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ǐn
jiǔ
·
·
yōu
lán
shēng
qián
tíng

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浏览量:2
yōu
lán
shēng
qián
tíng
hán
xūn
dài
qīng
fēng
qīng
fēng
tuō
rán
zhì
jiàn
bié
xiāo
ài
zhōng
xíng
xíng
shī
rèn
dào
huò
néng
tōng
jué
dāng
niàn
huán
niǎo
jìn
fèi
liáng
gōng

译文

幽兰生长在前庭,含香等待沐清风。清风轻快习习至,杂草香兰自分明。前行迷失我旧途,顺应自然或可通。既然醒悟应归去,当心鸟尽弃良弓。

逐句剖析

"幽兰生前庭":幽兰生长在前庭,

# 幽兰生前庭:这首诗以幽兰自喻,以萧艾喻世俗,表现自己清高芳洁的品性。诗末以“鸟尽废良弓”的典故,说明自己的归隐之由,寓有深刻的政治含义。

"含薰待清风":含香等待沐清风。

# 薰:香气。

"清风脱然至":清风轻快习习至,

# 脱然:轻快的样子。

"见别萧艾中":杂草香兰自分明。

# 萧艾:指杂草。屈原《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 直为此萧艾也。”

"行行失故路":前行迷失我旧途,

# 故路:旧路,指隐居守节。“失故路”指出仕。,失:迷失。,行行:走着不停。

"任道或能通":顺应自然或可通。

# 任道:顺应自然之道。

"觉悟当念还":既然醒悟应归去,

"鸟尽废良弓":当心鸟尽弃良弓。

# 鸟尽废良弓:《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比喻统治者于功成后 废弃或杀害给他出过力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饮酒·幽兰生前庭》是东晋陶渊明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幽兰自喻,前半部分描绘幽兰在庭院含薰等待清风,以显与萧艾之异,抒发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坚守。后半部分借“失故路”感慨人生迷茫,以“鸟尽废良弓”之典,表明对世事炎凉的洞察,传达及时归隐之意。诗人借景与典,以质朴语言抒发人生感慨。陶渊明以质朴自然之笔,将对高洁的追求与对人生的思考相融合,平淡中见深刻,于寻常意象与典故中,展现其超脱世俗的情怀与独特的处世智慧,尽显大家风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陶渊明身处东晋,眼见朝政黑暗腐朽,遂决然辞官,归隐田园。在那僻远宁静的小山村,尘世纷扰难至,他常于酒后灵感泉涌。每当此时,便随意取来纸张,将心中感慨一挥而就。待次日酒醒,再仔细斟酌修改。日子久了,写成的诗稿日益增多。后来,他请老友帮忙整理誊抄,最终从这些诗作里挑选出二十首,集结为《饮酒二十首》。这些诗,皆是他在隐退生活中,借酒兴抒发内心真实感悟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借物抒情言志诗。描绘了庭院中幽兰含香等待清风,以彰显其与萧艾之别,体现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表达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与反思,传达出应及时归隐的想法。

2. 分段赏析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诗人以幽兰自比,写其于庭前含香静候清风。清风拂来,幽兰香气四溢,与萧艾形成鲜明对比,借物言志,表达自己不愿同流合污,坚守高洁品性。“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行行失故路”道尽人生道路的迷茫;“任道或能通”体现对顺应自然之道的思考。“觉悟当念还”表明诗人决心归隐。“鸟尽废良弓”用典,以鸟尽弓藏暗示官场险恶,强化归隐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左思《咏史八首》

下一篇:魏晋·陶渊明《咏贫士七首(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