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èr
shǒu
èr

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浏览量:2
chūn
qiū
duō
jiā
dēng
gāo
xīn
shī
guò
mén
gèng
xiāng
yǒu
jiǔ
zhēn
zhuó
zhī
nóng
guī
xián
xiá
zhé
xiāng
xiāng
yán
xiào
yàn
shí
jiāng
shèng
wéi
shí
dāng
gēng

译文

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吟诵新诗篇。经过门前互相招呼,聚在一起,有美酒,大家同饮共欢。要干农活便各自归去,闲暇时则又互相思念。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谈谈笑笑永不厌烦。这种饮酒言笑的生活岂不是很美好?抛弃它实在无道理可言。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躬耕的生活永不会将我欺骗。

逐句剖析

"春秋多佳日":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

"登高赋新诗":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吟诵新诗篇。

# 登高赋新诗:登高:登山,指游赏。赋新诗:即作新诗。这两句大意是说春秋多晴朗天气,恰好登高赋诗。

"过门更相呼":经过门前互相招呼,

"有酒斟酌之":聚在一起,有美酒,大家同饮共欢。

# 斟酌:倒酒而饮,劝人饮酒的意思。斟:盛酒于勺。酌:盛酒于觞。这两句是说邻人间互相招呼饮酒。

"农务各自归":要干农活便各自归去,

# 农务:农活儿。

"闲暇辄相思":闲暇时则又互相思念。

# 相思:互相怀念。这两句是说有农活儿时各自回去耕作,有余暇时便彼此想念。,辄:就。

"相思则披衣":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

# 披衣:披上衣服,指去找人谈心。

"言笑无厌时":谈谈笑笑永不厌烦。

# 厌:满足。

"此理将不胜":这种饮酒言笑的生活岂不是很美好?

# 将不胜:岂不美。将:岂。,此理:指与邻里过从畅谈欢饮之乐。理:义蕴。

"无为忽去兹":抛弃它实在无道理可言。

# 兹:这些,指上句“此理”。这两句是说,这种邻里之间过从之乐岂不比什么都美?不要忽然抛弃这种做法。

"衣食当须纪":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

# 纪:经营,料理。

"力耕不吾欺":躬耕的生活永不会将我欺骗。

# 不吾欺:即“不欺吾”。这两句语意一转,认为与友人谈心固然好,但应当自食其力,努力耕作必有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移居二首(其二)》是魏晋陶渊明创作于隐居生活时期的一首五言古诗。彼时诗人移居南村,诗中先描绘春秋登高赋诗、邻里相邀饮酒,农忙各自劳作、闲暇互访言笑的融洽生活图景;后以感悟收束,点明这种淳朴生活的美好,并强调通过努力耕作满足衣食之需的踏实。全诗以自然笔触勾勒乡村生活,将邻里情谊与躬耕之乐娓娓道来,文辞质朴却意境深远,尽显田园生活的悠然与诗人的安贫乐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组诗创作于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时作者46岁。据逯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与郭维森《陶渊明年谱》,义熙元年(405年)他弃彭泽令归柴桑,居上京旧宅及园田居。义熙四年(408年)六月,陶渊明隐居上京的旧宅遭火焚毁,一度以船为居所。两年后迁居浔阳南里(今江西九江城外)之南村村舍,《移居二首》当作于移居后不久,此诗为其中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田园诗。全诗以自然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将邻里情谊与躬耕之乐娓娓道来,文辞质朴却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体现了田园生活的悠然与诗人的安贫乐道。

2. 分段赏析

一二句“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春秋时节不乏晴好之日,诗人常与志同道合的友人携手登高,吟诗作赋。能有此雅兴赋诗,足见他们并非普通农夫,而是情趣相投的士人。登高之际,良辰美景相伴,加之“素心人”同行,众人尽情抒发胸臆。在赋诗过程中,抛却世俗烦忧,获得心灵的慰藉。此句勾勒出一幅文人雅集的生动画面。​三四句“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描绘了友人往来的日常场景。路过门前时,彼此热情招呼,相聚一处,若有美酒,便一同举杯共饮。我们仿佛能听见那亲切的呼唤,看见众人饮酒时悠然惬意的神态。短短两句,将人与人之间坦率融洽的情谊展现得淋漓尽致。​五至十句“农务各自归”,农忙时大家各自忙碌于田间,“闲暇辄相思”,一到空闲,便彼此挂念,“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思念起友人,即刻披衣前往相聚,谈笑间无尽欢畅。“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诗人感叹这般登高赋诗、饮酒畅谈的生活无比美好,应倍加珍惜。平淡言语中,暗含对官场争斗的厌弃,凸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与躬耕不辍的决心。​最后两句“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进一步深化主题,展现诗人对劳动生活的深刻认知。此句点明,生活所需的衣食需亲自经营,只要辛勤耕耘,必有收获。即便诗人在南村有赋诗饮酒之乐,却从未放弃躬耕。这两句是全诗核心,点明“躬耕自资”的生活,不仅是生存根基,更是维系友情、带来欢乐的源泉。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显著的特色之一,便是诗人精心择取乡村生活里富涵典型意义的场景予以刻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直是口头语,乃为绝妙词。极平淡,极色泽。

清蒋薰蒋薰评《陶渊明诗集》

# (末二句)忽跟农务,以衣食当勤力耕收住,盖第耽相乐,本易务荒,乐何能久,以此自警,意始周匝无弊,而用笔则矫变异常。

清张玉榖《古诗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曹叡《苦寒行》

下一篇:魏晋·陶渊明《咏贫士(其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