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平潭":长河已被春水涨满,
# 平潭:浇满水之湖泊。潭:一作泽。,洋洋:水盛大貌。
"乃漱乃濯":漱漱口,再把脚手冲洗一番。
# 漱:洗涤。
"邈邈遐景":眺望远处的风景,
# 遐景:远景。,邈邈:远貌。
"载欣载瞩":看啊看,心中充满了喜欢。
# 载欣载瞩:此句写诗人眺望远景,心感欣喜。载:语助词。瞩:注视。
"人亦有言":人但求称心就好,
# 人亦有言:一作称心而言。
"称心易足":心意满足并不困难。
# 称心易足:一作人亦易足。称:相适合,符合。
"挥兹一觞":喝干那一杯美酒,
# 挥兹一觞:意谓举觞饮酒。挥:倾杯饮酒。
"陶然自乐":自得其乐,陶然复陶然。
东晋诗人,田园诗派鼻祖
陶渊明(352?~ 427),东晋诗人。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与周续之、刘遗民并称“浔阳三隐”。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及悲愤慷慨之作。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诗歌《饮酒》《归田园居》,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闲情赋》都为后世熟知。有《陶渊明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时运(其二)》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描写自然田园与人生哲理相结合的诗。诗歌的前四行营造了一种完整而难以言表的氛围与感受;随后的四行则是由此氛围触发的感悟:人生若能顺应内心本愿,不为世俗功名所累,便易于获得满足。我举杯痛饮,在微醺的朦胧中,自得其乐。全诗记录了诗人于水畔游赏的情景,表达了他暮春时节在自然中畅游的喜悦之情。这份情趣,与《论语》中提及的“在沂水中沐浴,于舞雩台上吹风”的意境颇为相似。
2. 分段赏析
“洋洋平潭,乃漱乃濯。”开篇即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新的画面。“洋洋平泽”描绘了水势浩荡、湖面宁静宽广的景象,诗人正是在这片宁静的湖畔进行洗濯(此处“漱”同样意指清洗);而“邈邈远景”则展现了远处那片辽阔而略带朦胧的美景,它不仅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更激发着人们内心的喜悦与向往。通过这四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仿佛他也希望借此机会洗去尘世的烦恼,回归内心的纯净。“邈邈遐景,载欣载瞩。”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与深度。“邈邈遐景”描绘了远处辽阔而迷人的景色,这景色不仅令人心旷神怡,更激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与热爱。“载欣载瞩”则表达了诗人观赏此景时内心的喜悦与专注,他全神贯注地欣赏着这一切,仿佛要将这美景尽收眼底,刻入心田。“人亦有言,称心易足。”此句由景及情,从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转入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人亦有言”引出了古人的智慧与箴言,“称心易足”则是对这一箴言的具体阐述。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幸福的看法:只要内心满足,便容易感到幸福。这种看法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挥兹一觞,陶然自乐。”此句以诗人的实际行动作为结尾,将前面的情感与思考推向了高潮。“挥兹一觞”描绘了诗人举杯畅饮的情景,这一动作既是对前面所描绘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践行。在微醺之中,诗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与满足,“陶然自乐”四字便是对这种心境的生动描绘。这种快乐并非来自于外在的物质享受,而是源自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上一篇:魏晋·陶渊明《命子 其四》
下一篇:魏晋·应璩《百一诗 五》