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yùn

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浏览量:2
chén
yán
huā
yào
fēn
liè
lín
zhú
qīng
qín
héng
chuáng
zhuó
jiǔ
bàn
huáng
táng
dǎi
kǎi
zài

译文

这样的早晨,这样的夜晚,我止息在这简朴的草庐。院子里一边药栏,一边花圃,竹林的清阴遮住了庭除。横放在琴架上的是素琴一张,那旁边还置放着浊酒半壶。只是啊,终究赶不上黄唐盛世,我深深地感慨自己的孤独。

逐句剖析

"斯晨斯夕":这样的早晨,这样的夜晚,

# 夕:晚。,晨:早。,斯:语助词。

"言息其庐":我止息在这简朴的草庐。

# 庐:草庐。,言:语助词。

"花药分列":院子里一边药栏,一边花圃,

"林竹翳如":竹林的清阴遮住了庭除。

# 翳如:翳然,隐蔽貌。一说茂密的样子。

"清琴横床":横放在琴架上的是素琴一张,

"浊酒半壶":那旁边还置放着浊酒半壶。

"黄唐莫逮":只是啊,终究赶不上黄唐盛世,

# 莫逮:未及。逮,及,赶上。,黄唐:黄帝和帝尧。陶渊明《赠羊长史》:“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黄:指黄帝。唐:指帝尧。

"慨独在余":我深深地感慨自己的孤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时运(其四)》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创作的四言诗。此诗描绘了诗人早晚居于庐舍的生活场景,屋舍周边花药分列、林竹繁茂,屋内清琴横陈、浊酒半壶,尽显清幽闲适。然而,诗人转而感慨黄帝、唐尧时代难以企及,独留自己在当下空自慨叹。全诗借景抒情,前半部分营造出悠然惬意的氛围,后半部分则抒发了对往昔美好时代的追慕以及身处当下的孤独惆怅,展现出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世界,风格平和中蕴含着深沉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时运》诗创作于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彼时陶渊明已然四十岁,正于家乡寻阳柴桑(现今江西九江一带)过着闲居生活。暮春三月初三,正值民间有着修褉传统风俗的时节,他出游东郊,望着眼前暮春景致,思绪飘远,忆起曾点昔日所言,心有所感,遂挥笔写下这首纪游之作。诗中“游暮春”描绘当下出游的时令,“春服既成”“乃漱乃濯”等词句,皆与古时三月三修褉之事完美契合,处处透着暮春雅趣与古风民俗。这首诗是《时运》其中一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田园题材的诗。描绘了诗人朝夕居于庐舍,周围花药缤纷、林竹葱郁的田园景致,屋内清琴、浊酒相伴的闲适日常,体现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安然自适,表达了对上古黄唐盛世难及的感慨喟叹。

2. 分段赏析

这首诗开篇“斯晨斯夕,言息其庐”,以质朴笔触勾勒出诗人从早到晚在外流连后,回归家中栖息的日常情景,仿若让我们看到时光缓缓流淌中,诗人伴着晨夕光影踱步回家的悠然模样,为全诗奠定闲适基调。接着四句聚焦庭园与室内:“花药分列,林竹翳如。清琴横床,浊酒半壶”,镜头缓缓扫过,小径两旁花卉药草整齐排列,绿树青竹相互遮掩,满目葱郁缤纷,尽显自然生机;屋内床头古琴横陈,半壶浊酒静置,一雅一俗,相映成趣。虽未直写诗人行动,却透过这些景致陈设,映照出其生活的清静,更隐隐透出主人清高孤傲的心性。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让诗人“陶然自乐”的酒再度现身,此刻却似染上忧伤色调,让人不禁揣测诗人心境,他饮酒时到底是快意还是惆怅,或许连他自己也难辨明。而后“黄唐莫逮,慨独在余”两句,引入上古黄帝、唐尧统治的太平淳朴时代,发出“黄唐莫逮”的喟叹,直言那样的盛世已难企及,只能独自伤怀。这与前文营造的悠然形成反差,强化了伤今怀古之情,与诗中第三章结尾表意相近,只是换了感慨依托。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承载的情绪与内涵繁杂且深沉。诗人把情感寄托于自然,从中觅得慰藉,可尘世纷扰仍萦绕心头,现实的重压难以卸去;他心向太平盛世,憧憬灵魂无拘无束的天地,却又清醒知晓那不过是奢望。如此,诗人内心终究是痛苦的。但不管是喜悦还是哀愁,诗里的表达都趋于平淡,用词质朴,不见刻意雕琢之痕。陶渊明所追寻的人格境界是真诚平和、淡定从容,向往的社会图景是人人安居乐业、悠然自得,这般追求投射在诗作里,便塑造出冲淡自然、闲适悠远的独特韵味。在他看来,任何浮夸、过激的呈现都会打破这种纯粹和谐之美,这恰是他所摒弃的创作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黄、农之感,寄意西山,此旨时或流露。

清沈德潜《陶渊明集评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陆机《诗》

下一篇:魏晋·曹摅《赠王弘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