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闻天上将":忽听得天上降下将军,
# 天上将:形容将领用兵神奇。语出《汉书·周亚夫传》:“将军从天而下。”
"关塞重横行":在边塞再次纵横驰骋。
# 横行:比喻所向无敌。
"始返楼兰国":刚刚从楼兰之国归来,
# 楼兰国:汉代西域的一个国家,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西若羌县一带,后改名鄯善。
"还向朔方城":马上又奔向朔方边城。
# 朔方:汉武帝时置郡,故址在今内蒙古杭锦旗西北。,还:迅速。
"黄金装战马":战马披挂上黄金铠甲,
"白羽集神兵":白羽旗下召集了神兵。
# 白羽:指白旄,一作用白旄牛尾装饰竿顶的旗。
"星月开天阵":按星月分布摆开天阵,
# 星月开天阵:赞美这位将军精通兵法,能够根据天象以及地形布置阵营。
"山川列地营":据山川形势排列地营。
"晚风吹画角":晚风吹来军中的号角,
# 画角:古代军中号角。
"春色耀飞旌":春光耀眼军旗在飞动。
# 飞旌:即飘扬的军旗。
"宁知班定远":哪里知道定远侯班超,
# 班定远:东汉班超,本是书生,明帝时投笔从戎,出使西域,留滞三十一年,使西域五十多国归属汉朝,以功封定远侯。《后汉书》有传。
"犹是一书生":他原来还是一介书生。
# 犹:一作独。
初唐杰出诗人,“诗骨”
陈子昂(659后~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文明元年进士,因上书论政被武则天赞赏,授麟台正字,转右拾遗,故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先驱,主张恢复建安文学传统。所作《感遇》等诗,指斥时弊,抒写情怀,风格高昂清峻。其文力求内容充实,说理精辟;形式上破骈为散,疏朴近古,为唐代古文运动发展起了先导作用。代表作品有《感遇》《登幽州台歌》。著有《陈伯玉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唱和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再度出塞的情景,通过“忽闻”“天上将”等词句,表达对将军神武智勇的惊叹与盛赞,借“始返”“还向”体现其西征北战的辛劳,凸显将军急国家所急的高尚品德。又以想象之笔,刻画将军出塞后指挥若定的形象,展现其卓越指挥才能,并暗示征战必胜。最后借班超典故,表达对书生出身的将军建立名垂青史功业的殷切期望,颂扬了将军的爱国精神。
2. 写作手法
想象:“黄金装战马”以下六句,诗人设想将军再度出塞后的战斗生活,包括如何指挥作战、布置军阵等,突破现实局限,丰富诗歌内容,有助于塑造将军足智多谋、善于用兵的统帅形象。夸张:诗中虽未明确体现典型的夸张语句,但从整体对将军形象及战争场景的描绘中,如“星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以星月、山川来形容军阵和营地,一定程度上渲染出宏大壮阔的景象,带有夸张色彩,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烘托:“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通过描写晚风吹动号角、春色映照军旗的场景,烘托出全军士气高昂、大捷在望的氛围,侧面烘托将军的神武。描写:通过对将军行动、装备、军阵以及环境氛围等方面的细致描写,展现将军形象与战争场景。如“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描写将军行程,“黄金装战马,白羽集神兵”描绘将军装备与兵力,“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刻画战场氛围,使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诗歌所呈现的内容。
3. 分段赏析
诗人开篇便以“忽闻”二字,瞬间传达出那份意料之外的惊叹,紧接着以“天上将”高度盛赞将军的神武与智勇,为后文叙写将军再次奔赴疆场的英勇壮举巧妙铺垫。三、四句紧密承接第二句,“始返”与“还向”相互呼应,简洁而流畅地勾勒出将军四处征战、马不停蹄的状态。他才从遥远的“楼兰国”归来,旋即又要奔赴千里之外的“朔方城”。这位凭借赫赫战功赢得“天将”美誉的将军,一心只为安邦御敌,丝毫不贪图安逸享乐,其高尚品德令人钦佩。“黄金装战马”往后的六句,诗人驰骋想象,描绘将军再度出塞后的战斗场景。诗中并未着重展现军旅的艰难困苦,也未大肆渲染战斗的惨烈悲壮,而是着重突显将军卓越的指挥才能,精心刻画了一位威风凛凛、精通兵法、足智多谋且善于用兵的统帅形象。只见将军跨着黄金装饰的战马,挥动系有白旄牛尾的令旗,调遣着威武神勇的士兵,布下如星空般壮观神秘的军阵,还巧妙地依山川地势安置营寨。随后,“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一句,巧妙暗示了征战必将胜利。嘹亮的画角声,军旗上闪耀的春色,无一不透露着全军士气高昂,胜利在望。而将军的神武形象,也借由这两句营造的氛围,得到了进一步的烘托渲染。在这六句里,“装”“集”“开”“列”“吹”“耀”六个动词,将战马、令旗、神兵、星月、山川、画角、军旗、晚风、春色等元素紧密交织,生动鲜活地再现了气势磅礴、威震四方的军阵画面,极大地增强了全诗的形象感与艺术感染力。末二句“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诗人巧用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平定寇乱、受封定远侯的典故,坚信这位书生出身的将军,定能建立名垂千古的不朽功业。先以反诘词“宁知”引领,后用“犹是”释疑,避免了叙述的平淡,真切地表达出对将军的殷切期许。
4. 作品点评
此诗气势雄健激昂,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初唐蒸蒸日上的蓬勃气象。诗里巧妙运用诸多典故,或隐晦暗藏,或鲜明呈现,犹如羚羊挂角般不着痕迹,在纵横捭阖间,自然流畅地表达情感,毫无雕琢之痕,整体浑然天成,尽显大家风范。宋人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赞誉陈子昂“实是首起八代之衰者”,就拿这首诗来看,此评价可谓恰如其分。
# 盛唐诗浑成。“晓风吹画角”犹“池塘生春草”,自然诗句,亦是别用一意。
元方回《瀛奎律髓》
上一篇:唐·李昂《上元日二首》
下一篇:唐·贯休《古意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