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hǎi
jīng
shí
sān
shǒu
sān
)

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浏览量:2
tiáo
huái
jiāng
lǐng
shì
wéi
xuán
qiū
西
nán
wàng
kūn
guāng
nán
chóu
tíng
tíng
míng
gān
zhào
luò
luò
qīng
yáo
liú
hèn
zhōu
tuō
chéng
lái
yóu

译文

遥遥高耸槐江岭,那是玄圃最高冈。远望西南昆仑山,珠光宝气世无双。高高珠树光明照,瑶水涓涓流细淌。可恨不及周穆世,搭车也去一游赏。

逐句剖析

"迢递槐江岭":遥遥高耸槐江岭,

# 槐江岭:即槐江之山。,迢递:高而远的样子。一作“迢迢”。

"是为玄圃丘":那是玄圃最高冈。

# 玄圃:即平圃,亦作“县(悬)圃。”《山海经·两山经》“平圃”,郭璞注:“即玄圃也。”《楚辞·天问》:“昆仑县圃,其凥(居)安在?”王逸注:“昆仑,山名也。其巅曰玄圃,乃上通于天也。”

"西南望昆墟":远望西南昆仑山,

# 昆墟:即昆仑山。

"光气难与俦":珠光宝气世无双。

# 俦:比并。,光气:珠光宝气。《山海经·西山经》:“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郭璞注:“皆光气炎盛相馄(kǔn)耀之貌。”

"亭亭明玕照":高高珠树光明照,

# 玕:琅玕树,即珠树。《山海经·海内西经》“琅玕树”郝懿行注:“《玉篇》引《庄子》云:‘积石为树,名曰琼枝,其高一百二侧,大三十围,以琅牙为之实。’是琅玕即琼枝之子似珠者也。”《本草纲目·金石部》:“在山为琅玕,在水为珊瑚。《山海经》云,开明山北有珠树。《淮南子》云,曾城九重,有珠树在其西。珠树,即琅玕也。”,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

"落落清瑶流":瑶水涓涓流细淌。

# 瑶:同“滛”。,落落:同“洛洛”,水流动的样子。

"恨不及周穆":可恨不及周穆世,

# 周穆:周穆王。《穆天子传》言其驾八骏游于玄圃。

"托乘一来游":搭车也去一游赏。

# 托乘:犹今言“搭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三)》是东晋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借神话传说,描绘了槐江岭、昆仑山的神奇瑰丽,表达了诗人对神话世界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写作手法上,运用对比、描绘、抒情等,如以现实与神话世界对比,描绘奇景来抒情。分段来看,前四句写槐江岭与昆仑山的神奇风光,后两句抒发不能像周穆王一样畅游的遗憾。该诗展现了陶渊明诗歌风格的多样性,在奇幻的想象中蕴含深沉情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对研究其思想及魏晋诗歌创作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由陶渊明所作。关于其创作背景学界有争议。逯钦立认为约作于晋安帝义熙三年(407)或四年(408),此时陶渊明处于归园田居前期,耕种之余读《山海经》及一些神话、历史书籍,有感而发创作此组诗;邓小军认为作于刘裕篡晋之后;孟二冬则认为约作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陶渊明五十八岁时。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借神话抒怀题材的诗。描绘了槐江岭、昆仑山的神奇景象,展现出神话世界的瑰丽,表达了诗人对神话中美好世界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借神话中的景象,写出了对理想世界的憧憬和对世俗的厌弃。

2. 写作手法

借古讽今:尾句“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诗人直言遗憾自己不能像周穆王那样,乘着八骏马车前往仙境一游。表面是对周穆王能够畅游仙境的羡慕,实则以周穆王的传说为引,曲折地表达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在当时门阀制度森严、政治斗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陶渊明空有济世之志却难以施展,他借周穆王的典故,含蓄地讽刺了现实中无法实现理想抱负的无奈,以及对权贵当道、贤才难用的社会现状的批判。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迢递槐江岭,是为玄圃丘。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中,“迢递槐江岭,是为玄圃丘”点明槐江岭是传说中的玄圃之丘,“迢递”写出其遥远神秘。“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写向西南眺望昆仑山,其珠光宝气无与伦比,诗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神话中仙山的神奇瑰丽,引发读者的想象。后四句“亭亭明玕照,落落清瑶流。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中,“亭亭明玕照,落落清瑶流”进一步描绘神话世界中珠树明亮照耀、瑶水潺潺流淌的美景,画面感十足。“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诗人遗憾自己不能像周穆王那样,搭乘神车前往畅游,直接抒发了对神话世界的向往之情,以及不能置身其中的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渊明《读山海经》,言在八荒之表而情甚亲切,尤诗之深致也。

清刘熙载《艺概》卷二

# 日者,君象也。天子当阳,群阴自息,亦由时有忠臣硕辅浴日之功耳。此诗殆借日以思盛世之君臣,而怨晋室之遂亡于宋也,岂非以君弱臣强而然耶?

清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卷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陈琳《宴会诗》

下一篇:魏晋·曹植《飞龙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