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ì
zhōu
zhī
xiè
jǐng
sān
láng

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浏览量:2
tuí
yán
xià
zhōng
xīn
yào
shí
yǒu
shí
xián
niàn
zhōng
rén
xiāng
xún
cháng
dào
miǎo
yīn
zhōu
shēng
shù
kǒng
xiè
xiǎng
rán
zhēn
dào
sàng
xiàng
qiān
zǎi
jīn
zhāo
wén
duì
fēi
jiǎng
jiào
shū
qín
lǎo
yǒu
suǒ
ài
ěr
wéi
lín
yuàn
yán
huì
zhū
cóng
yǐng
shuǐ
bīn

译文

我在这破旧倾斜的屋檐下抱病,一整天都没有一点让我感到欣喜的事情。药物治疗有时也会有间隙空闲,这时我就会想念我那情投意合的朋友们。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很遥远,可为什么感觉这道路如此遥远难以相见呢。周生你讲述着孔子的学说,祖氏和谢氏两人应声而至,一同来探讨学问。儒家的道统已经衰落将近千年了,在今天又能重新听到有人宣扬它。马厩旁边并不是适宜讲学的场所啊,可你们校勘书籍也已经非常勤奋了。我这老头子有自己所喜爱的生活方式,心里想着能和你们成为邻居。真心地希望能劝告你们几位,跟随我到那颍水之滨去隐居吧。

逐句剖析

"负疴颓檐下":我在这破旧倾斜的屋檐下抱病,

# 颓:倒塌,衰败。,颓檐:指破败的房子。,疴:病。

"终日无一欣":一整天都没有一点让我感到欣喜的事情。

# 欣:欢喜。

"药石有时闲":药物治疗有时也会有间隙空闲,

# 闲:间,间断。,药石:治病的药物和贬石。泛指药物。

"念我意中人":这时我就会想念我那情投意合的朋友们。

# 意中人:所思念的人,指周续之等三人。

"相去不寻常":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很遥远,

# 寻常:古代计量长度的单位,八尺为寻,两寻为常。

"道路邈何因":可为什么感觉这道路如此遥远难以相见呢。

# 邈:遥远。

"周生述孔业":周生你讲述着孔子的学说,

# 述孔业:传授孔子的儒教。,周生:指周续之。生,旧时对读书人的称呼。

"祖谢响然臻":祖氏和谢氏两人应声而至,一同来探讨学问。

# 响然臻:响应而至。臻:至,到。,祖谢:祖企、谢景夷。

"道丧向千载":儒家的道统已经衰落将近千年了,

# 向:将近。,道:指孔子的儒家之道。

"今朝复斯闻":在今天又能重新听到有人宣扬它。

# 复斯闻:“复闻斯”的倒装。斯:这,指“道”。

"马队非讲肆":马厩旁边并不是适宜讲学的场所啊,

# 讲肆:指讲堂,讲舍。,马队:指马厩,养马之处。

"校书亦已勤":可你们校勘书籍也已经非常勤奋了。

# 勤:勤苦。,校书:校对。订正书籍。

"老夫有所爱":我这老头子有自己所喜爱的生活方式,

# 老夫:作者自指。

"思与尔为邻":心里想着能和你们成为邻居。

# 尔:你们。

"愿言诲诸子":真心地希望能劝告你们几位,

# 诲:劝说。一作“谢”。,言:语助词,无意义。

"从我颍水滨":跟随我到那颍水之滨去隐居吧。

# 颍水:河名,发源于河南登封县境,入安徽省境淮水。晋时皇甫谧《高士传》记,传说尧时有位隐士叫许由,隐居于颍水之滨,箕山之下,尧召他出来做官,许由不愿听,洗耳于颍水。随着这个上古高士的故事在中古时代的传播,颍水便逐渐成为隐逸之所的代语。陶此诗意在以隐居相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是魏晋诗人陶渊明创作的赠答诗作。此诗以病中书信为情感载体,通过“负疴颓檐”的孤寂场景与“道丧向千载”的哲思叩问,构建出隐逸者与儒者的精神对话:首段“药石有时闲”的自述,既显身体困顿,又以“念我意中人”的牵挂,暗藏对儒家道统传承的深切关注;中段“周生述孔业”至“校书亦已勤”,以“马队非讲肆”的意象对比,既赞友人坚守讲学之志,又暗讽当时学界浮躁风气;尾章“愿言诲诸子”的召唤,将“颍水滨”的隐逸空间与“述孔业”的儒学使命相融,在“思与尔为邻”的期待中,完成出世与入世的诗意调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了此诗。他写作此诗,是因为当时周续之在特殊环境下校书讲《礼》的状况触动了他。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16年),时年五十二岁的陶渊明经历了刘裕北征后秦,世子刘义符留守建康,并延请周续之在安乐寺讲《礼》长达月余一事。之后周续之又回归庐山,而周续之校书讲《礼》的办公地点与马队十分靠近,陶渊明有感于此,便写下这首诗赠予周续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赠答诗。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周续之等三人传承儒道的赞赏与肯定,以及自己对他们的喜爱之情,渴望与他们为邻,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希望他们能跟随自己到颍水之滨,过着一种远离世俗、追求道业的生活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对儒道的坚守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2. 分段赏析

“负疴颓檐下,终日无一欣。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诗人开篇便言自己在破败的屋檐下抱病,终日没有一点欢欣之事。“负疴颓檐”描绘出诗人贫病交加的窘境。在病痛稍缓不用药时,就会思念起意中的友人,即周续之等人,体现出诗人对友人的牵挂。“相去不寻常,道路邈何因?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诗人疑惑与友人相距并非遥远,却为何感觉道路如此邈远难以相见,或许是因为彼此旨趣有所不同。接着写周续之讲述孔子的学说,祖企和谢景夷应声而至,呈现出一派治学的氛围,这让诗人感到欣慰,也体现出诗人对儒家学说的重视。“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孔子之道已经衰微将近千年,如今又能听闻,诗人对此倍感欣慰。然而,他们校书讲礼的地方在马厩附近,与所从事的高雅事业极不相称,诗人认为马厩不是讲学的场所,即便他们校书很勤奋,却因环境不佳,有些事倍功半,这里既含有对友人的肯定,也有对其所处环境的调侃。“老夫有所爱,思与尔为邻。愿言诲诸子,从我颍水滨”:诗人自称老夫,表达了自己的爱好,希望能与友人为邻,并真心奉劝诸位友人,跟自己一道隐居于颍水之滨。这里巧用许由隐居颖水之滨的典故,意在劝导友人放弃尘念,做个真正的隐者,也表明了诗人自己归隐的意趣与志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冷语为结,周生读之,定知(其)冷汗浃背。

现代天津市佛教协会原名誉会长龚望《陶渊明集评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陆机《月重轮行》

下一篇:魏晋·陶渊明《时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