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ī
niǎo
èr

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浏览量:2
guī
niǎo
zài
xiáng
zài
fēi
suī
huái
怀
yóu
jiàn
lín
qíng
yún
xié
háng
xiāng
míng
ér
guī
xiá
chéng
yōu
xìng
ài

译文

归鸟翩翩自在飞,自由翱翔任飞飞。如今已无远游志,每见丛林情依依。上下翻飞因云阻,相呼相唤结伴归。青云之路虽诱人,天性恋巢难舍弃。

逐句剖析

"翼翼归鸟":归鸟翩翩自在飞,

"载翔载飞":自由翱翔任飞飞。

# 载:语助词。

"虽不怀游":如今已无远游志,

# 怀游:眷念于远游。

"见林情依":每见丛林情依依。

# 依:依恋,留恋。

"遇云颉颃":上下翻飞因云阻,

# 颉颃:鸟上下翻飞的样子。

"相鸣而归":相呼相唤结伴归。

"遐路诚悠":青云之路虽诱人,

# 悠:远。,遐路:远去的道路,指天空。

"性爱无遗":天性恋巢难舍弃。

# 性爱无遗:天性喜爱而不愿舍弃(旧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归鸟(其二)》是东晋陶渊明的作品,为组诗第二章,聚焦“见林”之境。诗中鸟儿本无远游之意,于天外翱翔时,忽见林木便心生栖止之念;继而与群鸟在云间颉颃翻飞,鸣声相和,唱着归巢的歌谣。末句“遐路诚悠,性爱无遗”道尽情愫:纵然归途漫长,却因天性眷恋林木而不舍离去。全诗以鸟喻人,恰似陶渊明仕宦时深感“一形似有制”,身困官场樊笼,却始终“素襟不可易”——那份热爱自然田园的本性,正如归鸟恋林般从未更改,在物我交融间写尽归田之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约作于东晋安帝义熙二年(406年),时年陶渊明四十二岁。诗人自二十九岁踏入仕途,辗转宦海十三载,始终对官场污浊心生厌弃,独向往田园的澄澈之境。义熙元年(405年),他最后一次出仕,担任彭泽县令仅八十余日便挂冠归隐,此后再未踏入仕途半步。此诗正创作于他归田彭泽的次岁,与《归园田居》组诗同属这一人生转折时期的经典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以叠词“翼翼”状写归鸟展翅的轻盈,“载翔载飞”复沓咏叹其盘旋之态,暗喻诗人摆脱束缚的自由心境;“虽不怀游,见林情依”,言鸟儿本无远游之心,故在外翱翔时,一见林木便心生依恋,渴望栖止。“遇云颉颃,相鸣而归”,描绘群鸟于云间上下翻飞、相和而鸣,最终结伴归林的景象。“遐路诚悠,性爱无遗”则道尽鸟儿心意:尽管归途漫长遥远,却因天性眷恋林木而不舍离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以比体为赋体。

明黄文焕《陶诗析义》

# 神韵悠然。悠然之状,使人一读气清。

近现代龚望《陶渊明集评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王粲《诗》

下一篇:魏晋·曹摅《赠石荆州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