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óu
xié
chuān

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浏览量:2
kāi
suì
shū
shēng
xíng
guī
xiū
niàn
zhī
dòng
zhōng
huái
怀
chén
wéi
yóu
tiān
wéi
chéng
bān
zuò
yuǎn
liú
ruò
tuān
chí
wén
fáng
xián
jiǎo
míng
ōu
jiǒng
sàn
yóu
miǎn
rán
céng
qiū
suī
wēi
jiǔ
chóng
xiù
zhān
chóu
jiē
bīn
yǐn
mǎn
gèng
xiàn
chóu
wèi
zhī
cóng
jīn
dāng
fǒu
zhōng
shāng
zòng
yáo
qíng
wàng
qiān
zǎi
yōu
qiě
jīn
zhāo
míng
fēi
suǒ
qiú
xīn
chǒu
zhēng
yuè
tiān
chéng
fēng
xián
měi
èr
sān
lín
tóng
yóu
xié
chuān
lín
cháng
liú
wàng
céng
chéng
fáng
yuè
lín
jiāng
shuǐ
ōu
chéng
fān
fēi
nán
zhě
míng
shí
jiù
nǎi
wèi
jiē
tàn
ruò
céng
chéng
bàng
jiē
xiù
zhōng
gāo
yáo
xiǎng
líng
shān
yǒu
ài
jiā
míng
xīn
duì
shuài
gòng
shī
bēi
yuè
zhī
suì
wǎng
dào
nián
zhī
liú
shū
nián
xiāng
shí

译文

新年匆匆又过五日,我的生命即将止休。想到这些心中激荡,趁此良辰携友春游。天气和暖天空澄澈,依次列坐依傍溪流。缓缓流水鱼儿驰游,空谷里水鸥高飞鸣叫。湖泽广阔纵目远眺,凝视曾城沉思良久。秀美虽不及曾城九重,放眼四周没有能与之匹敌的。提起酒壶接待游伴,斟满酒杯相互劝饮。尚且不知从今以后,能否如此欢乐依旧?酒至半酣放开情怀,全然忘却生死之忧。姑且尽情享受今朝的快乐,明日如何非我所求。正月初五辛丑日,天气清朗和暖,风光景物宁静优美,我与两三位邻居,一同游览斜川。面对悠然远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阳中,鲂鱼、鲤鱼欢快地跃出水面,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那南面的庐山,久负盛名,我已很熟,不会再为之感叹。至于曾城山,高耸挺拔,无所依傍,秀丽地独立于平泽之中,遥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就更加喜爱眼前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对曾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诗,抒发情怀。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别写下年龄、籍贯,并记下这难忘的一天。

逐句剖析

"开岁倏五日":新年匆匆又过五日,

# 五日:一作“五十”。,倏:忽然,极快。,开岁:指岁首。一年开始,即元旦。

"吾生行归休":我的生命即将止休。

# 休:生命休止,指死亡。,行:即将,将要。

"念之动中怀":想到这些心中激荡,

# 动中怀:内心激荡不安。

"及辰为兹游":趁此良辰携友春游。

# 兹游:这次游赏,指斜川之游。,及辰:及时,趁着好日子。一说“辰”通“晨”。

"气和天惟澄":天气和暖天空澄澈,

# 天惟澄:天空清朗。,气和:天气和暖。

"班坐依远流":依次列坐依傍溪流。

# 远流:长长的流水。,依:依傍,顺着。,班坐:依次列坐。

"弱湍驰文鲂":缓缓流水鱼儿驰游,

# 文鲂:有花纹的鲂鱼。,驰:快速游动。,弱湍:舒缓的水流。弱,水势转缓。湍,急流之水。

"闲谷矫鸣鸥":空谷里水鸥高飞鸣叫。

# 鸣鸥:鸣叫着的水鸥。,矫:高飞,健飞。,闲谷:空谷。

"迥泽散游目":湖泽广阔纵目远眺,

# 散游目:纵目远望,随意观赏。,迥泽:广阔的湖水。迥,远。

"缅然睇曾丘":凝视曾城沉思良久。

# 曾丘:即曾城。,睇:流盼,凝视。,缅然:思深时久。

"虽微九重秀":秀美虽不及曾城九重,

# 秀:秀丽。,九重:指昆仑山的曾城九重。,微:无;不如。

"顾瞻无匹俦":放眼四周没有能与之匹敌的。

# 匹俦:匹敌,同类。,顾瞻:即瞻前顾后,放眼四周。

"提壶接宾侣":提起酒壶接待游伴,

# 接:接待。,壶:指酒壶。

"引满更献酬":斟满酒杯相互劝饮。

# 献酬:互相劝酒。,更:更替,轮番。,引满:斟酒满杯。引:斟酒。

"未知从今去":尚且不知从今以后,

# 从今去:从今以后。

"当复如此不":能否如此欢乐依旧?

# 不:同“否”。

"中觞纵遥情":酒至半酣放开情怀,

# 纵遥情:放开超然世外的情怀。,中觞:饮酒至半,呈半醒半醉状态。

"忘彼千载忧":全然忘却生死之忧。

# 千载忧:指生死之忧。《古诗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且极今朝乐":姑且尽情享受今朝的快乐,

# 极:指尽情。

"明日非所求":明日如何非我所求。

"辛丑正月五日":正月初五辛丑日,

# 辛丑:一本“丑”作“酉”。据逯钦立考证,辛酉是“正月五日”的干支。

"天气澄和":天气清朗和暖,

# 澄和:清朗和暖。

"风物闲美":风光景物宁静优美,

# 闲美:闲静优美。,风物:风光,景物。

"与二三邻曲":我与两三位邻居,

# 邻曲:乡邻,邻居。

"同游斜川":一同游览斜川。

"临长流":面对悠然远逝的流水,

# 长流:长长的流水。

"望曾城":眺望曾城山,

# 曾城:山名。曾同“层”。一名江南岭,又名天子鄣,据说上有落星寺,在庐山北。

"鲂鲤跃鳞于将夕":夕阳中,鲂鱼、鲤鱼欢快地跃出水面,

# 鲂:鱼名。

"水鸥乘和以翻飞":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

# 和:和风。

"彼南阜者":那南面的庐山,

# 南阜:南山,指庐山。

"名实旧矣":久负盛名,我已很熟,

# 名实旧矣:旧与新对应,有熟悉之意。

"不复乃为嗟叹":不会再为之感叹。

"若夫曾城":至于曾城山,

"傍无依接":高耸挺拔,无所依傍,

# 傍无依接:形容曾城高耸独立,无所依傍。

"独秀中皋":秀丽地独立于平泽之中,

# 独秀中皋:秀丽挺拔地独立在泽中高地。皋,近水处的高地。晋代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说:鄣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

"遥想灵山":遥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

# 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又叫层城。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为西王母及诸神仙所居,故曰灵山。《水经注》载:“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所以,灵山又称层城九重。这是诗人游斜川时,由目前所见之曾城,而联想到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故曰“遥想灵山”。

"有爱嘉名":就更加喜爱眼前这座山的美名。

# 嘉名:美名。眼前之曾城与神仙所居之曾城同名,因爱彼而及此,故曰“有爱嘉名”。

"欣对不足":如此欣然面对曾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

# 欣对不足:意思是说,高兴地面对曾城山赏景,尚不足以尽兴。欣:高兴。对:面对,赏观。

"率共赋诗":于是即兴赋诗,抒发情怀。

# 率共:本是形容贸然,轻率的样子,这里作“即兴”解。一本“共”作“尔”。

"悲日月之遂往":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

# 遂:进,连贯不断。

"悼吾年之不留":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留,使我内心哀痛。

"各疏年纪乡里":各位游伴分别写下年龄、籍贯,

# 乡里:指籍贯。,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

"以记其时日":并记下这难忘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游斜川》是东晋时期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在细腻描绘斜川秀丽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含蓄地抒发了陶渊明晚年的苦闷心境。诗中虽有“且极今朝乐”这类及时行乐的情绪流露,看似消极,实则暗含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感慨与不满。然而,诗人孤高不群的品格、如青松般坚贞挺拔的情操,依然在字里行间鲜明可感。此外,该诗的序文是一篇精美的山水游记,叙事、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字里行间洋溢着诗情画意,与诗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自然、浑然天成的艺术整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辛丑是晋安帝隆安五年(401),这年陶渊明三十七岁。“辛丑”一作“辛酉”,辛酉年是宋武帝永初二年(421),陶渊明已五十七岁。根据逯钦立的考证,此诗实际创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年),岁在甲寅,作者正好五十岁。那年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陶渊明与几位邻里一同游览斜川。面对时光飞逝与宜人景色,他内心欣慨交织、悲喜交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出游诗。此诗在歌咏斜川一带自然景致之美的同时,也倾诉了诗人晚年内心的苦闷。

2. 分段赏析

诗的开头四句交代了出游的缘由。张衡《思玄赋》有“开岁发春”的说法,随着新年的到来,诗人已步入五十岁(部分刻本将“五十”写作“五日”,此说不可取)。古人云“人上寿百岁”(《庄子·盗跖》),常引发“生年不满百”的慨叹。五十岁如同日过正午、岁入金秋,格外令人警醒。孔融就曾在《论盛孝章书》中感慨“五十之年,忽焉已至”,诗中首句用“倏”字,正与孔融之意相通,皆体现出对不期而至的五十岁既惊又慨的心境。年届五十,离生命休止的时刻已不遥远(《淮南子·精神训》谓“死,归也”;《说文》释“休,止息也”),怎能不“念之动中怀”?于是,在初五这天天气澄明、风物秀美的良辰,他踏上了这次出游之旅。“气和天惟澄”以下八句紧扣“游”字展开描写。在澄澈如洗的天空下,游伴们依次而坐,山水景物尽收眼底:近处,微流中彩色的鱼儿嬉戏游动,空谷中鸥鸟鸣叫着振翅高飞。作者以较为华美的笔触着力描绘游鱼、飞鸟的自得之态,空中水底无处不洋溢着蓬勃生机,这其中自然蕴含着他的欣喜与向往。再放眼远眺,广阔的湖水与高耸的曾丘(“曾”通“层”)共同构成佳境,令人神驰。尤其是这座曾丘(指庐山边的鄣山),不仅让人联想到昆仑灵山的峻洁(《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淮南子》载“昆仑有曾城,九重,高万一千里,上有不死之树在其西”),更因其“旁无依接,独秀中皋”(尽管不如昆仑山曾城真有九重)、环顾四方无可比拟的姿态,足以给人的人格修养以启示。序中说“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正是因这曾丘的启发,才为世人留下了这首佳作。“提壶接宾侣”四句,刻画了美景诱人、邻里欢饮的场景,令诗人不禁发出“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否”的感慨。这是对人生及诗中所写的风物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美满怀热爱与执着的人自然会产生的想法,作者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将人们心中共有的感念真挚地抒发出来。结尾四句描绘了酒至半酣、意趣悠远的境界。古人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而作者却以昂扬的情志唱出“忘彼千载忧”,其人生观尽显超脱。他又说“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这是本就胸怀旷达、又因“中觞纵遥情”而陶醉于良辰、美景、佳侣、胜游的作者发出的热情赞叹,与“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颓废之调截然不同。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的序文堪称一篇精妙的山水游记,叙事言情相得益彰,字里行间洋溢着诗情画意,与诗歌相互映衬,浑然天成。序与诗合璧,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样,皆为游赏诗文中的名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叙事伟丽。“弱湍”、“闲谷”,造语奇。只句格则不免六朝口吻。

文物收藏鉴赏家龚望《陶渊明集评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张华《鹪鹩赋》

下一篇:魏晋·张华《壮士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