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蔚爱穷居":仲蔚喜欢独贫居,
# 仲蔚:张仲蔚,东汉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高士传》说他“隐身不仕?。善属文,好诗赋。常居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性,不治荣名。时人莫识,唯刘龚知之”。
"绕宅生蒿蓬":绕屋长满野蒿蓬。
"翳然绝交游":隐迹不与世来往,
# 绝交游:断绝与世人的交往。,翳然:隐蔽的样子。
"赋诗颇能工":诗作清新夺天工。
# 工:善。
"举世无知者":举世无人了解他,
"止有一刘龚":知音只有一刘龚。
# 刘龚:字孟公,刘歆之侄,与仲蔚友善。,止:只,仅。
"此士胡独然":此人何故常孤独?
# 独然:孤独如此,独特。,胡:何,为什么。,此士:指张仲蔚。
"实由罕所同":只因无人与他同。
# 罕所同:很少有人与之相同。
"介焉安其业":他坚定地安于自己的本业,
# 业:这里指兴趣爱好和志向。,焉:语助词,犹“然”。,介:耿介,耿直。
"所乐非穷通":所追求的乐趣并不在于处境的困厄或通达。
# 所乐非穷通:不以命运的穷通好坏而悲、喜。《庄子·让王》:“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
"人事固以拙":世俗交往数我笨,
# 拙:笨,这里指不会逢迎取巧。,固:本来。,人事:指社会上的人际交往。
"聊得长相从":姑且追随永相从。
# 相从:指追随张仲蔚的人生道路。这两句是诗人自指。,聊:且。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1. 分段赏析
“仲蔚爱穷居,绕宅生蒿蓬”,开篇以东汉隐士张仲蔚的居所起笔,“穷居”点出其清贫,“蒿蓬绕宅”的景象勾勒出居所的荒芜,既写实又暗喻其与世俗的隔绝,为后文塑造人物形象铺垫基调。“翳然绝交游,赋诗颇能工”,承接上文,写张仲蔚主动断绝世俗交游,安然隐居,却能写出精妙的诗作。一“绝”一“工”,凸显其不随流俗的品格与内在的精神追求,展现出隐士的孤高与才情。“举世无知者,止有一刘龚”,转而写张仲蔚的境遇——世间无人理解他,唯有刘龚是知音。通过“举世无知”与“一刘龚”的对比,强化了他的孤独,也暗示了这种隐逸选择的小众与不易,同时以知音的存在稍作慰藉,让形象更显真实。“此士胡独然?实由罕所同”,以设问引出对张仲蔚独特选择的解析: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与世俗少有共同之处。这既是对前文的回应,也为下文揭示其精神内核做了过渡,逻辑自然。“介然安其业,所乐非穷通”,点出张仲蔚安贫乐道的核心精神:他坚定地安于自己的隐居之业,所追求的快乐并不在于境遇的困厄或通达。这是对其品格的升华,也是诗人自身志趣的投射。“人事固以拙,聊得长相从”,结尾将视角拉回自身,表明自己在世俗事务上本就愚拙,姑且能长久地追随张仲蔚这样的前贤。直抒胸臆,既表达了对张仲蔚的认同与效仿之意,也彰显了诗人坚守清贫、淡泊自守的决心,收束有力。全诗层层递进,从居所、行为、境遇、精神到自我表态,完整塑造了张仲蔚的形象,实则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将个人的安贫之志融入对前贤的咏叹中,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与坚定的操守。
上一篇:魏晋·曹丕《杂诗二首(其二)》
下一篇:魏晋·应璩《百一诗 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