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pín
shì

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浏览量:2
yuán
ān
kùn
xuě
miǎo
rán
gàn
ruǎn
gōng
jiàn
qián
guān
chú
gǎo
yǒu
cháng
wēn
cǎi
zhāo
cān
shí
xīn
suǒ
fēi
hán
pín
cháng
jiāo
zhàn
dào
shèng
yán
zhì
guān
bāng
qīng
jié
yìng
西
guān

译文

袁安被困于积雪之中,孤高而不向人求助。阮公看到不义之财纳入,当天就辞去官职。以干草为卧具也常有温暖,采摘野菜足以作为早餐。这样的生活难道不辛苦,只是所惧怕的并非饥饿寒冷。内心在贫富之间常激烈斗争,道义战胜欲望就不会有忧愁的面容。高尚的品德在乡里居首位,清正的节操在西关闪耀。

逐句剖析

"袁安困积雪":袁安被困于积雪之中,

# 袁安:字邵公,后汉汝南妆阳(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北)人。家甚贫。《汝南先贤传》载,时袁安客居洛阳,值大雪,“洛阳令自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邈然不可干":孤高而不向人求助。

# 干:求取。,邈然:本义是遥远貌,这里形容安详的情态。

"阮公见钱入":阮公看到不义之财纳入,

# 阮公:其人其事未详。按诗句意,阮公本为官,当有人向他行贿时,他当天就辞去了官职。

"即日弃其官":当天就辞去官职。

"刍槁有常温":以干草为卧具也常有温暖,

# 温:指取暖。穷人无被眠,睡在干草上取暖,故曰“有常温”。,刍槁:喂牲口的干草。藁同“槁”,谷类植物的茎秆。

"采莒足朝餐":采摘野菜足以作为早餐。

# 莒:植物名。古代齐人称芋为莒(见《说文·艸部》)。

"岂不实辛苦":这样的生活难道不辛苦,

"所惧非饥寒":只是所惧怕的并非饥饿寒冷。

# 所惧非饥寒:意谓所惧在改变节操。

"贫富常交战":内心在贫富之间常激烈斗争,

# 贫富常交战:安贫与求富两种思想在内心产生斗争。《韩非子》:“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出见富贵,二者交战于胸,故臞(qú);今见先王之义战胜,故肥也。”

"道胜无戚颜":道义战胜欲望就不会有忧愁的面容。

# 戚颜:忧愁的脸色。,道胜:道义取胜,指安贫乐道之义。

"至德冠邦闾":高尚的品德在乡里居首位,

# 冠邦闾:名冠家乡。邦,国。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指乡里。这一句评袁安。,至德:最高尚的品德。

"清节映西关":清正的节操在西关闪耀。

# 西关:地名,当指阮公故里。,映:照,辉映。,清节:清风亮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贫士(其五)》是魏晋诗人陶渊明创作的诗作。此诗开篇借袁安、阮公的典故,彰显贫士坚守气节的高尚品质;接着描述贫士虽生活艰苦,却能安贫乐道;进而探讨贫富之念在内心的交战,突出坚守道义的重要;最后盛赞贫士品德高尚、节操清正。全诗以平实自然的语言,通过典故和对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贫士的精神世界,具有很强的思想感染力,体现了陶渊明对高尚品德和安贫乐道精神的推崇与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咏贫士(其五)》是陶渊明所作,创作于南朝宋元嘉三年(426),时值他拒受江州刺史檀道济所馈粮肉前后。这组诗是陶渊明晚年的咏怀之作,彼时他坚守自我,不向权贵折腰,在清贫的生活中借诗歌抒发内心的情感与志向。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袁安困积雪,邈然不可干”讲述袁安困于积雪仍坚守自我、不求助,展现其孤高气节;“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其官”叙述阮公因拒非分之财果断弃官,彰显对正义与原则的捍卫;“刍槁有常温,采莒足朝餐”描绘以干草为卧具、野菜为食,体现安贫乐道;“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饥寒”点明生活艰辛但贫士惧的并非饥寒,引出对其内心世界的思考;“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表明贫士内心在贫富间挣扎,坚守道义则坦然坚定;“至德冠邦闾,清节映西关”运用夸张,强调贫士品德节操影响力,表达诗人由衷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孤云倦翮以兴举世皆依乘风云而已,独无攀援飞翻之志。宁忍饥寒以守志节,纵无知此意者,亦不足悲也。

宋汤东涧《陶渊明集评议》引

# 皆咏古来贫士以为证也。

清张玉穀《古诗赏析》

# 《咏贫士》第一首写明正意。第二首极写饥寒,结言何以致此,未免有愠,作一开,赖有前贤,以慰吾怀,作一阖,又以古贤起下诸人。末首结句作一大结,与第二首结句对照。邈哉前修,赖古多此贤也,谁云固穷难足以慰吾怀矣。七首一气。

清吴菘《论陶》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王粲《诗》

下一篇:魏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