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居寡人用":偏僻的居处少有人事应酬之类的琐事,
# 人用:指人事应酬。,穷居:偏僻的住处。
"时忘四运周":有时竟忘记了一年四季的轮回变化。
# 周:周而复始,循环。,四运:四时运行。
"榈庭多落叶":巷子里、庭院里到处都是树木的落叶,
# 榈庭:闾里内的院落。榈,此字诸本多有不同,或作“空”,或作“门”,或作“桐”,或作“阎”,或作“檐”,今从焦本。
"慨然知已秋":看到落叶不禁发出感叹,才知道原来已是金秋了。
"新葵郁北牖":北墙下新生的冬葵生长得郁郁葱葱,
# 牖:原作“墉”,城墙也,高墙也,于义稍逊。底本校日“一作牖”,今从之。和陶本亦作“牖”。,郁:繁盛貌。,葵:冬葵,一种蔬菜。
"嘉穟养南畴":田地里将要收割的稻子也金黄饱满。
# 畴:田地。,养:一作“眷”。,穟:同“穗”,稻子结的果实。
"今我不为乐":如今我要及时享受快乐,
"知有来岁不":因为不知道明年此时我是否还活在世上。
# 不:同“否”。
"命室携童弱":吩咐妻子快带上孩子们,
# 童弱:子侄等。,室:妻室。
"良日登远游":乘这美好的时光我们一道去登高远游。
# 登远游:实现远游。登:通“得”。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酬和诗。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日常情景,展现了秋日里庭院落叶、北牖葵菜茂盛、南畴庄稼良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面对人生无常,要及时行乐,携家人远游享受美好时光的思想。
2.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两句“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诗人称自己幽居僻处,鲜有人往来,以至于时常忘却四季更迭的节序变化。但这并非实情,实则诗人在似知非知间,悄然体悟着生命的独特意趣。随后的八句“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新葵郁北墉,嘉穗养南畴。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与前文形成鲜明对照。时而忘却四时流转,却又因落叶敏锐感知秋意;庭院落叶纷扬,而墙角新葵与南畴嘉穗正繁茂生长;本甘愿穷居度日,却又择日远游。这些看似矛盾的意象,巧妙展现出时间的永恒无尽,与生命的短暂易逝。因幽居寂寞而忘时,却被一片落叶唤醒,惊觉秋天已至,恰似生命也在不知不觉中步入秋季。墙角蓬勃的新葵、南畴饱满的嘉穗,即便此刻繁盛,却也如同生命敲响的暮钟,预示着繁荣难以长久,暗示生命的辉煌即将落幕。于是,诗人在穷居忘时之时,敏锐察觉到生命如白驹过隙,毅然选择良辰吉日,携家人远游,为短暂生命添上一抹亮色。“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一句,不见对未来未知的恐惧,尽显把握当下、尽享今朝的豁达胸襟。诗人情绪的跌宕起伏,与万物的兴衰荣枯相互交织,其中既有难以忘怀尘世的忧愁感慨,又有直面生命的乐观旷达,共同构筑起诗歌多层次的丰富内涵。
3. 作品点评
在《酬刘柴桑》里,陶渊明以隐居躬耕所享的自然之趣,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回应刘柴桑。诗中字里行间,尽显淳朴祥和的田园生活意趣。全诗仅十句,篇幅短小却意蕴醇厚。其写法别具一格,摒弃常见的应酬对答之语,专注抒发自身感受、抱负,畅叙游兴,尽显洒脱随性。在遣词造句上,诗人巧用粗线条勾勒,辅以精妙点染,使得诗作既有古朴淡雅的独特风格,又饱含轻快明朗的情感基调。整首诗以独特视角,展现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索,令人回味悠长。
# 忘者自忘,知者已知,绪忽飞来也;悴者自悴,荣者自荣,物各殊性也。仰观天时,俯察物类,知苦趣乃益添乐趣。
明黄文焕《陶诗析义》
# 中有不能忘世,故遇时而慨,否则但见其乐矣。此皆无可奈何之辞,言外自有寄托。
清陶必铨《萸江诗话》
上一篇:魏晋·曹植《名都篇》
下一篇:魏晋·孔融《论盛孝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