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生前庭":幽兰生长在前庭,
# 幽兰生前庭:这首诗以幽兰自喻,以萧艾喻世俗,表现自己清高芳洁的品性。诗末以“鸟尽废良弓”的典故,说明自己的归隐之由,寓有深刻的政治含义。
"含薰待清风":含香等待沐清风。
# 薰:香气。
"清风脱然至":清风轻快习习至,
# 脱然:轻快的样子。
"见别萧艾中":杂草香兰自分明。
# 萧艾:指杂草。屈原《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 直为此萧艾也。”
"行行失故路":前行迷失我旧途,
# 故路:旧路,指隐居守节。“失故路”指出仕。,失:迷失。,行行:走着不停。
"任道或能通":顺应自然或可通。
# 任道:顺应自然之道。
"觉悟当念还":既然醒悟应归去,
"鸟尽废良弓":当心鸟尽弃良弓。
# 鸟尽废良弓:《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比喻统治者于功成后 废弃或杀害给他出过力的人。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借物抒情言志诗。描绘了庭院中幽兰含香等待清风,以彰显其与萧艾之别,体现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表达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与反思,传达出应及时归隐的想法。
2. 分段赏析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诗人以幽兰自比,写其于庭前含香静候清风。清风拂来,幽兰香气四溢,与萧艾形成鲜明对比,借物言志,表达自己不愿同流合污,坚守高洁品性。“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行行失故路”道尽人生道路的迷茫;“任道或能通”体现对顺应自然之道的思考。“觉悟当念还”表明诗人决心归隐。“鸟尽废良弓”用典,以鸟尽弓藏暗示官场险恶,强化归隐之意。
上一篇:魏晋·左思《咏史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