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ēn
suì
liù
yuè
zhōng
huǒ

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浏览量:2
cǎo
qióng
xiàng
gān
huá
xuān
zhèng
xià
cháng
fēng
lín
shì
dùn
shāo
fán
zhái
fǎng
zhōu
yìn
mén
qián
tiáo
tiáo
xīn
qiū
tíng
tíng
yuè
jiāng
yuán
guǒ
cài
shǐ
shēng
jīng
niǎo
shàng
wèi
huán
zhōng
xiāo
zhù
yáo
niàn
pàn
zhōu
jiǔ
tiān
zǒng
bào
jiè
yǎn
chū
shí
nián
xíng
píng
huà
wǎng
líng
cháng
xián
zhēn
gāng
yǒu
zhì
shí
nǎi
fēi
jiān
yǎng
xiǎng
dōng
shí
liáng
宿
zhōng
tián
suǒ
zhāo
guī
mián
qiě
suì
guàn
yuán

译文

茅屋盖在僻巷边,我甘愿舍弃华美的轩车。当夏长风骤然起,树林中的屋舍顿时被大火焚烧。房屋焚尽无住处,只好把舫舟翻过来遮盖在门前。七月将半的秋夜如此漫长,高高明月又将圆。果菜开始重新长,惊飞之鸟尚未还。夜半久立独沉思,目光顾盼间仿佛遍及整个苍穹。我自幼就秉持正直孤高的品格,转眼已逾四十年。形体与行迹任随时光流逝而变化,内心恬淡长安闲。我坚贞刚强的品质自有其本质,相比之下,玉石都算不上坚硬。遥想东户季子世,余粮存放在田间。饱食终日无忧虑,日出而作日入眠。既然如今已无法遇到那样的时代,那我就暂且去浇灌自己的园子吧。

逐句剖析

"草庐寄穷巷":茅屋盖在僻巷边,

# 穷巷:偏僻的村巷。,寄:寄托,依附。,草庐:即作者归田后营建的“草屋八九间”。

"甘以辞华轩":我甘愿舍弃华美的轩车。

# 华轩:指达官富贵乘坐的漂亮的车子,这里代指仕宦生活。轩,古代一种供大夫以上乘坐的轻便车。,辞:拒绝,告别。,甘:自愿。

"正夏长风急":当夏长风骤然起,

# 长风:大风。

"林室顿烧燔":树林中的屋舍顿时被大火焚烧。

# 燔:烧、炙。,顿:顿时,立刻。,林室:林木和住宅。从此诗“果菜始复生”句可知,大火不仅焚毁了房屋,连同周围的林园也一并遭灾。

"一宅无遗宇":房屋焚尽无住处,

# 宇:屋檐,引申为受覆庇、遮盖处。

"舫舟荫门前":只好把舫舟翻过来遮盖在门前。

# 荫门前:谓遮荫于门前。林室皆焚毁,只有门前的航舟内尚有遮荫处。,舫:船。

"迢迢新秋夕":七月将半的秋夜如此漫长,

# 新秋夕:初秋的傍晚。,迢迢:遥远的样子。这里形容秋夕景象的空阔辽远。

"亭亭月将圆":高高明月又将圆。

# 亭亭:高远貌。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果菜始复生":果菜开始重新长,

# 始复生:开始重新生长。

"惊鸟尚未还":惊飞之鸟尚未还。

# 惊鸟:被火惊飞的鸟。

"中宵伫遥念":夜半久立独沉思,

# 遥念:追想很远的往事。念,常思。,伫:长时间地站立。,中宵:半夜。

"一盼周九天":目光顾盼间仿佛遍及整个苍穹。

# 九天:这里指整个天地。,周:遍,遍及。,盼:顾盼,凝视及环视。,一:句首助词,无义。

"总发抱孤介":我自幼就秉持正直孤高的品格,

# 孤介:谓操守谨严,不肯同流合污。,总发:即“总角”,称童年时代。古时儿童束发于头顶。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奄出四十年":转眼已逾四十年。

# 出:超出。,奄:忽,很快地。

"形迹凭化往":形体与行迹任随时光流逝而变化,

# 往:指变化。,化:造化,自然。,凭:任凭。,形迹:身体,指生命。

"灵府长独闲":内心恬淡长安闲。

# 灵府:指心。《庄子·德充符):“不可入于灵府。”成玄英疏:“灵府者,精神之宅也,所谓心也。”

"贞刚自有质":我坚贞刚强的品质自有其本质,

# 贞刚自有质:“贞刚”两句:我的品质坚贞刚直,比玉石都更坚贞。刚:坚贞刚直。自:本来。质:品质、品性。

"玉石乃非坚":相比之下,玉石都算不上坚硬。

# 乃:却。

"仰想东户时":遥想东户季子世,

# 东户:指传说中上古太平时代的帝王东户季子。《淮南子·缨称训》:“昔东户季子之世,道路不拾遗,耒耜余粮宿诸田首。”,仰想:遥想。

"余粮宿中田":余粮存放在田间。

# 中田:即田中。,宿:存放。

"鼓腹无所思":饱食终日无忧虑,

# 无所思:无忧无虑。,鼓腹:饱食。《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而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一说击腹成节拍而歌。

"朝起暮归眠":日出而作日入眠。

"既已不遇兹":既然如今已无法遇到那样的时代,

"且遂灌我园":那我就暂且去浇灌自己的园子吧。

# 灌我园:浇灌我的田园。这里指隐居躬耕。,遂: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如实记录诗人“遇火”前后的生活场景与心境变化,展现其以一贯秉持的生活信念来应对火灾带来的困境。全诗情感真挚,诗人的心境从遇火前的平静,到受灾时的不平静,经历多次起伏转折,种种心绪变化皆真实自然、合乎情理,毫无矫揉造作之态。诗人以隐居躬耕的生活为主线,委婉而清晰地袒露内心世界,让整首诗在质朴中尽显艺术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晋安帝义熙四年(408)为戊申岁,时年四十四岁的陶渊明居住在上京。六月中旬,一场火灾无情地焚毁了他的居室,无奈之下,他只能栖身于门前的船中。待到新秋时节,陶渊明写下此诗。令人意外的是,尽管房屋被焚毁,诗人却未因此陷入过度痛苦,他安然居于舟中,生活依旧保持着悠然闲适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纪实抒怀诗。描绘了诗人遇火前后真实自然的生活情景与复杂心情,既展现火灾带来的沉重打击及情绪反应,又体现出合乎现实的情感表达。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借秋夜漫长、圆月高悬之景,抒发火灾后作者内心的不平静与愁思。“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以果菜重生、惊鸟未归之景,寄托生计有望与创伤难愈的复杂情感。

3. 分段赏析

第一段(从“草庐寄穷巷”到“舫舟荫门前”):此诗开头“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两句,描绘了诗人这几年的平静生活。居于陋巷而断绝功名之念,这样的意思在诗人归田后的诸多诗作中多次表述。这里用一个“甘”字,可见他这种态度是自觉自愿的,也能看出他心情的平静自然。然而,“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天气炎热,风力迅猛,成片的房屋瞬间被烧毁。这一“顿”字,体现出打击的沉重。“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他的住宅没留下一间屋子,只好把船翻盖在门前,用来遮蔽风雨。“舫舟荫门前”一般被解释为寄居在船上,似乎并不准确。“荫”有覆盖的意思,在陆地上用船当作棚子,如今还常常能见到。以上可算作第一段,描写遭遇火灾的情况。第二段(从“迢迢新秋夕”到“一盼周九天”):“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说“新秋”,说“月将圆”,可见是七月将近中旬的时节,距离遇火已将近一个月了。“迢迢”给人秋夜漫长的感觉,“亭亭”是作者凝视秋月时的印象。这两句既写出了节令的变化,又传递出作者难以入眠的心情。这是火灾给其心理带来的刺激。“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遭火熏烤的周围园圃里的果菜又活了过来,但受惊的鸟雀还没有飞回。从“果菜始复生”能看出他的生计还有希望,而后者则表明火灾造成的创伤很深。在这样的秋夜里,他的心情很不平静:“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半夜里他伫立着远望沉思,目光所及仿佛遍及天地之间。以上是第二段,描写遇火后心情的不平静。第三段(从“总发抱孤介”到“且遂灌我园”):写的是“中宵伫遥念”的内容。作者先自述平生的品行:“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他说:我从小就有着正直耿介的性格,转眼就过了四十年。“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身体行迹随着自然变化而推移,内心却长久保持着安宁闲适,没有染上世俗的杂念。“孤介”“独闲”,都表明他与世俗不同。“贞刚自有质,玉石乃非坚。”这六句是对自己平生的回顾审视,在自我安慰的语气中又显露出自信。他是在遭遇灾变时做这样的回想,这也表明他还会坚持这样做,不会因眼下的困难而动摇。接着他又想起一种理想的生活:“仰想东户时,馀粮宿中田。”据说东户季子时代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剩余的粮食存放在田中也没人偷盗。“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这是说,那时的人们生活无忧无虑,人人都安居乐业。这些“仰想”,体现了作者的向往之情,他当时处于那样的艰难处境中产生这样的联想,实在是很自然的。但这终究是空想。“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这体现了作者面对现实的态度。想起“东户时”,他的情绪不免又有波动,但他又马上回到眼前的现实,心情重归平静。后两句似乎还含有这样的意思:丰衣足食不能凭空想象,要依靠自己的劳动。这就和两年后所写的《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所表达的思想相契合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果菜”二句,写出灾后之状,甚妙。达人遇灾,未足以吊,亦未足以贺,读此觉柳子厚之多事。

现代龚望《陶渊明集评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曹植《孟冬篇》

下一篇:魏晋·陶渊明《与殷晋安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