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松摽崖":松树轻柔摇曳在山崖,
"婉娈柔童子":宛如娇弱美好的少年。
"年始三五间":年纪才十五岁左右,
"乔柯何可倚":高大的树干怎能依靠?
"养色含津气":他涵养气色,蕴含生机,
"粲然有心理":粲然一笑,自有心思。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1. 分段赏析
“袅袅松摽崖,婉娈柔童子”:前句“袅袅松摽崖”以“袅袅”形容松枝在山崖摇曳的柔美姿态,既点明松树生长于险峻环境,又通过动态描写赋予其灵动感。“标崖”二字强化了松与崖的依存关系,暗示幼松虽处高位却根基未稳。后句“婉娈柔童子”将松比作少年,“婉娈”突出其纤弱秀美,“柔”字进一步强调稚嫩特质,形成自然物与人的巧妙类比,为后文埋下伏笔。“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年始三五间”以年龄(十五岁左右)量化松的成长阶段,呼应前句“童子”之喻,将抽象的生长状态具象化。“乔柯何可倚”中,“乔柯”指高大枝干,“何可倚”以反问点明矛盾:幼松虽具挺拔潜质,但当前枝条尚嫩,难以承载外力。两句通过时间与空间的对比,凸显成长中的脆弱与潜力。“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前句“养色含津气”聚焦培育过程,“养”字体现主动呵护,“津气”指松树蕴含的生命力,暗喻需耐心滋养才能焕发光彩。后句“粲然有心理”中,“粲然”形容松树精神焕发的状态,“心理”并非现代意义,而是指内在生机与神采。两句从外在养护写到内在精神,完成由形到神的升华,传递出对生命成长的细致观察。
上一篇:魏晋·曹植《朔风诗》
下一篇:魏晋·陆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