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槐江岭":遥遥高耸槐江岭,
# 槐江岭:即槐江之山。,迢迢:高而远的样子。迢:一作递。
"是为玄圃丘":那是玄圃最高冈。
# 玄圃:即平圃,亦作“县(悬)圃。”
"西南望昆墟":远望西南昆仑山,
# 昆墟:即昆仑山。
"光气难与俦":珠光宝气世无双。
# 俦:比并。,光气:珠光宝气。
"亭亭明玕照":高高珠树光明照,
# 玕:琅玕树,即珠树。,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
"落落清瑶流":谣水涓涓流细淌。
# 瑶:同“滛”。,落落:同“洛洛”,水流动的样子。
"恨不及周穆":可恨不及周穆世,
# 周穆:周穆王。
"托乘一来游":搭车也去一游赏。
# 托乘:犹今言“搭车”。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三》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读山海经》中的第三首,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以《山海经》中的神话地理为题材,通过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构建了一个超脱现实的理想世界,同时暗含对现实政治的隐晦批判。
2. 分段赏析
这首诗第一句:“迢迢槐江岭,是为玄圃丘。”“槐江岭”“玄圃丘”均出自《山海经·西山经》,前者为传说中天帝的“平圃”,后者即昆仑山上的悬圃(天帝花园)。陶渊明以“迢迢”强化空间距离感,暗喻神话世界的遥不可及。第二句:“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昆墟”(昆仑山)的“光气”指珠玉辉光,源自《山海经》中“南望昆仑,其光熊熊”的记载。诗人以“难与俦”突显神话世界的光华璀璨,反衬世俗的黯淡污浊,暗含对东晋末年政治腐败的否定。第三句:“亭亭明玕照,洛洛清瑶流。”感官通感与人格投射,“明玕”(琅玕树)的璀璨与“清瑶”(瑶池水)的澄澈,构建视觉与听觉交织的仙境。叠词“亭亭”“洛洛”赋予意象动态美感,如文人画中的“有声诗”意境。第四句:“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历史典故的双重解构,周穆王驾八骏游昆仑的传说(《穆天子传》),表面抒写对神话时代的向往,实则暗藏对晋宋易代的批判。“恨不及”流露对生命短暂的喟叹,与《归去来兮辞》中“寓形宇内复几时”相通。
# 渊明《读山海经》,言在八荒之表而情甚亲切,尤诗之深致也。
清刘熙载《艺概》卷二
# 此篇(其一)是渊明偶有所得,自然流出,所谓不见斧凿痕也。大约诗之妙以自然为造极。陶诗率近自然,而此首更令人不可思议,神妙极矣。
清温汝能《陶集汇评》
# (其九)寓意甚远甚大。天下忠臣义士,及身之时,事或有所不能济,而其志其功足留万古者,皆夸父之类,非俗人目论所能知也。胸中饶有幽愤。
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
# 日者,君象也。天子当阳,群阴自息,亦由时有忠臣硕辅浴日之功耳。此诗殆借日以思盛世之君臣,而怨晋室之遂亡于宋也,岂非以君弱臣强而然耶?
清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卷四
上一篇:魏晋·陈琳《诗》
下一篇:魏晋·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