怀疑我的归宿。不如听我一句劝,及时行乐,举杯痛饮,在醉意中暂且忘却人生的无奈吧。接下来,“影”回应“形”的消极态度,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追求长生不老终究是虚幻的妄想,刻意保养生命反而可能徒增烦恼。即便一心向往昆仑仙境,最终也会发现修仙之路虚无缥缈、难以通达。自从我与你相伴以来,我们始终同甘共苦,悲喜与共——当我在树荫下歇息,你便暂时离开;当我沐浴阳光,你又与我形影不离。然而,这样的相依相伴也无法永恒,一旦生命终结,形影俱灭,名声也随之消散。想到这些,怎能不叫人忧心如焚、百感交集?因此,“影”劝诫“形”:与其借酒消愁,不如努力行善,留下美名传世。饮酒虽能暂时忘却忧愁,但比起立德行善、流芳后世,岂不是显得肤浅而短视?最后,“神”给出了终极解答:天地无私,万物自有其运行法则。人类之所以能与天地并称“三才”,正是因为有我“神”的存在。虽然我与“形”、“影”本质不同,但我们生来就密不可分。既然同为一体,我就直言相告:上古圣贤三皇五帝,如今安在?彭祖活到八百岁,终究难逃一死。无论智愚贫富,最终都归于黄土。借酒浇愁只会加速生命消逝,行善立名死后又有谁会记得?过度执着这些,反而损害身心。不如顺应自然,超脱得失——既不因生而狂喜,也不因死而恐惧。当大限来临,就平静地让生命之火自然熄灭,这才是最通达的人生态度。这三首诗歌集中体现了陶渊明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可以说是了解他思想精髓的关键作品。通过品读这些诗作,我们能够深入把握诗人一生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形赠影》这首诗以“形”的视角,抒发了对生命短暂的深沉感慨。开篇“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两句,以永恒的自然景象反衬人生的短暂无常,形成强烈对比。诗人用“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的意象,暗喻人生如同草木般脆弱易逝。面对无法逃避的死亡宿命,“形”提出“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的无奈认知,转而主张“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的及时行乐态度。这种看似消极的醉乡之思,实则是对当时嵇康等人追求长生不死的旧自然观的深刻反思。《影答形》这首诗借传统礼教拥护者之口,对当时流行的道家自然观提出质疑。诗中首先否定了追求长生和修仙的虚妄,认为生死无常,形影相伴,人死后形神俱灭,名声也随之消散。基于这种认识,诗人主张通过行善积德来留名后世,这种观点源自儒家“三不朽”的思想,强调通过建立德行、功业和言论来实现精神永存。因此诗中批评以酒消愁的消极人生态度,倡导积极追求身后美名,以期流芳千古。《神释》这首诗展现了陶渊明革新后的自然观,通过“神”之口,既反驳了追求长生的旧自然观,也否定了崇尚名教的主张。诗中“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等句,直接质疑名教派“行善留名”的永恒价值;而“彭祖爱永年”等六句,则彻底否定了求仙问道和借酒消愁的处世态度。最终诗人提出“纵浪大化”的主张,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与天地融为一体,不必刻意追求成仙得道。这种与自然合一的境界,才是真正的精神永恒,即使肉体消亡,精神也能与天地长存。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独具匠心。陶渊明采用寓言体的形式,让“形”“影”“神”三个角色相互对话,展开一场富有哲理的辩论。这种拟人化的手法,把抽象的哲学思考变得生动有趣。更巧妙的是,他在说理论证时,始终贴合每个角色的特点,比如“形”代表肉体欲望,“影”象征世俗羁绊,“神”体现超脱境界,使整首诗既充满思辨深度,又不失文学趣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陶渊明《神释形影》诗曰:“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着。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我,神自谓也。人与天地并立,而为三才,以此心之神也;若块然血肉,岂足以并天地哉!末云:“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乃是不以死生祸福动其心,泰然委顺养神之道也。渊明可谓知道之士矣。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 如此理语,矫健不同宋人,公固从汉调中脱化而出,作理语必琢令健,乃不卑。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 渊明一生之心寓于《形影神》三诗之内,而迄莫有知之者,可叹也。

清马墣《陶诗本义》卷二

# 《形影神》三诗,用《庄子》之理,见人生贤愚、贵贱、穷通、寿夭、莫非天定,人当委运任化,无为欣戚喜惧于其中,以作庸人无益之扰,即有意于醉酒立善,皆非达道之然。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曹植《善哉行》

下一篇:魏晋·阮籍《咏怀(其四十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