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òu
shī

朝代:魏晋作者:刘桢浏览量:2
dān
huá
cǎi
shuāng
fēng
máng
yuàn
yáng
yán
wēi
huì
zhàn
zhōng
táng
zhuǎ
tàn
chú
chēn
hán
huǒ
guāng
cháng
qiáo
jīng
fēng
jìng
zhèng
zhāng
qīng
fèn
gōu
huì
diàn
huán
xiáng

译文

大红公鸡披着华彩毛羽,一双趾爪光如锋刃剑芒。只见它们一展炎威雄风,会战在大门至厅堂的路上。看它尖利的长爪踏踩着玉阶,发怒的双眼燃烧起凶猛的火光。长长的尾翅搅起阵阵惊风,有力的双翅正铺展伸张。轻捷地奋起尖嘴利爪,时而闪电般进击,时而腾跃飞翔。

逐句剖析

"丹鸡被华采":大红公鸡披着华彩毛羽,

# 华采:华丽的彩衣。釆,同“彩”。,被:通“披”。,丹鸡:占俗盟誓和祭祀所用的赤毛雄鸡。丹,红色。

"双距如锋芒":一双趾爪光如锋刃剑芒。

# 距:鸡爪,也专指鸡足后突出如距的尖骨,争斗时用以刺对方。古代,斗鸡的爪子都套有金属外套,而且特意磨过,很锋利。

"愿一扬炎威":只见它们一展炎威雄风,

# 炎威:雄威、威风。,扬:抖。

"会战此中唐":会战在大门至厅堂的路上。

# 中唐:大门至厅堂之间的路。

"利爪探玉除":看它尖利的长爪踏踩着玉阶,

# 玉除:玉阶,用石砌成或装饰的台阶,或用作石阶的美称。除,台阶。

"瞋目含火光":发怒的双眼燃烧起凶猛的火光。

# 瞋目:睁大眼睛、瞪着眼睛。

"长翘惊风起":长长的尾翅搅起阵阵惊风,

# 长翘:长尾、长长的尾巴。翘,尾毛。

"劲翮正敷张":有力的双翅正铺展伸张。

# 敷张:铺展、展开,此谓奋力展开。,劲翮:矫健的翅膀。劲,强劲有力。翮,本指羽茎,此指翅膀。

"轻举奋勾喙":轻捷地奋起尖嘴利爪,

# 勾喙:尖嘴,像钩子一样的嘴。勾,弯曲。喙,嘴,特指鸟兽的嘴,这里指斗鸡的嘴。

"电击复还翔":时而闪电般进击,时而腾跃飞翔。

# 电击:像闪电一样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斗鸡诗》是东汉文学家刘桢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斗鸡为描写对象,生动地展现了斗鸡的威武姿态和战斗气势。诗中对斗鸡的外貌、动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从鸡的华丽羽毛、锋利爪子到它在战斗中的各种表现,都描绘得栩栩如生。全诗充满了豪情壮志,通过对斗鸡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自身渴望展现才能、建功立业的豪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汉末年诗人,“建安七子”之一

刘桢(?~217),东汉末年诗人。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建安初归曹操,曾任司空军谋祭酒、丞相掾属、五官中郎将文学等职。刘桢是“建安七子”之一,与曹植并称“曹刘”。其诗文兼善,尤擅长写五言诗。其作品流传很少,内容多为酬答亲朋、抒写个人抱负,诗风爽朗刚劲。曹丕在《与吴质书》中称他“妙绝时人”,钟嵘赞其“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气跨俗”。代表作有《赠从弟》3首、《赠徐干》。明人辑有《刘公干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作的创作时间应在建安十四年(209年)之后。彼时,曹丕、曹植兄弟与陈琳、王粲、徐干、刘桢、应玚等建安才俊相聚邺城,频繁宴饮游乐,彼此以诗赋唱和交流,留下诸多同题佳作。斗鸡作为宫廷游宴时盛行的娱乐活动,颇受众人青睐,曹植、应玚等人皆曾创作《斗鸡诗》。由此推测,本诗作者极有可能也是在参与魏宫斗鸡雅集、目睹精彩场面后,灵感迸发,挥笔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斗鸡的外形与战斗时的表现,生动呈现斗鸡的勇猛。作者借斗鸡表达了对勇敢、进取精神的推崇。

2. 写作手法

拟人:“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诗人将斗鸡拟人化,赋予其人类的情感和意愿,它似乎渴望着在众人面前展现威风,主动参与战斗,让读者能更生动地感受到斗鸡的精神状态。比喻:把斗鸡的双距比作锋芒,形象地写出了鸡爪的锋利,突出了斗鸡的战斗力;“电击复还翔”将斗鸡进攻的速度比作闪电,生动地表现出斗鸡攻击时的迅猛和敏捷。渲染:“丹鸡被华采”以鲜艳羽色(“华采”)勾勒斗鸡的华丽外表,先声夺人地展现其昂扬姿态;“双距如锋芒”将鸡爪尖刺(“距”)比作锋芒毕露的兵器,两句通过外形刻画渲染斗鸡的威慑感与战斗氛围。

3. 分段赏析

“丹鸡披华采,双距如锋芒”,诗歌开篇,诗人以精妙笔触浓墨重彩地勾勒斗鸡的不凡风姿,瞬间抓住读者目光。在诗人笔下,这只雄鸡绝非寻常之辈——它通体赤红似火,羽色斑斓夺目,恍若身披流光溢彩的锦绣;那一对鸡爪尖锐如刃,寒光闪烁,恰似出鞘的锋芒。如此雄赳赳的体态与凌厉气势,尚未开战便已先声夺人,让人预感到它在斗鸡场上的必胜之姿。“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诗人以拟人化手法赋予斗鸡鲜活的情感与意志,道出其参战缘由。这场斗鸡本是主人为娱宾遣兴而设,诗人却独辟蹊径,借斗鸡之口吐露豪情,将其塑造成主动求战、渴望在赛场中央一展雄威、彰显强大实力的勇者形象。这一巧妙构思,不仅赋予斗鸡主动精神,更将无情的游戏化作充满热血与斗志的情境,妙趣横生。“利爪探玉除,嗔目含火光”,笔触再次聚焦斗鸡本身,细腻刻画临战前夕的紧张氛围。斗鸡如同深谙兵法的战士,在正式交锋前谨慎观察、周密筹划。一个“探”字,生动展现其审视场地、寻觅战机的机敏神态;“嗔目”二字,则将斗鸡怒目圆睁、蓄势待发的模样描摹得栩栩如生,配合“含火光”的形容,让剑拔弩张的战斗气息扑面而来,令人仿佛置身于一触即发的激烈现场。“长翘惊风起,劲翮正敷张”,诗人全力铺陈斗鸡相斗的精彩场面。短暂的对峙后,战斗如雷霆般骤然爆发:斗鸡腾空而起,长尾横扫间疾风骤起,强劲有力的翅膀奋力舒展,羽翼翻飞的景象令人目眩神迷。激烈的争斗远未停歇。“轻举奋勾喙,电击复还翔”,鸡爪攻势凌厉,而尖锐的喙更是克敌制胜的关键武器,每一次啄击都能让对手羽毛纷飞、鲜血迸溅。“电击”一词,精准描绘出斗鸡进攻时风驰电掣的速度;“复还翔”则展现出双方你来我往、缠斗不休的激烈战况。正如应玚《斗鸡诗》所述,此类斗鸡往往耗时长久,难分胜负。刘桢在此处戛然而止,未言最终输赢,却以充满张力的战斗场景收束全篇,为读者留下无尽遐想空间,余味悠长。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作并未着力铺陈斗鸡的完整过程与激烈场面,而是将笔墨倾注于丹鸡形象与磅礴气势的塑造上。这种独特的创作视角,使诗歌在文体归属上别具一格——既承载着游宴娱乐的闲适意趣,又蕴含着咏物寄情的深厚内蕴,堪称娱乐诗与咏物诗的巧妙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南北朝钟嵘《诗品》

# 刘桢该诗(《斗鸡诗》)描写还算细致,可惜未能写出斗鸡的神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庆元《三曹诗选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曹叡《堂上行》

下一篇:魏晋·曹丕《见挽船士兄弟辞别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