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花无次第":紫藤花没有先后顺序,
"万朵一时开":成千上万朵花同时绽放。
"不是周从事":如果不是周判官邀请我,
"何人唤我来":还有谁会召唤我来呢?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白描:诗人用简洁的语言直接描写紫藤花盛开的景象,“藤花无次第,万朵一时开”,通过白描手法展现了紫藤花的繁盛与美丽。反问:诗的后两句“不是周从事,何人唤我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周判官的思念与感慨。这种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趣味性和情感表达。情景交融:“藤花无次第,万朵一时开。不是周从事,何人唤我来。”诗中通过对紫藤花盛开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同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情景交融,富有感染力。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藤花无次第,万朵一时开。”诗人描绘了紫藤花盛开的景象,花朵没有先后次序,而是万朵同时绽放,形成了一片绚烂的花海。这一句不仅展现了紫藤花的美丽,也象征着自然的蓬勃生机。后两句:“不是周从事,何人唤我来。”诗人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对友人周判官的思念。周判官可能是诗人的好友或知己,他不在现场,但诗人却被这美丽的紫藤花所吸引,不禁自问是谁唤他前来。这一句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上一篇:唐·张志和《太寥歌》
下一篇:唐·孙元晏《吴·鲁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