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guān
zhōng
láng
jiàng
shī
shǒu
sān

朝代:汉作者:刘桢浏览量:2
qiū
duō
bēi
huái
怀
gǎn
kǎi
cháng
tàn
zhōng
huáng
mèi
hàn
míng
dēng
yào
guī
zhōng
qīng
fēng
hán
bái
qián
tíng
yìng
mén
zhòng
guān
jié
xiāng
tuī
chì
suì
yuè
dān
zhuàng
shì
yuǎn
chū
zhēng
róng
shì
jiāng
nán
cháng
néng
huái
怀
suǒ
huān

译文

秋天总是让人心中充满悲愁,因心中的感慨而长长叹息。整个夜晚都无法安然入睡,只好把心中的思绪用笔墨写下。明亮的灯火照亮了内室,清凉的秋风却已带来寒意。白露沾满了门前的庭院,守门人把门户紧紧关闭。四季相互更替,岁月忽然已经流逝殆尽。勇武的壮士远赴他乡征战,军事上的事务本就独自承担着艰难。泪水沾湿了衣裳,怎能不思念心中牵挂的人呢。

逐句剖析

"秋日多悲怀":秋天总是让人心中充满悲愁,

"感慨以长叹":因心中的感慨而长长叹息。

"终夜不遑寐":整个夜晚都无法安然入睡,

"叙意于濡翰":只好把心中的思绪用笔墨写下。

"明镫曜闺中":明亮的灯火照亮了内室,

# 镫:一作灯。

"清风凄已寒":清凉的秋风却已带来寒意。

"白露涂前庭":白露沾满了门前的庭院,

"应门重其关":守门人把门户紧紧关闭。

"四节相推斥":四季相互更替,

"岁月忽已殚":岁月忽然已经流逝殆尽。

"壮士远出征":勇武的壮士远赴他乡征战,

"戎事将独难":军事上的事务本就独自承担着艰难。

"涕泣洒衣裳":泪水沾湿了衣裳,

"能不怀所欢":怎能不思念心中牵挂的人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其三)》是东汉刘桢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开篇直抒胸臆,表达秋日里的悲愁与感慨,以及由此引发的彻夜难眠与提笔抒怀之举;接着通过明灯、清风、白露、关门等秋日景象的刻画,以景衬情,进一步烘托内心的孤寂与悲凉;随后由眼前秋景联想到四季更迭、岁月流逝,抒发对时光匆匆的怅惘;再转而写到壮士出征、战事艰难,流露出对离人的担忧;结尾以涕泣沾衣的细节和对牵挂之人的深切思念作结,将悲怀之情推向高潮。此诗语言质朴自然,却饱含真挚情感,运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手法,将个人悲绪与对时光、人事的感慨融为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汉末年诗人,“建安七子”之一

刘桢(?~217),东汉末年诗人。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建安初归曹操,曾任司空军谋祭酒、丞相掾属、五官中郎将文学等职。刘桢是“建安七子”之一,与曹植并称“曹刘”。其诗文兼善,尤擅长写五言诗。其作品流传很少,内容多为酬答亲朋、抒写个人抱负,诗风爽朗刚劲。曹丕在《与吴质书》中称他“妙绝时人”,钟嵘赞其“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气跨俗”。代表作有《赠从弟》3首、《赠徐干》。明人辑有《刘公干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以直白的抒情开篇。“秋日”作为常见的引发愁绪的意象,奠定了全诗悲愁的基调;“多悲怀”直接点出内心的情感状态,“感慨以长叹”则通过“长叹”这一动作,将抽象的感慨具象化,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压抑与怅然。这两句语言朴素却情感浓烈,开门见山地引出全诗的核心情绪。“终夜不遑寐,叙意于濡翰”,承接前文的悲怀,进一步刻画诗人的状态。“终夜不遑寐”写出诗人因心中感慨而整夜无法安睡的情景,展现出愁绪的深重;“叙意于濡翰”则交代了诗人排解愁绪的方式。从无法入睡到提笔书写,既体现了愁绪难以排遣,又为下文的情感表达做了铺垫,情感的递进自然而真切。“明镫曜闺中,清风凄已寒”,将视角转向周围的环境。“明镫”本是明亮温暖的事物,却只照亮“闰中”这一小片空间;“清风”本应是宜人的,“凄已寒”却点出了它带来的寒意。这里以明灯的有限光亮与清风的凄寒形成对比,用环境的清冷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悲凉,借景抒情的手法让情感表达更含蓄深沉。“白露涂前庭,应门重其关”,继续描绘秋夜的景象。“白露”是秋日典型的景物,“涂前庭”写出白露沾满庭院的样子,渲染出秋夜的寒凉与寂静;“应门重其关”则通过门户紧闭的细节,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封闭与冷清。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展现了秋日夜晚的特点,更与诗人内心的孤寂相呼应,让悲怀的情绪有了具体的依托。“四节相推斥,岁月忽已殚”,由眼前的秋景转向对时光的感慨。“四节相推斥”写出四季交替、不断推移的自然规律,“岁月忽已殚”则点出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殆尽的感慨。这里以四季更迭的自然现象为引子,抒发了对时光匆匆的怅惘,将个人的悲怀与时间的流逝联系起来,让情感有了更广阔的背景。“壮士远出征,戎事将独难”,把思绪从时光转向人事。“壮士远出征”描绘出壮士离开家乡奔赴战场的情景,“戎事将独难”则点出军事事务本身的艰难,以及壮士独自承担这份艰难的处境。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战争背景下人们的离别之苦,还暗含着对壮士的担忧,让悲怀的情感增添了对他人命运的关怀。“涕泣洒衣裳,能不怀所欢”,以强烈的抒情收尾。“涕泣洒衣裳”用泪水沾湿衣裳的细节,将内心的悲痛具象化,展现出情感的浓烈;“能不怀所欢”以反问的语气,强调了对心中牵挂之人的思念之深。这两句直抒胸臆,将前文积累的悲怀、对时光的感慨、对他人的担忧,最终都归结到对“所欢”的思念上,让情感的表达更加集中而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张翼《答庾僧渊诗》

下一篇:汉·佚名《汉五铢钱铜范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