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yùn
èr

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浏览量:2
yáng
yáng
píng
tán
nǎi
shù
nǎi
zhuó
miǎo
miǎo
xiá
jǐng
zài
xīn
zài
zhǔ
rén
yǒu
yán
chèn
xīn
huī
shāng
táo
rán

译文

长河已被春水涨满,漱漱口,再把脚手冲洗一番。眺望远处的风景,看啊看,心中充满了喜欢。人但求称心就好,心意满足并不困难。喝干那一杯美酒,自得其乐,陶然复陶然。

逐句剖析

"洋洋平潭":长河已被春水涨满,

# 平潭:浇满水之湖泊。潭:一作泽。,洋洋:水盛大貌。

"乃漱乃濯":漱漱口,再把脚手冲洗一番。

# 漱:洗涤。

"邈邈遐景":眺望远处的风景,

# 遐景:远景。,邈邈:远貌。

"载欣载瞩":看啊看,心中充满了喜欢。

# 载欣载瞩:此句写诗人眺望远景,心感欣喜。载:语助词。瞩:注视。

"人亦有言":人但求称心就好,

# 人亦有言:一作称心而言。

"称心易足":心意满足并不困难。

# 称心易足:一作人亦易足。称:相适合,符合。

"挥兹一觞":喝干那一杯美酒,

# 挥兹一觞:意谓举觞饮酒。挥:倾杯饮酒。

"陶然自乐":自得其乐,陶然复陶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时运(其二)》是魏晋时期杰出文学家陶渊明所作。诗篇开篇四句,如一幅浑然天成的画卷,悄然铺展出某种难以言喻的感触与氛围;而尾随其后的四句,则似一缕袅袅升腾的思绪,由前述情境自然衍生——人生在世,但求心之所向,不为浮华所累,如此,快乐便如清泉般潺潺流淌,触手可及。举杯邀月,一饮而尽,于微醺之间,自得一番超然物外的闲适与欢愉。此诗细腻刻画了诗人在暮春之际外出游历的情景:他遇见了一处水面宽广且平静的湖泊,称之为平潭,并在此悠然洗漱。举目远眺,辽阔无边的景致令他心旷神怡,满心欢喜。在诗人看来,人生的幸福往往源自于内心的满足与知足常乐。因此,他举杯畅饮,完全沉浸于自然风光的旖旎与内心的平和喜悦之中。全诗以简洁质朴的语言,摒弃了繁复的辞藻与修辞,却成功地勾勒出了自然风光的壮丽与诗人内心世界的细腻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时运(其二)》是魏晋时期杰出文学家陶渊明所作。这首诗诞生于晋安帝元兴三年,即公元404年,彼时的陶渊明已届不惑之年,正悠然隐居于他的故乡,寻阳柴桑(现今的江西九江)。在那年的三月三日,一个传统上适宜出游与修禊的日子,他踏上了前往东郊的旅程。旅途中,他回想起曾点(古代贤者)的言论,心有所感,遂提笔创作了这首名为《时运》的游记诗。值得注意的是,古代三月三日有举行修禊仪式的习俗,意在祈福与净化,而诗中诸如“游暮春”、“春服既成”(意指春天的新衣已备妥)、“乃漱乃濯”(象征着洗涤身心)等描绘,恰与这一习俗中的场景不谋而合,为全诗增添了几分传统文化的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时运(其二)》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描写自然田园与人生哲理相结合的诗。诗歌的前四行营造了一种完整而难以言表的氛围与感受;随后的四行则是由此氛围触发的感悟:人生若能顺应内心本愿,不为世俗功名所累,便易于获得满足。我举杯痛饮,在微醺的朦胧中,自得其乐。全诗记录了诗人于水畔游赏的情景,表达了他暮春时节在自然中畅游的喜悦之情。这份情趣,与《论语》中提及的“在沂水中沐浴,于舞雩台上吹风”的意境颇为相似。

2. 分段赏析

“洋洋平潭,乃漱乃濯。”开篇即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新的画面。“洋洋平泽”描绘了水势浩荡、湖面宁静宽广的景象,诗人正是在这片宁静的湖畔进行洗濯(此处“漱”同样意指清洗);而“邈邈远景”则展现了远处那片辽阔而略带朦胧的美景,它不仅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更激发着人们内心的喜悦与向往。通过这四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仿佛他也希望借此机会洗去尘世的烦恼,回归内心的纯净。“邈邈遐景,载欣载瞩。”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与深度。“邈邈遐景”描绘了远处辽阔而迷人的景色,这景色不仅令人心旷神怡,更激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与热爱。“载欣载瞩”则表达了诗人观赏此景时内心的喜悦与专注,他全神贯注地欣赏着这一切,仿佛要将这美景尽收眼底,刻入心田。“人亦有言,称心易足。”此句由景及情,从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转入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人亦有言”引出了古人的智慧与箴言,“称心易足”则是对这一箴言的具体阐述。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幸福的看法:只要内心满足,便容易感到幸福。这种看法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挥兹一觞,陶然自乐。”此句以诗人的实际行动作为结尾,将前面的情感与思考推向了高潮。“挥兹一觞”描绘了诗人举杯畅饮的情景,这一动作既是对前面所描绘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践行。在微醺之中,诗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与满足,“陶然自乐”四字便是对这种心境的生动描绘。这种快乐并非来自于外在的物质享受,而是源自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陶渊明《命子 其四》

下一篇:魏晋·应璩《百一诗 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